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海陆的变迁教案 (表格式,WPS打开)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海陆的变迁教案 (表格式,WPS打开)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19 14:3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举例证明海陆变迁,并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
2.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
3.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观看电影《冰河时代4》的预告片,思考:影片中大陆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学生
(
2口答:
)尝试着描述大陆的变化及其原因。
创设课堂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准备进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海陆的变迁
2、出示学习目标
:(见上“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
上课先定向,
有利于导学导教。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一)
自学课本第37-41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沧海桑田?(1分)
(2)结合海陆变迁的实例,解释海陆变迁的原因。(3分)(3)观察世界地图,你会发现非洲的西岸和南美洲的东岸的轮廓线_____
,对此,_____科学家_____提出_____
,主要依据是_____,____。(4分)
自学提纲(二)
阅读课本P41-43,思考下列问题:
(1)全球主要分为哪六大板块?其中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
_____
;澳大利亚大陆属于
_____
板块;中国所在的板块是
____。(6分)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_____
的地带。(3分)
(3)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可发生_____,常常形成_____或_____;两个板块也可发生_____,在陆地常常形成_____。(5分)
二、
宣布自学课本:
巡视课堂,引导学生静心自学,注意自学进程时间,了解尝试练习存在的共性问题。
三、指名展示:
在学生自学后,在指明学生展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
根据自学提纲,认真自学课本,勾、画、批、注,能基本了解并勾画出自学提纲提出的问题。
自学自检:
要求能独立思考,基本回答提纲提出的问题。自学有困难的主动求教,看懂学会的主动帮扶学困生。
“自学提纲”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自学线路图,有目的的引导帮助学生自学课本,整体感知本节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本节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内容。
学生在自学课本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下一环节“议探交流”时,进行有的放矢的交流讨论、质疑解惑。




宣布议探交流开始
1.对议(师友对议)
对自学提纲进行对议,由于自学提纲分成两个层次,所以需要对议两次。
2.组议:
11月22日,一场震级7.4的地震再次“袭击”日本东海岸,日本发布海啸预警,3米高的海浪涌入福岛县。让人记忆犹新的是,2011年其东北地区9.0级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福岛核电站被摧毁导致严重核泄漏,惨烈程度仅次于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结合上课的内容,分析日本为什么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宣布组议开始,质疑解惑。
3.巡堂:
观察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存在共性问题,引导学困小组解决问题。
师友对议:
针对自学提纲师友对议,你问我答,你讲我听,对于不理解的问题,互帮互学。
组议解惑:
对于知识的运用题,难度较大,故采用组议。
安排展示:
由组长直接安排一对展示师友,准备展示。
师友对议促使每位学生参与交流讨论。
2.组议意在解惑,通过组内互帮互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1.指名展示:
要求学生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要求说出答题的依据。
2.评价: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纠正和鼓励。
归纳小结:
海陆变迁
原因:(1)地壳运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
大陆漂移说
(1)提出者:
魏格纳
(2)证据
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的名称与位置
板块运动
(1)板块交界处活跃
←→
→←
张裂
碰撞挤压
两大火山地震带
(2)板块内部稳定
师友展示:
针对“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老师点名,师徒二人同时起立,师傅读题徒弟作答。
质疑补充:
师徒二人展示,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发现问题和不足大胆质疑、纠错补充。
做好笔记:
在教师点评和归纳小结中,学生要快速做好重要知识点的记录。
学生展示其自学成果,巩固本节知识内容,锻炼表达能力,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鼓励师友展示点评、他组质疑补充,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精神。
3.教师点评讲解,强调知识点重难点,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出检测题:(见右栏)
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解题情况,个别辅导。
公布答案:
要求互批互改,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通过师友互助解决,并加以订正。
点评小结:
针对学生做题情况,简而精的进行点评、小结、强调。
当堂检测:
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
)国科学家(
)提出的。(2分)
2.下列选项不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的是(
)(2分)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升降
C.流水侵蚀
D.人类活动
读图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B、______板块;
D、_______板块;?E、_______板块;?F、______板块。(4分)
⑵图中①处位于_________火山地震带。(1分)
⑶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________;此山脉形成的原因是:A____板块与C_______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3分)
互批互改:
组内师友互批互改。
当堂订正:
组内师友互帮订正。
当堂检测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落实本节教学目标。
通过当堂检测、互批互改、当堂订正,既进一步检查新课教学效果,同时又做到当堂知识当堂练习,达到堂堂清、日日清,不留问题到课外。




引谈收获:
引导学生谈收获,注意规范用语。
教师总结:见板书
生谈总结:
“通过本节课对海陆变迁的学习,我了解了……,知道了……,掌握了……”。
学生谈学习收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听师总结:
认真听,记好笔记。
通过学生谈收获和教师总结两个环节,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利学生的识记,并学会学习。
板书设计:
海陆的变迁
一、海陆变迁
二、板块构造学说
1、原因:(1)地壳运动
1、六大板块的名称与位置
(2)海平面的升降
2、板块运动
(3)人类活动
(1)板块交界处活跃
2、大陆漂移说
←→
→←
(1)提出者:
魏格纳
(2)证据
张裂
碰撞挤压
两大火山地震带
(2)板块内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