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练 第三章 物态变化 3.4 升华和凝华(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练 第三章 物态变化 3.4 升华和凝华(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12 14:4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练
第三章
物态变化
3.4
升华和凝华
一、选择题
1.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2.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3.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水雾”,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水雾”的形成相同的是(  )
A.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B.北方冬天植物上的雾淞
C.蒸锅上方生成的“白气”
D.寒冬,室外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4.以下几个验证性的小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把酒精涂抹在手臂上,手臂会感到凉,这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B.用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用导气管将水蒸气导入另一个盛冷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液化放热
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说明蒸发吸热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且都发生在液体表面
B.液体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但温度可能保持不变
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D.利用干冰汽化吸热,可以使长途运输中的食品降温保鲜
6.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晶体物质的温度t<tA,该晶体物质处于Ⅰ区域,是液态。
B.若该晶体物质的温度由Ⅰ区域到Ⅱ区域时,该晶体物质发生熔化现象,且放热
C.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该晶体物质发生升华现象,且放热
D.若该晶体物质为氧,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的温度处于Ⅲ区域
7.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用久了的电灯泡玻璃壁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发生了汽化和凝固现象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8.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①霜满枝头②云消雾散
③积水干涸④滴水成冰
A.
B.
C.
D.
二、填空题
9.北方寒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10.如图所示分别是物质三态(气、液、固)的分子模型图,某物质由图A所示的状态变为图C所示的状态需要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11.小明打开装有一定量“干冰”的月饼包装盒,发现空气中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升华过程中需___________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气体在液化过程中要___________热量,所以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
12.炎热的夏天,开了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上常常会结一层水雾,则水雾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窗____侧,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____热量。东北地区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上会结一层美丽的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窗_____侧。
13.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是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要放热,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下雪后,雪要________(物态变化),要从周围空气中________热量,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感到雪后寒.
14.阅读下列材料,请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干冰可用来进行人工降雨.飞机将干冰撒入冷云层后,干冰很快就会______,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的水蒸气便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三、实验题
15.某实验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_____℃;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_____;
(4)小王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在此实验中,固态碘没有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原因是_____(已知碘的熔点是
113.5℃,碘的沸点是
184.4℃)。
16.物理课上,同学们分组做“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测置的。
“超越组”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这样测出的温度会偏_____(选填“高”或“低”)。
“先锋组”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
根据实验数据,他们描绘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瓶口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该过程要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無問題,可知此时大气压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时可以改用_____(选填“大”或“小”)火继续煮较好。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运用了_____法。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17.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示),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所示。
(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_____过程,需要_____热,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_____过程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_____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_____形成的。
(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你认为下列对原因分析合理的是_____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四、综合题
18.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是地面(江河、海洋)的水在太阳的辐射下不断蒸发,在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的空气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了美丽多姿的云朵.
暖湿气流没有遇到冷空气,就不会下雨.所以人工降雨的方法是向云层中输送冷却剂,一般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有时候,在湛蓝的天空中也会出现一条长长的白色云带,这是高空飞过的喷气式飞机“描绘”出来的.由于飞机喷出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带呈现出白色.
问题:
⑴暖湿气流在形成云朵的过程中,要_______(吸热/放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_____和_______;
⑵炎热的夏天,剥开冰棍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棍周围出现了“白气”,“白气”是___(水蒸气/小水滴).
⑶人工降雨时播撒干冰,干冰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⑷暖湿气流虽然携带较多的水分,但只有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⑸在某些烟尘污染严重的地区,大雾天比其他地区要多,其原因是_________.
19.阅读《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回答问题。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这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将一年划分为不同的时期。按照各个节气所反映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天文类、气候特征类和物候现象类。
按天文类是如何划分的呢?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甲所示,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也叫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90°,辐射强度最大。如图丙所示,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达到赤道和北回归线时,分别是春分和夏至;由北向南达到赤道和南回归线时,分别是秋分和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是按天文类划分的,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情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人们可以根据物候现象从事相应的农业活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_________;
(2)“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
(3)下列节气的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夏至??????B.白露?????C.大雪??????D.霜降
(4)根据文章,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5)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小
B.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C.谷雨节气是按照物候现象进行分类的
D.从白露、寒露到霜降三个节气反映的气温依次升高
20.阅读短文:
电冰箱的工作循环
电冰箱的制冷系统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分组成(如下图).它的工作循环如下:
回答问题:
(1)冷凝剂是在______中吸热,在_____中放热的(选填“蒸发器”或“冷凝器”);
(2)放冰箱的房间的温度_____其它房间温度(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冷凝剂在冷凝器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下列事例发生的物态变化,与冷凝剂在冷凝器内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
B.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汽”
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
【参考答案】
1.D
2.C
3.C
4.D
5.B
6.D
7.C
8.B
9.凝华
内侧
10.吸收
11.吸收
放出
12.液化

放出
凝华

13.凝华
熔化
吸收
14.
升华
凝华
熔化
15.自上页下
96
5:3
升华
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
16.高94℃保持不变放热98℃小于小转化A
17.升华吸凝华凝华钨丝经过先升华后凝华B
18.放热
液化
凝华
小水滴
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
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只有遇到冷空气才能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在烟尘污染严重的地区,空气中必然充满大量的烟尘小颗粒,用来充当水蒸气的凝结核,更容易形成大雾天
19.越大
凝华
A
升高
B
20.蒸发器
冷凝器
高于
液化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