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和度量》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
《角的认识和度量》
学段学科
小学数学
教材版本
冀教版
章节
第四章第2节
年级
四年级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找角、认识角,用已有的经验和测量方法比较两个角大小的过程。
2.认识表示角的符号“∠”,会读、写角;能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的度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测量工具的科学性。
教学重难点
认识表示角的符号“∠”,会读、写角;能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的度数。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角有了初步认识,能够在实际物品中找出角,并且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知道量角要用量角器,但对于角的概念、角的表示方法,以及怎么用量角器量角都不清楚,对量角器他们有着许许多多的疑问,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
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利用教具的直观演示,电子白板的形象演示,学具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
师:(手举三角板)这是什么?
生:三角板。
师:为什么叫它三角板呢?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手举五角星)为什么叫它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比如这些图片中(投影出示图片),就蕴藏着很多角,你能找到它们吗?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描一描,看谁找到的最多。
请找完的学生上前来电子白板上描出角(PPT做出效果)。
师:看来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课题:角的认识和度量)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机会,感受显示生活中处处有角。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一)角的认识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投影出示),那角的两条边是我们学过的哪一种线呢?为什么?
生:射线。因为角的两条边都是从一个点发出的。
师:同学们说得对。因此我们就说角是由两条从同一端点画出的射线组成的图形(投影出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认识射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角的认识。
师:在刚才的三岔路口图中有三个角(投影出示图片),我们如何来区别和表示这三个角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表示角的符号。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角(投影出示)。同学们观察角的符号和我们学过的那个符号比较像?
生:小于号。
师:那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角的符号折过来的一笔是平的,小于号折过来的一笔是斜的。
师:认识了角的符号,我们一起来了解角的表示方法。以前我们学习过用数字序号表示不同的角。比如:老师黑板上画的这个角(画一个角,在图上画出角度线,写上1,就可以记作角1(板书:记作:∠1),读作角1(板书:读作:角1)。
师:除了用数字表示角的方法外,还有一种用字母表示角的方法。比如这个角(画一个角,标上字母A、B、C和角度线)顶点上标记了字母B,两条边分别标记了字母A、C,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角记作角B,读作角B(板书:记作:∠B 读作:角B)还可以把这个角记作角ABC,读作角ABC(板书:记作:∠ABC 读作:角ABC)。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体会表示角的重要性,利用已有的知识先解决角的符号和读写问题,再重点介绍用字母表示角的方法。
师:接下来请同学用以上这三种方法来表示一下学案上的几个角。
学生完成学案,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集体订正(投影出示)。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比较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请看这里,这有两个角(投影出示),你们估计一下谁大谁小呢?
学生说出估计结果。
师:你们估计的对不对呢?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方法检验一下。
学生自主比较,老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学生可能说出多种方法。比如:用三角板的角比(可以进行实投演示)。
师: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多种方法,但要想准确的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测量,既方便又准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并为学生自主探索两个角的大小比较活动创造活动需求,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交流、展示个性化的比较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感受比较方法的多样性,丰富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出用量角器测量。
(三)认识量角器
师:下面我们先来认识量角器,请你认真地观察量角器(投影出示),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量角器是半圆形的。
生2:量角器上有很多线和数。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交流看到信息的时间,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师:量角器上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就像刻度尺上的刻度线一样。这些数字就表示具体的度数。这些数字是有单位的,也就是说角的大小是有单位的。
师:数学上我们用“°”来表示角的大小的单位,他读作度,一般写在数字的右上角,比如:十五度。(板书:“°” 15° 读作:十五度)
【设计意图】先认识角的单位和符号,便于认识量角器时的规范表达。
师:我们继续来观察量角器。这有一个点我们把它叫做中心点(投影出示),从中心点向右有一条线指向了刻度0,我们把这条线叫做0刻度线(投影出示),从这个0开始沿逆时针方向的数字依次是10,20,30,……一直到180,这圈数字就是量角器的内圈刻度(投影出示);从中心点向左也有一条线指向了刻度0,这也是一条0刻度线(投影出示),从这个0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的数字依次是10,20,30……一直到180,这圈数字就是量角器的外圈刻度(投影出示)。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量角器上要印上里外两圈数呢?
生:为了方便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
【设计意图】认识量角器的基本结构,为下面认识量角器表示角度打基础。
师:认识了量角器的各个部分,那量角器上的1°角有多大呢?
课件出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分,其中每一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角。课件演示1°角。
师:当一个角里包含了几个这样的1°,这个角就是几度角。
课件出示不同的角,学生来读数。
读数时提醒学生们,选择哪一圈的零刻度线,就应该读哪一圈的刻度。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课件直观演示,认识一度和几度的角。
(四)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那么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呢?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测量学案上的角1。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的成果(边汇报边实投展示),测量出∠1=50°。
教师结合投影,总结量角器的测量方法。即(1)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2)角的一条边和零刻度线重合 (3)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板书:点对点,线对边,注意读数。)
【设计意图】用量角器测量角比较复杂,教师进行测量的示范,有利于学生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来源:学科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测量一下∠2有多少度。同学们注意,测量这个角,读数时要读外圈刻度。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2=75°。
三、动手实践 巩固新知
师:三角板是我们学习的工具,现在请同学用量角器测量一下三角板上几个角的度数是多少。
学生测量后交流。一组角是30°、60°、90°,另一组角是45°、45°、90°。
【设计意图】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是固定的,通过测量,使学生了解三角板上几个角的度数,而且感受到三角板作为工具的实用性。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看学案上的第2题,测量钟表上时针和分针所构成的角的两条边比较短,怎么办?为什么?
生:延长,因为角的边是射线可以延长。
学生测量后交流。
【设计意图】测量生活中角的素材,让学生巩固量角的方法,掌握量角的技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师:我们来看学案上的第3题,这四个角是两条直线相交得到的,请同学们测量,并观测有什么规律?
生:对角的度数相等,相邻的两个角度数之和是180°。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积极发言,只要正确都给与肯定。
四、总结评价 点拨重点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教师再次强调测量角的方法,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对学生学情把握的不准确对课堂教学影响很大。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由于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区分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上存在困难,对学生指导不到位,直接影响了角的度量的准确性。为了进一步突破重难点,在测量∠2的大小时,可以添加一个课件演示环节,并在练习题中多设计几个不同方向的开口的角,进行指导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