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梳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初步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小说。 
2.能体会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读出关公的神勇之气。 
3.能体会片段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4.朗读、背诵积累古诗《回乡偶书》,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体会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读出关公的神勇之气。 
难点:能体会片段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配套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梳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初步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小说。 
2.能体会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读出关公的神勇之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学生梳理阅读经验:在这个单元中,我们是怎样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呢?结合课文说一说。 
(1)指名交流本单元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2)小结方法:读小说时,可以通过关注情节、环境,以及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学习“交流平台”,以课文《穷人》为例,帮助学生整理形成图示。 
   
3.小结:除了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关注小说情节和环境描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4.回顾梳理课文。 
(1)学生从本单元另外两篇课文中任选一篇,照样子填写理解人物形象的图示。 
   
(2)同桌交流,修改图中内容。 
(3)学生反馈交流,老师随机补充。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 
活动:从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1.学生交流:经典情节往往因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让人印象深刻。《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人物的经典情节让你印象深刻呢? 
2.学生读“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情节,感受其神勇之气。 
①学生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关云长的神勇之气?圈画出关键词语。 
②自由练习读出关云长的神勇之气。 
③同桌互读、交流,派代表汇报朗读。 
3.引导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 
正面描写——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侧面描写——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其酒尚温。 
4.分男女朗读,边读边思考:作者已经描写了众诸侯的所见所闻,为什么还要写“其酒尚温”呢? 
小结:原来除了通过对关羽的描写和众诸侯的所见所闻之外,“其酒尚温”这一小小细节体现时间之短,更是凸显了关羽的神勇。 
5.学生带着理解与同桌合作再练读,读出关羽的神勇之气。 
朗读描写关羽言行时应读得干脆利落,读众诸侯所闻的句子时可以速度加快、语气加重,侧面展现关羽的豪迈神勇之气。 
“其酒尚温”读时应低沉有力,速度放缓,略作停顿,反衬关羽之神勇。 
课时目标 
1.能体会片段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2.朗读、背诵积累古诗《回乡偶书》,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句段运用 
活动:学写复杂心理 
1.出示两个心理描写片段,学生自由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2.指名交流汇报,比较发现两个片段的共同点:都写出了内心的忐忑。 
3.出示“心理变化图”,展示桑娜忐忑不安时的具体想法。 
4.学习活动:填写“心理变化图”。 
(1)学生浏览第二个片段,照样子填写“我”的心理曲线图。 
(2)同桌交流,修改。 
(3)集中反馈,相机指导。 
5.学习活动:试着写清复杂心理。 
①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 
②照样子画出自己的心理图示,可以根据需要增减方框。 
③借助图示,写清楚自己的复杂心理。 
6.交流评价。 
(1)同桌交流,修改自己写的片段。 
(2)指名交流分享,教师相机指导,写清楚复杂心理。 
板块二 日积月累 
1.导入:简短的古诗也向我们讲述了诗人的故事和心情。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古诗《回乡偶书》。 
2.学生自由读诗。 
3.指名读,正音。 
4.帮助学生理解难词。 
鬓毛: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衰:疏落、减少。旧读“cuī”,在这里读“shuāi”。 
5.同桌互相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6.创设情境朗读:诗人久别归乡,但乡音未改,思乡之情未改,心情十分激动。富有戏剧性的是,家乡儿童却因不相识而发问,不由令诗人产生了无限感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一读。 
7.引导学生通过同桌练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在多读的基础上背诵积累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