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练
第三章
物态变化
3.3
汽化和液化
一、选择题
1.关于液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能液化
B.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C.所有气体利用压缩体积的方式都可以液化
D.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A.水缸中的水渗透出来形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
3.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而糖在高于100℃的环境下容易变质,为了使糖不变质,下面所说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用小火沸腾较长时间
B.用猛火缩短加热时间
C.降低糖汁表面上的气体压强
D.增大糖汁表面上的气体压强
4.根据下表给出的信息,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215℃时,氧是液态,氢是气态,氮是固态
B.沸点低的物质熔点也低
C.采用空气降温液化的办法,首先分离出来的是氢
D.因为这三种物质的沸点、熔点都极低,因此它们极易沸腾、凝固
5.关于液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能液化
B.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C.所有气体利用压缩体积的方式都可以液化
D.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6.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状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
7.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将丙放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是22℃,则(
)
A.甲不准确
B.乙不准确
C.丙不准确
D.不能判定哪支不准确
8.在室温为25℃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9.小红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的温度计.
10.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11.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_____,又容易_____的物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工作时,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_____(“吸热”或“放热”),这些热被周围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_____(“吸热”或“放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出来的热放出.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12.小明同学在“探究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当时的气压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在加热到第8min时小明将酒精灯撤走,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仍为98℃,但沸腾却停止了,上述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
13.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_______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它们都是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
14.有一种测量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如图所示,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_____,这是因为湿布中的水在_____时要_____热,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_____(填“多”或“少”).
三、实验题
15.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_______
98
98
98
98
98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下如图1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高于/等于/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________加热;
(4)在第4min到第9min的这段时间内这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5)请你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________;
(6)如上如图2所示,图________是沸腾前的现象,图________是沸腾时的现象;
(7)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3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___.
16.小林同学要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证明:“气体液化要放出热量”.他实验步骤如下:首先测出水蒸气的温度为100℃,测出烧杯中冷水的温度为t0;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水蒸气在试管中液化,热平衡后,测出试管中液化水的质量为m,并测得烧杯中冷水的温度升高到t1
.
由此,小林得出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的结论.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林的实验存在的问题:________.
(2)针对小林的实验存在的问题,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________.
17.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
(1)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采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当水被加热到92℃后,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填入表中.请根据表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丁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数据可知此时室内的气
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我们采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我们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丙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分钟后,海波的熔化将________(选填“继续”或“停止”).
四、综合题
18.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
资料:1如图所示,冰箱的致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致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①热,使冷冻室内温度
②,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致冷剂液化
③热,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1)在资料的①、②、③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你认为他的怀疑有道理吗?为什么?____
(3)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打开冷冻室门的冰箱能不能降低室内温度?________.
19.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点.
(1)除了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_____图是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实验中记录了如下表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3
98
98
98
(4)从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min时的数据.
(5)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此地水的沸点为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
(6)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中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______)
(7)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
(8)实验完毕,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
20.《xx晚报>>xx年x月x日A4版报道了一则新闻(标题:氮气泄露,夏现冬景).
本报讯:昨晚,xx市建宁路上一停车场内发生氮气泄露事故,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
昨晚10点左右,建宁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的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有10cm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凝固.原来,这辆属于南京气体产品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的表现.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情况比较危险…
小盼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阅读了这则新闻后,提出了下面的问题,你能帮她解答吗:
(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里液态氮是怎么形成的?
(2)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时为何会冒出“白烟”?
(3)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文中似乎有两处不妥,你能指出来并加以改正吗?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C
6.C
7.C
8.D
9.98
水银
10.汽化
液化
凝华
11.汽化
液化
放热
吸热
12.小于
水沸腾需要继续吸热
13.外表面内表面液化
14.低
蒸发
吸
多
15.(1)
96
(2)
98
低于
(3)外焰
(4)水沸腾,仍不断吸热,有大量气泡上升,但温度保持不变
(5)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6)a
b
(7)B
16.100℃的热水液化会放热①先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然后用导管把水蒸气通入试管乙的水中,当试管乙中的水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乙中水的末温t1,
把t1记录在数据表格中;)②停止加热烧瓶中的水,把烧瓶中的沸水倒入试管丙中,当试管丙中的水面位置和试管乙中水面位置相同时,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丙中水的末温t2
,
把t2记录在数据表格中;③实验发现t1>t2
,
实验证明水蒸气液化放热.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会液化成水,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液化是放热过程.
17.88
小于
固液共存态
停止
18.吸
降低
放
没有道理,因为电冰箱的工作是间隙工作,所以电冰箱的背部时冷时热.入夏后,室内气温升高,冰箱向外放热的时间会变长,所以感觉更热.
不能
19.停表(或钟表、计时器)
自下而上
A
9
98
不变
减少烧杯中的水(或提高水的初温,或加大火焰)
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
20.(1)车内压强比较大,气态氮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到了车内液化成氮水,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是减小了氮气的体积,便于运输;(2)液态氮在漏出后,迅速汽化成氮气而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即是“白烟”;(3)
“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凝固”:氮水泄漏后立即汽化,而无液体流到地上;
“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液氮具有快速制冷效果而非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