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动植物的分类
课题(第14课时) 2.3 动植物的分类 课型 新授
一.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观察动物特征,并初步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将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知道脊椎动物又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知道各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并能以此来辨别动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常见的一些动物,能够归纳出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2、比较动物的异同点,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注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教学重点 植物的分类准则,以植物能否开花,把植物分为有花和无花两大类。动物的分类准则,以动物是否有脊椎,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教学 难点 动植物的分类和分类准则的确定。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讨论总结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图片资料,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在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有关生物的知识,也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在今天的课题开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认字写字比赛。 学生回答并且能够书写。 通过一个小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生物的分类方法 1)、生物种类十分丰富,据估计,目前人们已命名的约有200万种,其中动物约有150万种,植物约有50万种。
2)、设想:是否也有这样的“字典”用来查询不认识的生物?
3)、在编写这样的“字典”(检索表)前,首先就应该对生物进行分类
1、先完成活动2.5(书p52)
2、瑞典人林奈提出生物命名法。
学生思考,能够根据前面的游戏分析出自然界的生物也是需要分类的。
学生可以同桌进行讨论,在讨论之后教师教正答案。
并且简单了解生物的命名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得到分类后的答案。
二、常见动物的分类法 1、理解分类的概念——
1)、将具有不同特点的物体分开
2)、将具有相同特点的物体归为一类
2、指导学生在掌握动物分类准则的基础上,对常见动物进行分类。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完成书中54页的分析题。指导学生掌握脊椎动物分为五类的准则,以及各类群的特征。动物分成5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学生能够理解分类的概念。
学生自己分析出脊椎动物的特征的区别并且完成表格。
各小组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来完成书中的习题,让学生能够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三、联系生活实际分辨下列动物都是属于鱼类吗?(练习) 1、用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幻灯片
运用分类准则直观分类训练
2、简单了解植物分类:根据会不会开花分类。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寻找答案,进行分类训练。 通过实际的题目的训练,让学生对分类的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固。
四、总结 知道生物分为: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植物(有花植物,无花植物)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