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1 生物的基本特征
课题(第10课时) 2.1 .1 生物的基本特征 课型 新授
一.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区分出生物与非生物。
2.知道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并且能够举例分析。
3.能自己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有关生物的基本的资料,发挥团队合作的能力并且学会分析和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的了解,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 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 难点 1、理解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呼吸和排泄等特点。
2、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 资料阅读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相关图片与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图片展示:(人与动物的风景图)
提问:在画面中,那些物体是生物,哪些十分生物,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从自己的角度了解生物与非生物。 情景设置引入今天的新课题,让学生从图片产生情趣入手。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1.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与教师的总结得出:
生物——具有生命活动迹象的物体。
非生物——不具有生命活动迹象的物体。
2.让学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3.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自然界中大概有200万种生物) 学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巩固这两者的区别。 通过进一步的图片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加的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动物的基本特征 1.播放动画:我国珍稀动物大熊猫和白鳍豚的自述。
设问:通过熊猫和白鳍豚的自述,你认为它们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
设问:你认为能否让白鳍豚到熊猫的家乡走一走呢?为什么?
2. 总结:动物的主要特征(7个特点)
3.判断以下图片显示了动物的什么特征。 观看动画。
四人为一组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归纳,派小组代表发言。
回答:不能
因为各种动物有特定的生活环境,只有适应一定的生活环境,才能生存。
试填写课本第38页空格。
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通过学生自己观看动画,分析与讨论,锻炼他们的观察力与分析能力。
(二)植物的特征 引入:学生秋游去植物园看见的向日葵花盘向着太阳,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等都是植物的应激性。植物的呼吸靠叶片的气孔,出示气孔图片。
三、总结:植物的基本特征与动物一样。它们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一、小组讨论交流
二、书P39问题讨论交流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总结出生物具有生长、呼吸、排出废物、摄取营养物质、繁殖、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生命现象。 生物的各种生命特征的总 结,依托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提取和运用,从中品尝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
三、学生的活动: 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 教师让学生根据4个生命现象来让学生举例分析,来进一步了解这些生命现象。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3、排除体内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组:排除体内的废物
(1)小动物、人通过出汗、排尿等形式将废物排出;(2)植物通过落叶带走废物等。
4组: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会合拢叶片;(2)向日葵的生长向着太阳;
(3)狗看到骨头会流口水;其他组的同学补充:(4)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举例分析:
提示,学生回答:
1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所 举例子为:(1)人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2)马、牛、羊需要吃草;(3)虎、狼、豹要吃小动物。其他组补充: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 壤中的肥料等。
2组:生物需要呼吸
所举例子为:(1)人需要呼吸;(2)鱼用鳃呼吸;(3)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等。教师参与:植物需要呼吸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思考和教师的提示,学生回答:(1)植物也要呼吸,比如萝卜放时间久了就“糠”了;(2)晚上睡觉时,屋子里有过多的花卉对身体不利等。
通过学生的事例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这些生命现象,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思考: 1、珊瑚和珊瑚虫哪个属于生物?说说你的见解?看谁的见解更接近于科学。
2.一块岩石和一头牛,科学地说,两者有哪些本质的区别?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11页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