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4.4光的色散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中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
B.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D.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的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春暖花开,小华同学家中的一株君子兰盛开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花朵红色,是因为花朵吸收了红光
B.叶子绿色,说明叶子的光合作用最需要绿光
C.各个方向都能看到这株君子兰,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D.花间的阴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3.在阳光下鲜艳可爱的红玫瑰,移至室内用绿光照射时就没有了光彩,其主要原因是红玫瑰( )
A.只反射红色光
B.只吸收红色光
C.能反射各种色光
D.能吸收各种色光
4.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B.射击瞄准时要做“三点一线”
C.人在月光下走路,地面上会出现影子
D.下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5.以下关于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阳光下随风飘扬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反射了红色光
B.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投影屏幕上的字,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C.汽车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D.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分布不均匀,导致光线折射而产生的现象
6.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7.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C.“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8.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呈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9.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它颜色光被吸收,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被吸收,留下其它颜色光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它颜色的光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水中经平静的水面斜射向空气,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C.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雨后天空中可以看到彩虹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二、多项选择(下列各题中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11.蓝色发光二极管,即蓝光LED,是能发出蓝光的发光二极管,其发明被誉为“爱迪生之后的第二次照明革命”。它的发明,使得人类和另外两种发光LED凑齐了能发出三基色光的LED,得以凑出足够亮的白光。另外两种发光LED是( )
A.红光LED
B.橙光LED
C.黄光LED
D.绿光LED
12.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白色光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处应是紫光,B处应是红光
B.不可见光是人们假想的光,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13.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小文对光现象的有关实验探究进行了总结,如下图所示其中小文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甲图说明光在各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乙图说明白光是可以分解的
C.丙图操作证明了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D.丁图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4.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
C.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
D.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造成
三、填空题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______而形成的像。如图,站在A点的人恰好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他所看到的太阳的实际位置应是图中的______位置(选填“甲”或“乙”)。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______。
16.如图,太阳光穿过树林,形成光柱是光的______现象:雨过天晴,远处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______现象;在水面上看到桥的倒影是光的______现象。
17.电影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是利用光的_____反射,以便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穿紫色校服的同学在红色光源的照射下显示_____色。
18.如图所示是济宁市2013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加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四、实验探究题
19.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1)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_____(选填“A”或“B”)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_____,其主要特性是_____效应.
(2)如果在暗室进行该实验,并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放置一块红玻璃片,则白屏上将见到_____色光.若移走红玻璃片,在白屏上贴满绿纸,则屏上将呈_____色.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可用来鉴定钞票的真伪,故A错误;
B.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故C正确;
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的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A.花朵红色,是因为花朵只反射红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所以呈现红色,故A错误;
B.叶子绿色,是因为叶子只反射绿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所以呈现绿色,故B错误;
C.我们能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这株君子兰,是由于光射到君子兰上时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故C正确;
D.花间的阴影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3.A
【解析】
红玫瑰只能反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当将红玫瑰移至室内,用绿光照射时,绿光被吸引了,所以便没了色彩,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解析】
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人在月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下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解析】
(1)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
(2)光射向粗糙表面,经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3)凸面镜可以反射光线,并使光线发散;
(4)“海市蜃楼”是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
A.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所以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色光,故A正确;
B.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光线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故B正确;
C.汽车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C错误;
D.“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折射而形成的现象,故D正确.
故选C.
6.A
【解析】
白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色散的特点是形成了光带。
A、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这一现象说明了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解析】
A.“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在不同的介质中发生了折射,属于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正确;
D.“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8.D
【解析】
舞台追光灯发出的是红光,白上衣可以反射红光,白上衣反射的红光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上衣就是红色的;绿裙子只能反射绿光,不能反射红光,红光照在绿裙子上被吸收,观众看到裙子是黑色的。故选D。
9.A
【解析】
A.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故白屏上只留下红色,故A正确;
B.蓝色玻璃只能透过蓝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故白屏上只留下蓝光,故B错误;
C.红纸只能反射红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故在红纸上只能看到红光,故C错误;
D.绿纸只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故在绿纸上只能看到绿光,故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
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属于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光从水中经平静的水面斜射向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错误;
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该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正确;
D.雨后天空中可以看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C。
11.AD
【解析】
本题考查光的三原色,根据光的三原色分析求解。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蓝光LED发出蓝光、红光LED发出红光和绿光LED发出绿光,经过一定比例混合后就能凑出足够亮的白光,所以AD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D。
12.AD
【解析】
根据色散现象可知
A.白屏上A处是红光,B处应是红光,说法正确;
B.不可见光是真实存在比如紫外线、红外线,所以B的说法错误;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红纸上只能看到红颜色的光,
因为红纸不透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所以C不正确;
D.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13.BC
【解析】
①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②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③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甲图中光从空气直射入玻璃中,光的传播路径不发生改变,研究光的折射现象,除了直射还要研究斜射,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错误;
B.乙图是色散现象,利用三棱镜对白色光分解,在光屏上接收到七色彩带,故B正确;
C.丙图操作时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否成在光屏上,光屏上接收不到蜡烛的像,证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C正确;
D.把纸板的另一半向后折,不在同一平面时,将看不到反射光线,可得到的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D错误。
故选BC.
14.BD
【解析】A.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与物体距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A错误。B.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正确。C.
光的色散就是光经过折射,复色光分解为各单色光的现象,白光色散后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故C错误。
D.
玻璃幕墙表面光滑,太阳光找到它的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故D正确。
15.折射
乙
色散
【解析】
太阳升起时,太阳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通过折射我们看见了太阳,但现在太阳落山了;地球另一边太阳升起了,但他也是看的在下面的虚像;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
太阳升起时,太阳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折射,所以我们看见了太阳,但现在太阳落山了。地球另一边太阳升起了,但他也是看的在下面的虚像,所以站在A点的人恰好看到地平线上的太阳,他所看到的太阳的实际位置应是图中的乙位置;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光的色散现象,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道好题。
16.直线传播
色散
反射
【解析】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所以人们可以看到树林中的光柱。
下雨后,空气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将太阳光进行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人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七种颜色的光,这是色散现象。
在水面上看到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17.漫
黑
【解析】
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表面粗糙的白幕布,表面因为粗糙,能使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进入各位同学的眼睛,使同学们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
紫色校服只能反射紫色色光,在红色灯光源的照射下,紫色光被吸收,无任何色光反射,所以显示黑色。
18.吸收
反射
【解析】
本题涉及的知识是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而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白色物体反向所有色光.
19.A
红外线
热
红
绿
【解析】
光的色散是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从上到下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一条彩色光带,红光和紫光以外还有我们看不到红外光和紫外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吸收所有色光。
(1)光的色散是将一束白光分解成我们能够看见的由上往下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在红光以外,所以温度计应该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
(2)彩色透明物体能够透过本身颜色的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所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放置一块红玻璃片,将白屏上将见到红色光;
彩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本身颜色的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所以移走红玻璃片,在白屏上贴满绿纸,红光被吸收,反射绿光,则屏上将呈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