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58张PPT)+教案+学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58张PPT)+教案+学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3 17:03: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历史同步学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课堂教学流程】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张骞通西域
西域:甘肃
玉门关
、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
新疆地区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背景:___匈奴___控制西域并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__汉武帝____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
概况: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
联络
大月氏
、夹击匈奴
友好访问西域国家
时间
公元前
138

公元前
119

结果
了解了
西域
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1)背景:张骞通西域后,东西方的
经济
交流日趋频繁。
(2)路线:___长安___→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__欧洲____
(3)交流。
①汉朝的__丝绸____、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②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
核桃
、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还有多种
乐器和歌舞
等传入中国。
(4)评价。
①地位:是古代
东西方往来
的大动脉。
②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贸易
与文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
(1)背景:
汉武帝
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
(2)路线。
①山东沿岸→
黄河
→朝鲜、
日本

②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沿岸→
印度半岛
南端和斯里兰卡→欧洲
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1)概况:
公元前60
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
(2)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___新疆___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
2.班超出使西域:
(1)东汉
明帝
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
甘英
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张骞通西域”的内容,观察教材插图,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可在白板上调出答题工具栏,让学生按键抢答)
问题1.西域的地理范围?
问题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背景、目的、结果?
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课本“丝绸之路”的内容,观察教材插图,回答下列问题。(分组回答,每组回答一个问题)(教师可在白板上调出答题工具栏,让学生按键抢答)
问题1.记住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问题2.丝绸之路上汉朝输入、输出的商品有哪些?
问题3.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
问题4.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区?
任务四:【小组探究】阅读课本“丝绸之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分组回答,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问题1.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对西域是怎么管理的,设置了什么机构,职责、意义是什么?
问题2.东汉对西域是怎么管理的?
任务五:【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选择题
1.(2018?盐城二模)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下面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正确的是(??D

“丝绸之路”横贯亚洲和非洲
B.这条商路是在唐朝开始开通的
C.终点站大秦国就是现在的阿拉伯
D.张骞出使西域促成了丝路的开通
2、(2018?龙岗区一模)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A?

A.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3、(2018?灌南县校级模拟)“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是(??D

A.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B.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
C.密切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
D.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4、(2018?商河县一模)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C

A.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B.带回了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C.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D.了解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
5.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关于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最初开通于秦朝
B.开通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C.起点在今新疆
D.开通功劳最大的是班超
6.宋元时期,中外交通有了很大发展。成为这一时期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是(
A

A.陆上丝绸之路
B.秦朝的驰道
C.海上丝绸之路
D.京杭大运河
7.“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B )
A.秦始皇
B.张骞
C.汉武帝
D.班超
8.2017年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C

①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②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③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到达西亚,最远到达欧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史料分析
【学后反思】
学到什么?
有何疑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8张PPT)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部编版
七上
新课导入
古代的罗马人把中国称为“丝国”。中国的丝绸在当时的欧洲是珍稀之物,穿丝绸服装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中国丝绸是怎么运送到那里的?运送丝绸的商路又是谁在什么时候开辟的?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记录反馈老师。
自主预习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记录反馈老师。
自主预习
?
?
?
?
?
自主识记
?
?
?
?
?
?
?
自主识记
?
?
?
?
?
自主识记
1、西域的地理概念:
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张骞通西域
讲授新课
1.背景:
大月氏原在水草丰美的祁连山一带,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2.目的:
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讲授新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
讲授新课
思考:壁画描绘了什么情景?汉武帝亲自相送,说明了什么?张骞能否不辱使命,出色的完成西域之行呢?
敦煌壁画里有一幅“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识图学史
(1)时间:
(2)目的:
(3)路线:
(4)结果:
前138年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一次出使西域
长安(前138年)→龟兹→喀什→大宛→蓝氏城→莎车→于阗→楼兰→陇西→长安(前126年)
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传达了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意愿。
讲授新课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26年
识图学史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识图学史
(1)时间:
(2)目的:
(3)结果:
前119年
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第二次出使西域
讲授新课
材料研读
想象他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他(张骞)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翦伯赞(历史学家)
合作探究
挫折: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
精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在学习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合作探究






