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毛泽东词二首》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注意声调要标准)
分外( ) 风骚( ) 妖娆( )( )
可汗( )( )大雕( ) 咏梅( )
数风流人物( ) 不计其数( ) 数典忘祖( )
2.辨字组词。(认清字形,准确运用)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惟余莽莽:
(2)大河上下:
(3)蜡象:
(4)须晴日:
(5)分外妖娆:
(6)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稍逊风骚:
(8)俱往矣:
(9)犹有花枝俏:
(10)咏梅:
4.填空。(文学常识要记清)
(1)《沁园春 雪》中的“沁园春”是_________,_________是题目。
(2)从表达手法上来讲,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的写法。
5.阅读《沁园春 雪》,回答下列问题。
(1)“千里” “万里”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2)从结构上讲,前三句的作用是什么?
(3)“山舞银蛇……试比高”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清各种修辞的特点)
(4)本诗的过渡句是什么?
(5)全词的点睛之笔是哪几句?请写出来。(名句、名段要熟记)
(6)体会“惟余莽莽”的“惟”和“顿失滔滔”的“顿”的作用。(词中副词的运用很有特色,仔细体会它们的准确精练)
二、阅读《卜算子 咏梅》,做后面的题目
6.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拟人等,请分别写出例句。
7.说说你对“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句词的理解。
8.这首词的韵脚字是哪些?
9.写出两三句咏梅的诗句。
拓展阅读
长 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阅读点拨
这首词描绘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写景、抒情、议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像《沁园春 雪》一样,中间运用了过渡句,承上启下。
读读想想
1.“看”是领字,引领的内容应该是从“万山红遍”到什么地方为止?
2.“指点江山”的意思是什么?
3.举例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让写景、抒情、议论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毛泽东词二首
参考答案
一、1.fèn sāo yāo ráo kè hán diāo yǒnɡ shǔ shù shǔ
2.略
3.(1)无边无际
(2)黄河
(3)白色的象
(4)等到
(5)艳丽多姿
(6)鞠躬,倾倒。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7)指文学才华。
(8)都
(9)仍然,还 俊俏,美好的样子。
(10)用诗词等来叙述。
4.(1)词牌名 雪
(2)写景 抒情 议论
5.(1)“千里”“万里”是说地域广阔,写得很有气势。
(2)总写北国雪景。
(3)对偶、拟人、比喻。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惟”,有力地强调了长城内外唯一剩下的是一片白色,无边无际,客观地写出了大雪覆盖之广。
“顿”,强调了滚滚滔滔的水流一下子冰冻起来,表现了寒威之烈,变化之速。
二、6.对偶: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夸张:已是悬崖百丈冰。
拟人:她在丛中笑。
7.这句写梅花虽然自己凋谢了,但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她却笑逐颜开。词人根据梅花冬开春谢的特点加以引申,表现了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8.到、报、俏、笑
9.咏梅的诗句:①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②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③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