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4全等三角形数学活动 关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4全等三角形数学活动 关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3 08:4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活动:关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过程,体会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在活动中,通过画三角形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一步体会根据条件画三角形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之间的关系.
3.体会分类思想,体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根据三个元素分别相等的条件,分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难点:画图探索“两边和一角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是否全等”.
教学过程:
【回顾点题】
课前打好预习分
开头语:师,前几节课,我们一起探索出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那么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几种方法?
生答:SAS ASA SSS AAS
师板书:三个基本事实,一个推论。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以上任一种判定画出一个三角形。
师提问: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第一节课时,我们通过画图得出,1个或2个两个元素分别相等并不能确定一个三角形,当然也就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了。满足以上条件的3个元素分别相等时,两个三角形才能全等。
请一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叙述一下这四个判定?
生说: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师说:那么,是不是,两个三角形只要具备3对元素分别相等,他们就一定全等吗?
生说:不一定。
师接着问:把两个三角形中有3对元素分别相等的情况可以分成几类?
生说:
师板书:(1)三角分别相等;
(2)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其中有ASA、AAS);
(3)两边和一角分别相等(其中有SAS);
(4)三边分别相等 (SSS)。
老师提前设计好格式:
师:揭题并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再来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不是具备3个元素甚至4个元素再甚至5个元素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了。下面请同学一起合学导学案。(课题:关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再探索)
【探索活动】
1.已知△ABC,如何画△A′B′C′,使△A′B′C′ ≌△ABC.
画图时思考:请写出你是根据哪一种判定方法画出△A′B′C′的?(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画△A′B′C′)
师:要求领学同学台演示解说画法。如何有学生没根据AAS画的?,可以追问,如果学生不能及时给出方法,可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生:利用平行线解决。
师说:打出“领学分”刚刚几位同学分别用了以上的三个基本事实与一个推论画出了△A′B′C′,发现这样的3个元素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是不是只要有3个元素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就全等呢?请下一组为我们领学要点部分2.3两题。
2.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如果全等请说明理由,若不全等请画出反例)
解题后反思与归纳:
学生可能会说至少有一组边相等,才能全等。此问刚好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师抓住时机追问: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
3.画△ABC,使∠A=45°,∠B=30°,AC=3cm ,画△A′B′C′,使∠A′=45°,∠B′=30°,B′C′=3cm 试比较△ABC与△A′B′C′全等吗?
设计目的,在已知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全等,什么情况下不全等?
解题后反思与归纳:领学组学生总结,对比以上(包括引入的图),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反之,不全等。
师板书:根据学生的总结在板书上标出“这边”要么是夹边、要么是一组等角的对边(位置关系)
4. 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将问题变为符号语言表述)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 。
探究
(1)若∠B是直角(画出符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其实就是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
(2)若∠B是钝角(画出符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请回答是否全等,请写出证明过程)(构造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体现转化思想)
体现转化思想,此类题也是我们中考中常考“构图法”--图变、法不变。
(3)若∠B是锐角(画出符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请说明是否全等,若不全等,请说明理由)
师根据学生展示补充:在画图中发现当∠B是锐角确定时,若AC≥BC时,△ABC才能确定。只有确定△ABC,才能画出与之对应的△DEF;若AC<BC时,△ABC有两种情况,所以无法画出唯一的一个△DEF与它全等。
思考与小结: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且∠B、∠E都是锐角,若∠B ∠A,则△ABC ≌△DEF.
(此题学生可能会画出两种情况---两个三角形,师可以追问什么时候画出的三角形唯一?由边的关系导出角的关系,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
归纳结论:两边及其较大边所对的角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解题后反思与归纳:两边及其较大边所对的角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师补充:由上图,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由边导角),只有当较大的边所对的角分别相等时,两个三角形才全等。
师根据总结在板书上做标记:“这个角”要么是夹角、要么是较大的边所对的角。
过渡语:在3个元素分别相等时,只有满足这些条件两个三角形才能全等(或三角形才能确定),不知道,如果有4对(或5对)元素分别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是不是一定会全等?
【类比拓展】
有四对(或五对)元素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请分别画出一对不全等的三角形)
本题可用问题3可以解说。
师:追问有6对元素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生:会。可以转化为四种判定的任一种方法。
【总结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探索,你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师生提炼:根据板书提炼:四种方法,但两角一边时,这边一定要是已知角的夹边或一组等角的对边;两边一角时,这个角要是已知边的夹角或较大角的对边方可。
今天,我们通过画图的方式进一步探索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发现只需要在数量、位置上有特殊关系的三个元素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就全等了。这就为我们以后的研究三角形相似、判定特殊四边形的条件提供了研究方向(还是从角、边的数量与位置关系上去探索)。
师板书:数量(数)、位置(形)
生长数学
【课后作业】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和4cm,一个内角为40°。
(1)请画出一个满足题设条件的三角形;
(2)是否还能画出既满足题设条件,又与(1)中所画的三角形不全等的三角形?
若能,请画出所有这样的三角形;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如果将题设条件改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一个内角为40°”,那么满足这一条件,且彼此不全等的三角形有多少个?
板书设计:
课题:
数学活动:
关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再探索)
(1)三角分别相等;
(2)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其中有ASA、AAS);
(3)两边和一角分别相等(其中有SAS);
(4)三边分别相等 (SSS)。
边与角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 三角形相似、判定特殊四边形的条件
(数) (形)
说明:本节课采用的是“学案” 导学小组合作学教模式,PPT只是对导学案的补充与拓展(所以内容较少)。
教学反思:在画图中体会了,三角形的确定性思想,发现了已知两角一边、两边一角并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些元素除了数量上要相等之外,位置也有所要求,增强了学生科学、严谨、规范地表达结论。本节课重点体现了转化、分类、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学生还惊喜地发现,在同一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或大角对大边)的结论,学生在活动中,胆大地交流研讨、发表自己的观点,思维活跃、方法不一、体现勇于探究的精神。在课的结尾,本人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方法生长为研究一类问题(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特殊四边形的判定等)的方式。在合作学习中,除了对子合作、小组内合作,还有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体现了班级团队精神!少教多学下的数学课堂,问题是基础,精讲是关键,价值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