阶段小结




思考:阅读教材导言部分,丝绸之路为何以“丝绸”命名?
罗马大帝:凯撒
(公元前100——公元前44年)
到剧场看戏,穿着中国的丝绸,让其他人艳羡不已。
中国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的主要商品,因此就把这条商路以“丝绸”命名。
丝绸之路
讲授新课
(1)主要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西亚、中亚
欧洲
陆上丝绸之路
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葱岭
中亚、西亚
欧洲
阅读教材并观看下列图片,回答:如果你是汉初一名商人,去西域经商,会带去什么销售,回国后,会卖给国人什么?
丝绸
宝石
漆器
铸铁术
核桃
石榴
香料

葡萄
西

汉朝
讲授新课
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玻璃谷纹璧
毛织物
苜蓿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东南沿海港口出发
中南半岛南下
绕过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通往孟加拉湾沿岸
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
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区?
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讲授新课






亚欧大陆桥:今天的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全长10900公里,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从中西交流方面考虑)
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成了汉朝的兴盛。
价值和作用: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合作探究
对西域的管理
讲授新课
(1)目的:加强对西域的经营
(2)时间:公元前60年
(3)职能:总管西域事务
(4)意义:
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说出东汉时期对西域是怎么管理的?
班超,字仲升,班固之弟,东汉名将。班超从小不喜好文墨,尝投笔叹曰:“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东汉明章两帝时,班超出使西域,屡立战功,封定远侯,青史载功勋。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在他的努力下,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讲授新课
知识拓展
识图学史
东汉与大秦的交往
甘英出使大秦
公元97年
大秦安敦王朝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
公元166年
甘英出使
波斯路线
班超出使
西域路线
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讲授新课
探究:通过以上的学习,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
使匈奴失去西域的后援,有利于汉朝反击匈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经济:
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开辟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
精神:
激励人们到西域建功立业(如班超投笔从戎)
合作探究
总结回顾
丝(思)路拓展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结合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发散思维
古胡杨树
楼兰古城遗址
大漠风光
识图学史
帕米尔高原
塔克拉玛干沙漠
阿尔金山沙子泉
识图学史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城西北约90公里处。
阳关,位于敦煌市城西南70公里处,因
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
识图学史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识图学史
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抵御匈奴,派出张骞出使西域,目的虽然没有达到,却开通了最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在这条商路上,东方和西方第一次有了往来。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互通有无,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促进了双方的繁荣与发展。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B
A
巩固提升
B
D
巩固提升
A
B
巩固提升
B
巩固提升
C
A
巩固提升
B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来
你知道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吗?他们非常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许多罗马的商人,纷纷贩运中国的丝绸。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当时中国的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形成的?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他当时为什么要到西域去?为什么只需一年半载的路程他却用了二十多年?
中国与欧洲远隔重洋,在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等工具,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国和欧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交往的?带着这许多问题让我们来学习本课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记录反馈老师。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
1.教师阐述西域的概念:
西域的地理概念: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分析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是什么?
①背景:大月氏原在水草丰美的祁连山一带,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②目的: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教师展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小组合作探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概况。
讨论后,展示交流成果,教师指导: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4.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提示: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我们应学习他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最终完成使命的坚强意志等。
5.小组合作探究:从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两个方面总结一下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
1.教师提问:
(1)名字的由来:“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路线。分为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教师:阅读教材并观看下列图片,回答:如果你是汉初一名商人,去西域经商,会带去什么销售,回国后,会卖给国人什么?
3.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究: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小组合作探究: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从中西交流方面考虑)
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成了汉朝的兴盛。
价值和作用: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目标导学三:对西域的管辖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叙述西汉对西域管辖的概况。
2.教师: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汉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贵族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1).班超出使西域
教师形象的讲述班超的故事,也可由学生补充。
(2).甘英到达波斯弯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公元166年,大秦安墩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交往的开始,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
(3).班勇继承父业
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到71岁时才回到中原,不久去世。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3.教师: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结合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抵御匈奴,派出张骞出使西域,目的虽然没有达到,却开通了最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在这条商路上,东方和西方第一次有了往来。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互通有无,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促进了双方的繁荣与发展。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
本节课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点评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中交流能力。通过张骞和班超的事迹,学习他们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采取了教师分析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加强对丝绸之路的记忆,效果极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训练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湖北荆州)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主要反映了(

