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7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东周
前770
前221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东
周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
历史特征:
奴隶制度瓦解:诸侯不听天子号令,天子相反
依赖强大的诸侯。
“春秋”名称来源于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
历史特征:
封建制度形成: 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
趋向统一
“战国”名称来源于当时各大诸侯国连年交战.
春秋五霸
(前770—前476)
春秋形势图
春秋五霸之
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2、齐国争霸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齐国在什么位置?地理环境怎样?
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3、为了称霸齐桓公采用了什么高明的手段?
4、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
1、齐桓公首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
任用管仲为相,国力大增(管仲相齐);
1
2
运用“尊王攘夷”的谋略,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召集诸侯“葵丘会盟”,确立了霸主地位。
3
4
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是东方大国;
齐桓公给我们的启示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虚心纳谏,接受贤臣金玉良言。
可谓: 用人不疑,知人善任。
为成就霸业不记私仇,气度非凡。
可谓:行大事者,不拘小节。
齐桓公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使国家
日益走向强盛,最终完成霸业。
春秋五霸之
问鼎中原
晋文公称霸
城濮之战:前632
楚庄王称霸
邲之战
春 秋 五 霸 与 战 国 七 雄
全屏
晋文公名重耳,曾在外流浪多
年,即位后,改革图强,与楚争霸。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在中原战场相遇,楚军恃强逼近,晋军
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在城濮大败
楚军,晋文公一跃成
为中原霸主。
春 秋 五 霸 与 战 国 七 雄
全屏
王子午鼎
后来,楚庄王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都洛邑附近,阅兵示威。周天子慌恐,派王孙满劳师,楚庄王乘机询问象征王权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问鼎中原之后,楚庄王再次北上与晋交锋,终于在邲城之战中大败晋军,实现了饮马黄河,称霸中原的抱负!
春秋形势图
春秋形势图
勾践给我们的启示
勾践亡国之后,不忘国耻,发愤图强,卧薪尝胆。
树立理想,实现远大抱负。
春 秋 五 霸 与 战 国 七 雄
春秋以后,是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夺取了姜氏(姜太公后代)的大权,史称“田氏代齐”。
这样,韩、赵、魏和此前的齐、楚、燕、秦形成了七雄并立局面。
战国七雄之
合纵连横
战国七雄形势图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合纵连横
1、 这一时期,各国除了使用武力外,还使用了什么样的外交手段?
2、 什么是合纵?什么是连横?
这一时期涌现出哪些纵横家?
合纵连横
战国时,各国除了使用武力外,还不断采取政治、外交上的攻势。
从地理上看,秦国在西部,其它六国分布在东部,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国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战国七形势图
合纵
连横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 A )
( B )
( B )
475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