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1一课一练:3.1.1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秋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1一课一练:3.1.1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13 16:1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1.下面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一般保存在煤油中
B.钠离子和钠原子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C.钠可以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D.钠质地软,可用小刀切割
【答案】B
2.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
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
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
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3.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刚用酸处理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铝箔在空气中不易燃烧
B.用酸处理时未能将氧化铝溶解
C.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熔点高
D.铝在空气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
【答案】B
4.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答案】B
5.从金属利用的历史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冶炼是近百年的事.决定金属使用年代先后顺序的关键因素是( )
A.金属的活动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延展性 D.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答案】A
6.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金属是( )
A.铁 B.金 C.钠 D.铝
【答案】B
7.一小块钠置于空气中,有下列现象:① 变成白色粉末;② 变暗;③ 变成白色固体;④ 变成液体。上述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答案】B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属钠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
B.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C.钠能与S、Cl2等非金属反应
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答案】A
9.下列金属在空气中,能自发形成氧化物保护膜的是( )
A.铁 B.铝 C.镁 D.钠
【答案】BC
10.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故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
B.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故钠也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活泼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故活泼金属铝也保存在煤油中
D.钠与氧气、水等反应时钠均作还原剂,故金属单质参与反应时金属均作还原剂
【答案】D
11.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面列出了金属的几种性质:①导热性、②导电性、③还原性、④延展性、⑤具有金属光泽。请在下面金属用途后的横线上填上金属性质对应的序号。
(1)用铝定制成包装用的铝箔 ;
(2)用铝制成的高压铝锅 ;
(3)用铁粉回收照相业废液中的银 ;
(4)电信业中大量使用的铜丝、金属电缆 。
【答案】(1)④;(2)①;(3)③;(4)②。
12.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解释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硫酸铜溶液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应选用的溶液是________;
(3)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CuSO4===Cu+FeSO4
(2)稀盐酸(或稀硫酸、氯化锌等可溶性锌盐溶液)
(3)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或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位于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等)
13.现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可利用的装置如下。回答下列问题(注:Na2O2可以与H2O、CO2能反应):
(1)装置Ⅳ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规定气体的气流方向从左到右,则组合实验装置时各件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按从左到右顺序写明仪器的编号Ⅰ、Ⅱ……)________,各仪器接口的标号字母(a、b……)顺序是:空气进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3)装置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中通空气和加热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导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Ⅳ、Ⅲ、Ⅰ、Ⅱ h g f e a b c (3)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倒吸进入装置Ⅰ (4)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加热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