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静悄悄
教学目标
1、认识力度记号“f、mp、p、pp、>”,并能准确地运用。
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表现音乐形象。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
教学重点:认识力度记号“f、mp、p、pp、>”,学习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教学难点:歌曲中不同力度记号感受及表现。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学生观看影片《回声》片段,感受回声的神奇,引出音乐记号强、弱。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度过这美妙的40分钟,初次见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段精彩的影片作为见面礼,请同学们静静地欣赏!
师:你知道影片中那神奇的声音是什么吗?(生答)
师:哪里可以听到这神奇的回声呢?(生答)
师:对!我们的声音传出去后,碰到山谷反射回来,就会形成这样的声音效果!老师也想来试一试,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老师发出的声音和传回来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教师示范,学生回答)
师:在音乐中,我们对于音的强弱有专门的音乐记号,强的用f表示,弱的用p表示。(教师在黑板上板书f强p弱)
师: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活动2【讲授】解决难点
二、解决难点
1、体验山谷回声
(1)、感受山谷回声:
教师指导练声,用“la”演唱,注意气息,歌唱的状态。
1=D 4/4 6 . 6 4 6 ︱ 5 –––‖
la ……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唱一唱!(学生跟琴演唱,D—F)
师: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关于唱歌的小秘密,唱歌的时候有一个开关,瞧,就在这儿,小肚子里的气息就是源源不断的能量,用这样的状态唱歌,发出的歌声会更美妙。)
(2)、师生合作,模仿回声,感受音乐强弱的对比,认识音乐记号f、mp、p、pp、>。
师:现在老师来唱,同学们来做我的回声,要注意音的强弱变化。(师生练习)
师:同学们,老师发出声音后,只会传回一次回声吗?(生答)回声会一波又一波地传回来,而且一波比一波弱,在音乐中用“pp”表示很弱,我们来试试第二次回声。(教师出示“PP很弱”)(师生练习)
师:p表示弱、pp表示很弱, mp表示的是中弱,从强到弱的过程我们还可以用一个音乐记号表示,那就是渐弱。(教师板书渐弱)
(设计意图:1、创设山谷中“回声”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力度的变化,认识音乐记号“f、mp、 p、pp”2、通过回声的游戏,进行气息与发声的练习,为后面歌曲演唱时的声音状态做好铺垫。)
2、山谷中的“叮咚声”
(1)、初听音乐,聆听歌曲中的“叮咚声”
师:同学们真善于表现这神奇的回声!那么,山谷了除了有这神奇的回声外,还有什么声音在响起,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播放音乐)
(2)、出示难点乐句,重点解决
A、演演乐句,解决乐句中的休止符
师:山谷中出现叮咚叮咚的声音,有时候响起来,有时候停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叮咚声停下来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示范,学生感受)
B、唱唱乐句,感受顿音和连音的不同唱法
师:看见休止符就要停一停,同学们做得真棒!下面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看看这四个叮咚声在演唱方式上有什么不一样?(观察、演唱)
C、听听乐句,感受力度的变化
师:叮咚声在同学们的演唱中变得更悦耳动听了!你们再听一听,这四个叮咚声在强弱上又有什么变化呢?(1、教师演唱,学生观察;2、学生练唱,叮咚声由弱到很弱,是一个渐弱的过程。)3、叮咚声传来了悦耳的回声。A、师加入二声部B、师弹生加C、分组合作)
(3)、山谷中“叮咚声”的拓展
师:同学们,山谷中的叮咚声此起彼伏,传来了优美的回声,让我们一起合作,让叮咚声变得更丰富,请同学们演唱第一声部,老师来唱第二声部。
A、师加入二声部
B、师弹生唱
C、分组合作,注意声部的配合
3、小铁锤的“节奏”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美妙的叮咚声是地质队叔叔在勘探岩石,他们用铁锤敲击,发出了如此美妙的声音!让我们合着他们的节奏来敲一敲?
(1)、出示节奏
4/4 X X X X ︱X X X X ︱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拍一拍
(2)、感受强弱
4/4 X X X X ︱X X X X ︱
师: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地质队叔叔敲击岩石,有时强,有时弱大的要敲得强一些,小的要敲得弱一些,这个我们可以用次强来表示,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合着音乐进行节奏练习,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
师:让我们合上音乐,敲出节奏的强弱变化,让音乐更富有动感。
(设计意图:通过山谷中叮咚声这一载体解决以下问题1、连音线、八分休止符等难点适当加入一些动作来感受;2、通过比较,感受顿音与连音的不同演唱方法;3、再次感受力度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4、通过合唱的拓展,培养学生多声部演唱的意识和能力。小铁锤“节奏”的设计,让学生感受节奏强弱的对比,体验四四拍子音乐的律动感,初步熟悉本课教学内容。)
活动3【讲授】学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
1、聆听全曲,感知歌曲情绪
师:同学们,地质队叔叔有节奏的敲击声回荡在整个山谷中,凑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歌曲《山谷静悄悄》,边听边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师唱)(优美,轻快……)
2、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1)、画图形谱,感受歌曲第一部分旋律特点
师:让我们用手指点点画画,来感受第一部分音乐的旋律特点。
师:从图形谱中我们可以看出,点状的乐句要唱得轻快活泼,线状的乐句要唱得连贯优美,声音要轻柔,表现出山谷静悄悄的感觉。
(2)、学唱歌曲第一部分,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师:山谷里静悄悄的,请同学们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
(3)拓展歌曲第一部分,加入山谷中的“风声”
师:在这静静的山谷中,风儿也轻轻地伴着我们和唱,他们吹出了这样的旋律。(课件出示)
A、学生唱,教师加;B、教师唱,学生加;C、学生分组演唱;
3、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1)、比较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聆听第二部分音乐)
师:静静的山谷真美啊,地质队叔叔的加入,让山谷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仔细聆听,观察第二部分的音乐和第一部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钢琴来演唱。
(3)、拓展歌曲第二部分,加入山谷中的“叮咚声”
师:“叮叮咚咚”的声音回荡在山谷中,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出示第二部分曲谱)
A、学生唱,教师加;B、教师唱,学生加;C、学生分组演唱;
(4)、加入歌曲结尾部分演唱
师:让我们完整地来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4、全曲演唱。(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声音的强弱变化;注意叮咚声和风声的轻轻和唱)
(设计意图:1、歌曲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境;2、简单的二声部拓展,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响效果,体验多声部合唱的魅力。)
活动4【活动】教师小结
五、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音乐中的强弱记号,感受了他们在音乐中的神奇力量;学唱了歌曲《山谷静悄悄》,领略了山谷中美丽的景色;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去探索更多的奥秘,去发现更多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