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提升训练——专题一:机械运动
【知识点一:运动和静止】
【例1】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我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公路两旁的房屋
B. 公路两旁的树
C. 他骑的自行车
D. 对面驶来的汽车
【提升训练】
1.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 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C. 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
D. 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
2.图中小球相对于水平桌面静止。小红通过观察,作出如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不动,则她坐的车一定是对地静止的
B.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向东行驶,则她坐的车一定对地向西行驶
C.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则她坐的车一定向西启动
D.小球突然“自动”滚动,则她坐的车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变化
【知识点二:运动的快慢】
【例2】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分析图C丙车图象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____________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象,在前5秒钟内____________车运动的较快,它的速度是____________m/s.
(3)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的初步结论是甲或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____________.
【提升训练】
1.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中可知( )
A.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 速度不变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的速度最大
B. 甲车和丙车运动速度相同
C. 乙车的速度最少
D. 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丙
【知识点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例3】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
【提升训练】
1.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
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2.张刚同学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后,还想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 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张刚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知识点四:速度的计算】
【例4】小明同学先从甲地到乙地用了1小时20分钟,休息了30分钟,又花了1小时10分钟到达丙地。其中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24km,乙地到丙地的路程为16km。求:
(1)小明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
(2)求小明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
【提升训练】
1.某地区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 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 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 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 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
2.小星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去看望奶奶,他来到镇江火车站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图所示,他比较了特快T131和动车组“和谐号”D413的运行时间后,决定乘坐动车组“和谐号”D413前往上海.若两列车均正常运行,试问:
(1)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少时间?
(2)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
【达标检测】
1.高空飞行的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则(?? )
A.?以甲战斗机为参照物,乙战斗机是静止的???????????
B.?以乙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C.?以加油机为参照物,甲战斗机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2. 如图所示是卡车和轿车的某两个时刻的行驶位置,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
A.?轿车运动,卡车静止????????????B.?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C.?两车都静止???????????? D.?两车都在运动
3、某电梯运行时20 s到达,电梯不动,人顺电梯走动用30 s到达,如果电梯既运行,人又走动,则人多长时间到达( )
A.18 s B.8 s C.23 s D.12 s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5.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6.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如图所示,一辆卡车行驶在大桥上,下列说法中
①以该卡车为参照物,卡车司机是静止的;②以后面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该卡车一定是静止的。③以桥上标志牌为参照物,卡车司机是运动的;④以卡车司机为参照物,桥上的标志牌是静止的。( )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7.一辆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则v1的值为( )
A.32km/h B.345km/h C.56km/h D.90km/h
8、田径跑道的周长是400m,小明匀速跑一圈用时80s,则小明的速度为 m/s。小明以原速与小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匀速跑步,当小丽的速度为3m/s时,小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是 s。
9.“旭日东升”是以 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 为参照物的。
10.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
?
由图可知,小球A做________运动;小球A在从第3到7位置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从第5位置以后,以A为参照物,小球B是向________(填“左”或“右”)运动的。
11.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________?
(3)所测路程为________?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________?m/s.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________?
12.汽车从A站出发,以90 km/h的速度行驶了20 min后到达B站,又以60 km/h的速度行驶了10 min到达C站,问:
(1)A、B两站相距多远?
(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2020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提升训练——专题一:机械运动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运动和静止】
【例1】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我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公路两旁的房屋
B. 公路两旁的树
C. 他骑的自行车
D. 对面驶来的汽车
【答案】C
【解析】小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房屋,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小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小明相对于自己所骑的自行车,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符合题意;小明相对于对面驶来的汽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提升训练】
1.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 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C. 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
D. 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
【答案】B
【解析】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是一种生物现象,不属于物理现象,不是物理问题.不符合题意;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苹果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是声现象,不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是光现象,不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2.图中小球相对于水平桌面静止。小红通过观察,作出如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不动,则她坐的车一定是对地静止的
B.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向东行驶,则她坐的车一定对地向西行驶
C.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则她坐的车一定向西启动
D.小球突然“自动”滚动,则她坐的车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变化
【答案】D
【知识点二:运动的快慢】
【例2】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分析图C丙车图象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____________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象,在前5秒钟内____________车运动的较快,它的速度是____________m/s.
(3)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的初步结论是甲或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____________.
