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精卫填海 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精卫填海 教案(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2 19:2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精卫填海
语文要素
阅读: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3.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人文主题
体会故事神奇的想象,感受主人公坚韧执着的形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说出心中精卫的形象。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识记生字。圈出好词或者难解词,查字典,写上词义。
2.结合注释,尝试翻译课文,完成预习卡。
                                    
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知,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读好课题。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或已有的阅读经验了解“精卫”,教师简介《山海经》。
3.学生进一讲之前读过或听过的“精卫填海”的故事。
设计意图:
利用阅读经验导入文言文的学习,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读正确,读通顺,读出古文韵味
1.示范读。《山海经》是怎么讲“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的呢?
2.自由读。注意:看清字音,一定要读准了。
3.指名读。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4.点拨:同学们之前都接触过小古文,我们知道古人写的文章,以单音节词为主,因此要特别注意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有了恰当的停顿,不仅能把故事的意思读清楚,还能读出古文的节奏和韵味。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落实读准、读通的目标,积淀语感。
5.反复练读。注意适当的停顿。出示课件朗读PPT。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三、结合注释,理解意思,讲故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文的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1.请同桌两人互相讲一讲课文的意思,遇到不太会讲的地方,可以看看课文后的注释,如果还有不会的,可以举手问问老师。
2.谁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古文的意思?
3.重点点拨:
(1)溺而不返。而:就,因此。
(2)故为精卫。为:化作,变成了。
(3)以堙于东海。以:用来。于:在。用来填塞东海。(翻译的时候,不用刻意把“于”翻译进去)
4.区别古今文字的异同。
(1)比如古文中,常有一些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这叫作古今异同。你在课文中发现了吗?“少女”这个词我们现在通常用来指什么人?(年纪小的女孩子)而在古文中,少女表示“小女儿”。
(2)古文中还有一些常用词,比如“之”“曰”。
“之”在古文中,有很多种意思。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之”是什么意思?通常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的意思。
“曰”,它的常用意思一是“叫作”;二是表示“说”。这里,我们解释为“叫作”。
指导“曰”书写:注意与“日”的区别,曰要写得扁宽。
(3)“女娃游于东海”这句你们注意到了吗?
有同学翻译成了“在东海里游泳玩耍”。这个翻译有误,因为原句存在古文里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倒装”,所以同学们在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表达顺序。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讲述故事、背诵积累。学生自主尝试在先,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4)学生自主读文,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大意。
5.借助注释和插图,讲述故事。
(1)借助注释,学生尝试讲故事。
出示要求:把课文中的文言文词语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学生自主讲述。
(3)指名讲述,相机指导;也可以借助插图,帮助自己讲述。
6.朗读并背诵课文。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根据板书中的关键词或按填空提示背诵课文。
预设: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有一天,女娃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称此鸟为“精卫”。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西山衔树枝、石块,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悲鸣着,把树枝、石块投下去,想把东海填平。
7.教师进行总结,再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小结:同学们,精卫填海的故事我们大致学完了。这虽然是一篇短小的文言神话,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在掌握了译文和主要内容的后,对课文的学习就变得相对容易了。女娃被大海夺去了生命化为精卫鸟,它不畏艰难,誓填东海,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果敢、迎难而上的坚决。让我们再次诵读课文,感受精卫的精神,激励自己向着目标奋勇前进。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学生齐声诵读,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结识了一个勇敢、坚毅的朋友——精卫鸟,它身上那种不畏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生活中,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想想那个同大海抗争的精卫鸟吧,我们一定能从它身上汲取向上的力量。
小结: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一篇短小的文言文,了解了文言文的特点,同时也进一步感受了神话故事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翻译了课文,分析了课文内容,体会了精卫鸟的形象。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相互讲讲文中的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订正预习卡,完成随堂练。
2.推荐阅读《山海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以动人的故事、离奇的手法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使我们更有爱心、更有恒心、更有毅力。
学生对古典神话文本的认读难度较大,我结合学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即读通课文、读懂内容、读出感受,落实语言文字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本课的生字,对多音字也有所认知。课堂上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孩子去感悟、去实践。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建设开放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充分驰骋想象的翅膀,在感悟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