A.南朝江南的开发
B.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C.两汉的医学成就
D.南北朝的石窟艺术
2.(2019年黑龙江大庆)下面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
B.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往来
C.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D.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3.(2019年湖南株洲)下列表格中。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
A
北京人的发现
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B
丝绸之路的开辟
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C
甲骨文的发现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
D
宣政院的设置
标志着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4.(2019年湖北襄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称赞中国古代人民“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习总书记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A.修建都江堰
B.修筑长城
C.开辟丝绸之路
D.开通大运河
5.(2019年山东菏泽)汉代张骞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他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1世纪初
D.公元前1世纪末
6.(2019年江苏连云港)“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诗中描述的现象开始出现于(

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
7.(2019年广东)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8.(2019年湖南常德)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9.(2019年山东泰安)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A.产生背景
B.主要行人
C.路线走向
D.开通前提
10.“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B.张骞
C.汉武帝
D.班超
11.2017年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②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③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到达西亚,最远到达欧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13.东汉明帝时曾经派谁出使西域(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班固
14.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候。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
③恢复西域与汉朝的联系
④大败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广州亚运会的主题歌是《亚洲之路》。为迎接广州亚运会而举办的“亚洲之路”活动,创意来自古代丝绸之路,旨在以“两条丝路拥抱亚洲”。结合所学知识,“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的地方是(

A.非洲西海岸
B.波罗的海
C.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D.孟加拉湾
16.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17.近年,越来越多的海上考古发现证实,海南海口曾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汉朝时,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哪个海峡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A.非洲西海岸
B.波罗的海
C.马六甲海峡
D.孟加拉湾
18.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C.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D.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
19.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0.2017年5月15日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一带一路”源于西汉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下面示意图中空缺处应该是(

A.洛阳
B.长安
C.咸阳
D.敦煌
二、综合题
21.(2019年湖北黄石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绿洲之路,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路线主要是从长安沿着河西走廊,过敦煌,出阳关、玉门关,再沿着塔里木盆地的两个边缘向西延的物品往来交往中,除了著名的丝绸向外传播,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也是通过这条线路传播到中国的,它就是冬小麦。小麦并不是中国原生的东西。它是沿着绿洲之路,在很早的时候传到中国的。这个功劳大不大?非常大。现在一半以上的中国人离不开小麦。
——摘编自唐小峰著《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通过丝绸之路向外传播和传入中国的物品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中的A处是,B处是(写出地名)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一朝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集中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这些代表人物的许多活动及其成果,都是具有开创性的、集大成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巨大的、长久的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甘霖《变局》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三
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摘自《求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汉武帝时期“具有开创性、集大成”特点的主要成果。
(2)材料二中汉武帝派出的使臣是谁?依据材料二,请从路线范围和交流内容两个方面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
(3)中国发明的哪项技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历史上,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其中,从山东沿海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的表现。简析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者,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的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船坚炮利,而是宝船和友谊。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1)材料一标示出的实物是通过什么之路相互交流的?为了管理西域地区,西汉设立了什么行政机构?
(2)图一A处是当时的哪一个城市?
(3)西汉时期,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4)写出材料中有关“开拓事业”的历史史实(举一例即可),并说明它们名垂青史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训练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湖北荆州)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主要反映了(