【答案】静止 乙 3 m/s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或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解析】(1)由C图像可以看出,丙车在AB段路程没有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所以AB段处于静止状态;(2)前5秒内,甲车通过的路程10 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15 m,丙车通过的路程为10 m,所以乙车的速度最快,速度为v===3 m/s;(3)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提升训练】
1.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中可知( )
A.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 速度不变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不变,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故A,B错;由v=得,s=vt,速度不变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D错.
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的速度最大
B. 甲车和丙车运动速度相同
C. 乙车的速度最少
D. 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丙
【答案】B
【解析】第一个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4 m/s.第二个图象是速度时间图象,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车的速度为V乙=6 m/s,V丙=4 m/s.所以乙车的速度最大,经过5 s乙车跑在最前面,甲车与丙车的速度相等.
【知识点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例3】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
【答案】(1)40 24 (2)偏小 (3)不正确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提升训练】
1.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
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D
2.张刚同学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后,还想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 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张刚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答案】v=s/t;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运动快慢)
【知识点四:速度的计算】
【例4】小明同学先从甲地到乙地用了1小时20分钟,休息了30分钟,又花了1小时10分钟到达丙地。其中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24km,乙地到丙地的路程为16km。求:
(1)小明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
(2)求小明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
【答案】(1)18km/h (2)13.3km/h。
【提升训练】
1.某地区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 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 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 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 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
解:救援部队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为t=50 min+2 h+40 min=3.5 h
全程的平均速度v===30 km/h
答: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0 km/h.
【解析】求全程平均速度,应是全部的路程与通过全部路程所需的时间的比值.这里的全部时间包括开始的50 min、抢通道路的2 h和继续前进的40 min.
2.小星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去看望奶奶,他来到镇江火车站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图所示,他比较了特快T131和动车组“和谐号”D413的运行时间后,决定乘坐动车组“和谐号”D413前往上海.若两列车均正常运行,试问:
(1)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少时间?
(2)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
解:(1)动车D413次比特快T131次少运行59分钟;
(2)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平均速度为:v===2.2 km/min=132 km/h
【解析】(1)动车组D413,10:06至11:53,运行时间是:1小时47分钟;
特快T131,9:45至12:31,运行时间是:2小时46分钟;
对比得出:动车D413次比特快T131次少运行59分钟.
(2)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平均速度为:v===2.2 km/min=132 km/h
【达标检测】
1.高空飞行的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则(?? )
A.?以甲战斗机为参照物,乙战斗机是静止的???????????B.?以乙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C.?以加油机为参照物,甲战斗机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答案】A
2. 如图所示是卡车和轿车的某两个时刻的行驶位置,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
A.?轿车运动,卡车静止????????????B.?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C.?两车都静止???????????? D.?两车都在运动
【答案】D
3、某电梯运行时20 s到达,电梯不动,人顺电梯走动用30 s到达,如果电梯既运行,人又走动,则人多长时间到达( )
A.18 s B.8 s C.23 s D.12 s
【答案】D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答案】C
5.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答案】C
6.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如图所示,一辆卡车行驶在大桥上,下列说法中
①以该卡车为参照物,卡车司机是静止的;②以后面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该卡车一定是静止的。③以桥上标志牌为参照物,卡车司机是运动的;④以卡车司机为参照物,桥上的标志牌是静止的。( )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答案】A
7.一辆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则v1的值为( )
A.32km/h B.345km/h C.56km/h D.90km/h
【答案】D
8、田径跑道的周长是400m,小明匀速跑一圈用时80s,则小明的速度为 m/s。小明以原速与小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匀速跑步,当小丽的速度为3m/s时,小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是 s。
【答案】 5 50
9.“旭日东升”是以 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 为参照物的。
【答案】地面 山
10.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
?
由图可知,小球A做________运动;小球A在从第3到7位置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从第5位置以后,以A为参照物,小球B是向________(填“左”或“右”)运动的。
【答案】加速 1.1 左
11.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________?
(3)所测路程为________?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________?m/s.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________?
【答案】(1)v=s/t (2)秒表 (3)0.91 (4)0.13 (5)便于测量时间
12.汽车从A站出发,以90 km/h的速度行驶了20 min后到达B站,又以60 km/h的速度行驶了10 min到达C站,问:
(1)A、B两站相距多远?
(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答案】(1)30km (2)8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