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3 15:4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农安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质量检测试题
考生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 财产 B. 血缘 C. 信仰 D. 地域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中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
A. 投笔从戎戍边 B. 等待朝廷察举
C. 投作官吏幕僚 D. 参加科举考试
3、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各项中反映了这对矛盾的包括 ( )
①秦朝实行郡县制 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唐末出现藩镇割据 ④元朝实行行省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浙江省古称“浙江行省”,“浙江行省”的设置,最早出现在( )
A. 唐朝      B. 南宋      C. 元朝      D. 明朝
5、清朝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提高行政效率的机构是( )
A.中央禁军    B.宣慰司    C.军机处    D.尚书省
6、在下列哪一部著作中,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变法通议》
7、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的 (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8、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的“政治问题”指( )
A.新文化运动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9、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 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 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共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七会议”
C.中共“二大”   D.中共遵义会议
11、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 )
A.党内合作    B.政治协商    C.议会政治    D.投票表决
13、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14、台湾问题与香港和澳门问题不同,它属于( )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殖民历史遗留问题
C.国际争端       D.党派之争
15、公元前6世纪初,谁的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16、某著名的政治家评论18世纪的某部法律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这部法律是( )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权利法案》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1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
A.议会 B.总统 C.首相 D.大法官
18、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法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政体多次更迭。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 )
A. 帝制 B. 共和制 C. 君主专制 D. 君主立宪制
19、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B. 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C. 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D.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20、“冷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下列标志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提出
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西欧)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二战后西欧( )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签署《关税贸易总协定》 D.成立欧洲共同体
22、20世纪80年代,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
A.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D.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23、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转为战后的对手,其根源在于( )
A. 对“二战”胜利成果的分赃严重不均
B. 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C. 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的矛盾冲突
D. 互相对各自的势力范围进行渗透
24、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独立自主倾向日益明显,不愿再充当美国的“小伙计”,在对外政策上与美国的分歧进一步明朗化。这反映出( )
A. 世界多极化趋势凸显 B. 欧日反美新同盟建立
C. 美国政治霸主地位丧失 D. 世界政治格局根本转变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第25题19分,第26题18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7题~第29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做答。
25、阅读下列材料: (19分)
材料一 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特殊的。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指出英国革命胜利的标志以及革命后建立的政体。(8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什么?确定这种主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5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近代英国和中国的民主革命上述不同的主要因素(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5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成就。(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成就。(8分)
请考生在第27、28、29题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部分计分。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7分)
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战争之初,中国政府宣布了中立的立场。但此后协约国在争取盟邦的斗争中,曾敦促中国参战,日本却竭力阻挠。日本阻挠的原因是,惧怕中国在战后的和会上,以战胜国资格收回山东的权利。1919年4月30日,威尔逊(美)、劳合·乔治(英)和克里孟梭(法)举行“三巨头”会议,最后一次讨论山东问题,日本代表被邀出席,中国代表团被摒除在外。会议决定把日本继承在山东的权益的要求写入对德和约。
——摘编自董继民、董俊霞《论一战外交与中国》
材料二 1943年3月,罗斯福会见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时坚持“在解决世界问题时,需要把中国和其他世界强国联合在一起”。尽管英国当局持否定观点,但还是和美国一道同国民政府签署了新条约,正式废除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美、英、苏三国均表示保证中国作为将建立的新联合国组织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地位不同的原因。(9分)
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孙思邈(581—682),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他目睹民众缺医少药,毅然放弃仕途,立志做一名“苍生大医”。他以历代名医为榜样,刻苦钻研医药典籍,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并结合个人的学术经验,先后撰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以“千金”两字命名。该书搜集整理了6000多种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自古以来至唐初的医药学成就。他提出行医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精”,即精深的医学造诣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诚”,即对病家、对同道怀有一片赤诚之心。在治疗学方面,他对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有比较突出的创造性。他还十分重视妇幼保健卫生,强调妇科病的特殊性和小儿护理的重要性。孙思邈与唐朝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人们为了纪念孙思邈,尊其为“药王”,“箫鼓年年拜药王”,已成了孙思邈故乡人民千百年的习俗。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思邈的主要贡献。(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思邈所具备的优秀品质。(8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C C C B D B D B A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A A D A B C A D D C A
二、材料题
25.(1)任务: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4分)
标志:光荣革命。(2分) 政体:君主立宪制。(2分)
(2)历史主题:反帝反封建(或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2分)
主要依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分)
(3)主要因素:社会性质不同;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同;资产阶级力量不同等。
(6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26.(1)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2分)
成就:建国初与苏联等十七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8分)
(2)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70年代西方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新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8分)
27、(1)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4分)
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方便纪年;(4分)
(2)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4分) 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3分)
28、(1)不同: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战败国的待遇;(3分)二战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3分)
(2)原因:一战时,中国参战时间较晚,对一战的进程和结局影响有限;受日本压力的影响。二战时,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9分,每一点3分)
29、(1)编撰了医药学巨著《千金方》;与政府合作,推动了唐代医学发展;对我国中医理论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后世传染病的防护提供重要借鉴。(7分,任答3点得6分,答4点7分)
(2)淡泊名利;刻苦钻研医学,志向远大;救死扶伤,医德高尚;善于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拯救苍生为己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8分,答出四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