A.南朝江南的开发
B.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C.两汉的医学成就
D.南北朝的石窟艺术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故B正确。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国通向西亚、欧洲的商路,故排除A项。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D项。故选B。
2.(2019年黑龙江大庆)下面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
B.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往来
C.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D.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答案】C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等地,到达西亚和欧洲的大秦,西域的葡萄、石榴等经此路传入中原,汉族的先进技术也由此传到了西域,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19年湖南株洲)下列表格中。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
A
北京人的发现
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B
丝绸之路的开辟
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C
甲骨文的发现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
D
宣政院的设置
标志着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开辟时,美洲大陆还没被发现,C对应错误,符合题意,ABD项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19年湖北襄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称赞中国古代人民“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习总书记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A.修建都江堰
B.修筑长城
C.开辟丝绸之路
D.开通大运河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可知是我国古代开辟的丝绸之路,C符合题意;都江堰、长城和开通大运河不符合材料中“丝路”的信息,A、B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2019年山东菏泽)汉代张骞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他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1世纪初
D.公元前1世纪末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了发展与西域各国友好关系,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119年属于公元前2世纪世纪末,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6.(2019年江苏连云港)“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诗中描述的现象开始出现于(

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往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7.(2019年广东)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它起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直至欧洲,在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前,它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所以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8.(2019年湖南常德)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项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掠夺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项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是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D项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这不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美洲地区的发现是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的,故本题选C。
9.(2019年山东泰安)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A.产生背景
B.主要行人
C.路线走向
D.开通前提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路线走向,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产生背景、主要行人、开通前提,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B.张骞
C.汉武帝
D.班超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张骞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因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张骞,故选B。
11.2017年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②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③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到达西亚,最远到达欧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在唐朝、宋朝、元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时期。所以②项错误,其他选项表述均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C。
12.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寻求军事联盟。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3.东汉明帝时曾经派谁出使西域(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班固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明帝时曾经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30年,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4.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候。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
③恢复西域与汉朝的联系
④大败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重新建立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后来班超长期留守西域,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故①③项符合题意;②项出使大宛、大月氏的是张骞;④项大败匈奴,使其政权瓦解的是卫青、霍去病;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5.广州亚运会的主题歌是《亚洲之路》。为迎接广州亚运会而举办的“亚洲之路”活动,创意来自古代丝绸之路,旨在以“两条丝路拥抱亚洲”。结合所学知识,“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的地方是(

A.非洲西海岸
B.波罗的海
C.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D.孟加拉湾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16.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A项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B项不符合题意;CD项本身说法就不正确,排除;故选A。
17.近年,越来越多的海上考古发现证实,海南海口曾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汉朝时,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哪个海峡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A.非洲西海岸
B.波罗的海
C.马六甲海峡
D.孟加拉湾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汉朝,中国商人运送丝绸、瓷器经海路由马六甲经苏门答腊来到印度,并且采购香料、染料运回中国。所以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印度半岛。故选C。
18.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C.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D.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转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D。
19.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所以A项错误;丝绸之路上因为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所以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但是除了丝绸还运输了漆器、瓷器、铁器、茶叶等等;而由此路东传的物品有西方的玻璃、宝石、葡萄、石榴、胡桃、芝麻、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等,以及大宛马、无花果等。所以B项错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所以C项错误。D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2017年5月15日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一带一路”源于西汉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下面示意图中空缺处应该是(

