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7.1《燃烧和灭火》同步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2、防火安全重于泰山,每个公民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很有必要。下列有关灭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是
(
)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进行灭火
C.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
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3、(2020·上海)盖沙灭火的原理是( )
A.降低温度
B.取走可燃物
C.隔绝氧气供应
D.降低着火点
4、下列各组混合气体点燃时,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氧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B.?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C.?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D.?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5、下列因素中,不是燃烧必要条件的是( )
A.?可燃物?????????B.?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C.?气压??????????D.?一定浓度的氧气
6、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遇到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时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8、2019年11月9日是第28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下列有关防火、灭火做法正确的是
(
)
A.油锅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9、这是实验小组的同学制作的“纸火锅”(如图)。“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10、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
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11、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
A.酒精
B.白糖
C.橡胶水
D.白磷
12、(2020·东营)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
B.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
C.
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
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接触面积
1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1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5、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燃烧起来,最佳的处理方法是(
)
A.立即向烧着油的锅里撒沙子并将锅离开火源
B.马上向烧着的油泼水
C.迅速盖上锅盖,关闭火源或将锅离开火源
D.赶快把燃着油的锅离开火源
二、实验与解答题:
16、《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
17、水、燃烧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氧气(或空气)、可燃物、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的方法,采用的原理是
。
18、工业上进行金属切割或焊接时常使用到氧炔焰(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
(1)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变化,乙炔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乙炔不充分燃烧,会产生________和水,可见乙炔不充分燃烧既浪费燃料又污染环境,为了使乙炔充分燃烧,你的做法是________;
(3)在点燃乙炔(C2H2)前,必须________,以防止发生爆炸,请写出C2H2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9、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右图,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_____________。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20、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250mL烧杯中,注入200mL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烧杯口盖上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水的白磷,另一端放一小堆红磷.(信息点:①白磷的者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00℃;②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尘时,能与粘膜表层、眼、皮肤的水分反应变成磷酸,对局部有强烈的腐蚀性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现象为
,化学方程式为
,而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其原因分别为
、
,因此物质燃烧的条件是
。
(2)若在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中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也燃烧起来了,可能的原因是
;
(3)你认为应选择
,同学的实验方案最好;用大烧杯罩上的目的是
。
21、(2020?重庆)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
C
4、A
5、
C
6、D
7、D
8、C
9、
C
10、D
11、B
12、B
13、C
14、D
15、C
二、实验与解答题:
16、(1)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
(2)移走可燃物(3)充足的氧气
17、(1)煮沸
(2)温度达到着火点
隔绝氧气(或空气)
18、(1)热
(2)一氧化碳;增大氧气的浓度
(3)检验纯度;2C2H2+5O24CO2+2H2O
19、(1)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2)①②(3)严禁烟火
20、(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4P+5O22P2O5
没有达到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2)白磷的量较多,燃烧后铜片温度升高(或白磷和红磷靠的较近)(3)丙;防止产生的五氧化二磷粉尘污染空气
21、(1)S+O2点燃SO2
(2)2KClO32KCl+3O2↑
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