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濒临灭绝的生物
课题(第16课时) 2. 4 濒临灭绝的生物
课型 新授
一.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给学生观看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以及一些食物的标本,对生物有最基本的了解。
2.根据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来了解一些已经灭绝的生物,引起学生的关注。
过程与方法 根据学生们自己收集的资料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资料,引起他们对生物命运的重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生们通过自己对资料的分析,了解生物濒临绝种的各种原因,学会保护现在的动植物,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生物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和生物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教学 难点 能够了解生物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讲述法。
教学设备 大量的动植物图片,相关的影片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会了动植物的分类和相关的检索表的制作和应用。而人类的周围生活着许多的动植物,有一些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 学生回忆前几节课的内容:检索表的如何的应用,以及动植物的分类。通过图片的认识,引入今天的课题内容。 通过复习旧的知识以及图片的引入新的知识,让知识有一定的连贯性。
一.一些珍惜的动植物(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教师让学生把资料分组展示介绍给其他的学生(回家提前准备的)。 学生分组介绍自己了解的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锻炼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对珍稀动植物的保护的措施 通过一些数据的分析了解动植物的濒临灭绝的原因,来探讨如何来保护这些动植物,讨论出一些具体的可行的措施。 学生讨论分析保护动植物的措施。 从课堂的知识进入到实际的生活中,提高学生的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物种的消失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生物消失的数据,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再让他们探讨,引起物种消失的原因。
问:物种的灭绝和我们的人类的活动有没有关系?(引出下一个内容) 学生探讨物种消失的原因。
学生讨论。 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数据,并且能够从数据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生物间的相互依赖 以书中63页,非洲大草原发生的生态环境失衡案例为例。
讨论:人为破坏食物链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我国颁布的一些相关的法律) 1.找出非洲大草原生态失衡的原因。
2.讨论人为破坏食物链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并自己总结原因。 在实例分析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配合分析原因,形成师生间的互动。
五、思考讨论题 活动:“如果我是法官/市长/科学家……我将为生态平衡做些什么?”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对本节课的内容做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这个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讨论与思考环境相关的问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