A.洛阳
B.长安
C.咸阳
D.敦煌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故选B。
点睛:关于丝绸之路的知识,需要掌握丝绸之路开辟的时间、过程、路线以及丝绸之路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二、综合题
21.(2019年湖北黄石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绿洲之路,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路线主要是从长安沿着河西走廊,过敦煌,出阳关、玉门关,再沿着塔里木盆地的两个边缘向西延的物品往来交往中,除了著名的丝绸向外传播,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也是通过这条线路传播到中国的,它就是冬小麦。小麦并不是中国原生的东西。它是沿着绿洲之路,在很早的时候传到中国的。这个功劳大不大?非常大。现在一半以上的中国人离不开小麦。
——摘编自唐小峰著《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通过丝绸之路向外传播和传入中国的物品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中的A处是,B处是(写出地名)
【答案】(1)丝绸;冬小麦(答小麦亦可)
(2)长安;敦煌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主要是从长安沿着河西走廊,过敦煌,出阳关、玉门关,再沿着塔里木盆地的两个边缘向西延的物品往来交往中,除了著名的丝绸向外传播,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也是通过这条线路传播到中国的,它就是冬小麦。小麦并不是中国原生的东西。它是沿着绿洲之路,在很早的时候传到中国的”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丝绸之路向外传播的是丝绸,传入中国的物品分别是冬小麦。
(2)根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主要是从长安沿着河西走廊,过敦煌,出阳关、玉门关,再沿着塔里木盆地的两个边缘向西延的物品往来交往中”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写出图中的A处是长安,B处是敦煌。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一朝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集中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这些代表人物的许多活动及其成果,都是具有开创性的、集大成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巨大的、长久的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甘霖《变局》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三
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摘自《求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汉武帝时期“具有开创性、集大成”特点的主要成果。
【答案】(1)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之间的的相互了解与往来,直接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解析】(1)依据材料一“西汉一朝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集中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这些代表人物的许多活动及其成果,都是具有开创性的、集大成的”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直接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2)材料二中汉武帝派出的使臣是谁?依据材料二,请从路线范围和交流内容两个方面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
【答案】(2)张骞。路线长范围广;物质交流与文化交流相结合,交流内容丰富(或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照抄材料原文不得分)。
【解析】(2)依据材料二信息分析可知,汉武帝派出的使臣是张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西域各国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依据材料二信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分析概括可知,丝绸之路的特点是路线长范围广;物质交流与文化交流相结合,交流内容丰富或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3)中国发明的哪项技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答案】(3)火药和火器。
【解析】(3)依据所学可知,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2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历史上,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其中,从山东沿海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的表现。简析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
【答案】发展表现:开辟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或答:丝绸之路路线多、长,经过国家多);丝绸之路进行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丝绸之路交流物品丰富(或答:丝绸之路贸易发达);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或答: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文化交流)。
发展原因: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或答: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汉武帝采取积极开放的对外交往政策;张赛通西域,开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友好交往的局面;汉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军事上反击匈奴的胜利;互通贸易的利益驱动和商人的开拓精神。(答到其中2点即可)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可知,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的表现有:开辟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或答:丝绸之路路线多、长,经过国家多);丝绸之路进行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丝绸之路交流物品丰富(或答:丝绸之路贸易发达);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或答: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文化交流)。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有: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或答: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汉武帝采取积极开放的对外交往政策;张赛通西域,开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友好交往的局面;汉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军事上反击匈奴的胜利;互通贸易的利益驱动和商人的开拓精神。(答到其中2点即可)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者,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的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船坚炮利,而是宝船和友谊。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1)材料一标示出的实物是通过什么之路相互交流的?为了管理西域地区,西汉设立了什么行政机构?
【答案】(1)丝绸之路;西域都护
【解析】(1)依据材料一标示出的实物结合所学可知,是通过丝绸之路相互交流的。为了管理西域地区,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2)图一A处是当时的哪一个城市?
【答案】(2)长安。
【解析】(2)依据图一信息“丝绸之路路线图”可知,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欧洲,最远到达欧洲的大秦。因此,A是长安(或西安)。
(3)西汉时期,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3)张骞。“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如中国的凿井、冶铁传到西方、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传入中国。
【解析】(3)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了解了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纷纷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接踵东来,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它的开通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如中国的凿井、冶铁传到西方、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传入中国。
(4)写出材料中有关“开拓事业”的历史史实(举一例即可),并说明它们名垂青史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答案】(4)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解析】(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者,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的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结合所学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