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课时练习: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课时练习: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12 21: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  )
①Mg ②Al ③Fe ④Au ⑤Cu
A.①和③  B.只有③  C.③④⑤  D.③和⑤
2.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
A.CuCl2
B.AlCl3
C.FeCl2
D.ZnCl2
3.关于铁与稀硫酸的反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成硫酸铁和氢气
B.属于置换反应
C.溶液变浅绿色
D.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镁条和稀盐酸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且试管外壁有热感
B.反应过程中气球膨胀,冷却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
C.将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可能会听到爆鸣声
D.将药品换成生石灰和水,观察到气球膨胀
5.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热的细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
B.各种金属在高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很高
D.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
6.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A.Fe+H2SO4FeSO4+H2↑
B.CO+CuOCu+CO2
C.Cl2+2NaI2NaCl+I2
D.Fe+CuSO4FeSO4+Cu
7.向5.6
g含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产生0.2
g氢气,则该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  )
A.锌和铜
B.锌和镁
C.铝和镁
D.碳和铜
8.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  )
二、非选择题
9.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可获知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可寻找物质发生变化的证据,分析各种证据能加深对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请回答:
(1)将锌粒放入稀硫酸中,锌粒表面产生气泡,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经引燃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支持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最主要证据是 。?
10.自然界并不缺少“镁”,缺少的是发现“镁”的眼睛。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启寻镁之旅,现邀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
(1)第一站:初识金属镁。①金属镁的物理性质:        (写一条);②金属镁的化学性质:镁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第二站:再遇金属镁。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现象是 ,?
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       反应。?
(3)上述寻镁之旅中你收获到镁的化学性质有          。?
11.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金属B是    。?
(2)操作a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
(3)判断步骤②中稀硫酸是否适量的依据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2.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在生活中经常用一些铝制品代替铁,铝耐腐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填序号)?
A.向左偏       B.向右偏
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D.先向右偏后向左偏
13.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实验室中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称量10
g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45
mL稀硫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的体积(mL)
15
15
15
生成氢气的质量(g)
m
0.04
0.02
试求:(1)m的数值为      。?
(2)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2.A 
3.A 
4.B 
5.D 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有在氧气中才会燃烧;不活泼的金属如金等,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
6.B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四个反应中只有B不属于置换反应。
7.B 5.6
g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
g。铜与稀盐酸不反应,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锌产生的氢气少于铁,所以若向5.6
g含铜、锌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小于0.2
g,A不符合题意。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锌产生的氢气少于铁;等质量的镁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于铁,若向5.6
g含镁、锌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可能为0.2
g,B符合题意。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均比等质量的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若向5.6
g含镁、铝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
g,C不符合题意。碳和铜均不与稀盐酸反应,若向5.6
g含铜、碳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小于0.2
g,D不符合题意。
8.B 铁反应完毕前,反应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也相等,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B对应关系正确。
9.【解析】(1)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一种黑色固体。
答案:(1)Zn+H2SO4ZnSO4+H2↑ 
(2)产生黑色固体
10.【解析】(1)①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②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2)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随着镁与稀盐酸的反应,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根据以上反应可总结出镁的化学性质包括能与氧气反应、能与酸反应。
答案:(1)①银白色
②2Mg+O22MgO
(2)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气泡产生
Mg+2HClMgCl2+H2↑ 置换
(3)能与氧气反应,能与酸反应
11.【解析】(1)镁、铁、铜三种金属中能被磁铁吸引的是铁,故A为铁;镁和铜中加入稀硫酸,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过滤即可得到金属B为铜。(2)将不与稀硫酸反应的金属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是过滤;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步骤②所涉及的反应是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不再产生气泡可以判断步骤②中稀硫酸是否适量。
答案:(1)铜 (2)引流 (3)不再产生气泡
Mg
+
H2SO4MgSO4
+
H2↑
12.【解析】(1)铝耐腐蚀的原因是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2)加入锌与铁后,锌的反应速度较快,质量减轻较快,最后是铁生成的氢气较多,铁一边减轻的质量较大,因此指针先向右偏后向左偏。
答案:(1)4Al+3O22Al2O3 (2)D
13.【解析】(1)由第二次实验数据可知,15
mL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04
g,因此m的数值是0.04。(2)合金中的锌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0.04
g+0.04
g+0.02
g=0.1
g;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答案:(1)0.04
(2)反应生成氢气质量:0.04
g+0.04
g+0.02
g=0.1
g。
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1
g
= x=3.25
g
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100%=67.5%
答: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