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1.1.2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1.1.2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13 16:4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案)




【学习目标】:
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复习】: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比较
类型
比较










形成原因
与化学键的成、断关系
【学习过程】

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

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
如:H2(g)+
1/2O2(g)===H2O(l)
ΔH=
-285
.
8
kJ·mol-1,
表示在
℃,_
Pa,
mol
H2与
mol
O2完全反应生成
态水时
的热量是285.8
kJ。(表示完全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3、
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
,不表示

因此,它可以是
_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化学计量数和ΔH可以同时扩大

缩小
__的倍数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①、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aq________s_________、l_________、g__________);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

”↓”

②、反应热△H的位置只能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且中间要留一小段空位表示隔开;[]
△H:吸热用“
”,放热用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③、△H单位KJ/mol中“每摩尔
”指的不是每摩尔某物质,而是指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以“摩尔”为单位时的反应热;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④、化学计量数表示是“
”.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但ΔH要相应变化。如:2H2
(g)+O2
(g)
=
2H2
O(l)
△H=
-571.6kJ/mol
H2
(g)+
1/2O2
(g)
=
H2O(l)
△H=
kJ/mol
⑤、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
℃、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⑥、对于可逆反应中的△H指的是正反应方向完全进行到底时的焓变。
⑦、可逆反应中,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的数值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5、应用——
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1)
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如:2H2(g)+O2(g)
=
2H2O(1)
H1

2H2(g)+O2(g)
=
2H2O(g)
H2
因为气体变液体会放热,故:
H1
H2
(2)
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点
如:S(g)+O2(g)
=
SO2(g)
H1

S(s)+O2(g)
=
SO2(g)
H2
因为固体变气体会吸热,故:
H1
H2
(3)
两个相联系的不同反应比较
如:
C(s)+O2(g)
=
CO2(g)
H1

C(s)+1/2O2(g)
=
CO(g)
H2
可以设计成:C(s)
——
CO(g)———CO2(g)
,故:
H1
H2
【基础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ΔH=-483.6
kJ
2.已知:H2(g)+F2(g)===2HF(g) ΔH=-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
3.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已知: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ΔH=-Q1
kJ·mol-1
HNO3(aq)+NaOH(aq)===NaNO3(aq)+H2O(l)
ΔH=-Q2
kJ·mol-1上述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Q1、Q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Q1=Q2=57.3
B.Q1>Q2>57.3
C.Q1D.无法确定
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ΔH2的是(  )
A.2H2(g)+O2(l)===2H2O(l) 
ΔH1
2H2(g)+O2(g)===2H2O(g) 
ΔH2
B.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
C.C(s)+O2(g)===CO(g) 
ΔH1
C(s)+O2(g)===CO2(g) 
ΔH2[]
D.H2(g)+Cl2(g)===2HCl(g) 
ΔH1
H2(g)+Cl2(g)===HCl(g) 
ΔH2
5.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要相同
B.测量溶液的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
C.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D.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6.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 ΔH=-293.23
kJ·mol-1,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s)+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
kJ·mol-1
B.S(g)+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
kJ·mol-1
C.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大于1
mol
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
D.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小于1
mol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
7.如图所示是101
kPa时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能量变化,则A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
mol
H2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能量
B.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862
kJ能量
C.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1
D.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Cl2(g)===HCl(g)
ΔH=-91.5
kJ·mol-1
8.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有两处未画出,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的关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0.50
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所测出的“中和热”的热值将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9.
0.3
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的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已知:H2O(l)===H2O(g) ΔH=+44
kJ·mol-1。则11.2
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kJ。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A项,热化学方程式还应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B项,放热反应有时在点燃或加热时才能发生;D项,ΔH单位错误。
2.答案 C
解析 A项中用L做单位是错误的,因为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B项中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是错误的,应大于270
kJ;D项中说几个分子间反应是错误的;C项正确。
3.答案 C
4.答案 C
解析 A选项,H2O(g)―→H2O(l)还要放热,故ΔH1<ΔH2;B选项,反应物S(s)―→S(g)需吸热,故ΔH1<ΔH2;C选项,CO+O2―→CO2的反应放热,故ΔH1>ΔH2;D选项,后一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为前一反应对应物质的一半,故ΔH1<ΔH2。
5.答案 C
解析 分次加入混合时,容易造成热量损失,使测试结果不准确。
6.答案 C
7.答案 C
解析 图示表示每摩尔H-H键断开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每摩尔Cl-Cl键断开需要吸收243
kJ能量,每摩尔H-Cl键形成会放出431
kJ的能量,由此可知A、B说法正确;同时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每摩尔反应的热效应为436
kJ·mol-1+243
kJ·mol-1-431
kJ·mol-1×2=-183
kJ·mol-1,则每摩尔反应的热效应为=-91.5
kJ·mol-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为负,故C项的说法错误,D项的说法正确。
8.答案 (1)环形玻璃搅拌棒 烧杯上方的泡沫 塑料板或硬纸板
(2)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3)偏大 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
解析 (1)由装置图可知,该装置中缺少搅拌使用的环形玻璃搅拌棒和保温使用的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2)该实验的关键是温度的测定,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的关键是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3)因为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所以如果用0.50
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所测出的“中和热”热值将偏大。
9.答案 B2H6(g)+3O2(g)===B2O3(s)+3H2O(l) ΔH=-2
165
kJ·mol-1 1
016.5
解析 1
mol
B2H6燃烧放出热量=2
165
kJ,0.5
mol
B2H6燃烧生成液态水(1.5
mol)放出热量为×2
165
kJ,1.5
mol
H2O(l)变为1.5
mol
H2O(g)需吸收热量为66
kJ,所以0.5
mol
B2H6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热量为×2
165
kJ-1.5×44
kJ=1
016.5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