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2.根据图2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3. “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4..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5.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 )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D.光可以在声音中传播而声音不能2世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7.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8.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9.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
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 (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12.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13.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14.关于图l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1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气体不能发声 B.声音是一种波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1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17.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二、填空题、
1.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2.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3.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如图7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_______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4.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生活中常见:①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②给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音管;③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墙.上述例子对应减少噪声的措施分别是:① ;② ;③ .
5、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音响、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其中,音调由振动的 来决定。
6、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
7、如图2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
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
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8、世博会开幕式上,演员们在放声歌唱,有多种乐器同时为他们伴奏,观众依据听到伴奏声的_______能判断出是哪种乐器在演奏。他们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效应。
9、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10、音乐会上台上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________,琴声通过________传播到台下观众的,观众根据声音________的不同可以听出还有什么乐器在演奏。
1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在15o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m/s;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
12、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 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13、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 不同。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14、许多电视台经常播出模仿秀节目,其中声音模仿秀模仿的是声音的 ,他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
三、实验探究题、
1.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
2.请按示例的要求说出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中的一个,并举出一个相应的实例。
示例:吸声。实例:佩戴防噪声耳塞。
答:________________。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