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3 16:3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十六国与北朝
02
01
03
东晋与南朝
三国与西晋
【课程标准】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2.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原因、表现。
3.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及其产生的影响。
政权更迭
江南开发
民族融合
二、东晋南朝(江南开发)
三、十六国北朝(民族融合)
一、政权更迭
目录
一、政权更迭
1.三国鼎立
一、政权更迭



者:孙权

城:建业
起止时间:222-280
蜀汉


者:刘备

城:成都
起止时间:221-263



者:曹丕

城:洛阳
起止时间:220-265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1.三国鼎立
2.西晋统一进程
一、政权更迭
2.西晋统一进程
一、政权更迭
3.西晋灭亡
晋王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的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史16年之久。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五胡趁虚而入.
◎八王之乱形势图
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自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分裂时期。
一、政权更迭
真傻啊?咋不吃肉呢?
一、政权更迭
4.东晋建立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4.十六国
与东晋同时期的北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一、政权更迭
5.南朝与北朝
一、政权更迭
5.南朝与北朝
一、政权更迭
三、十六国北朝(民族融合)
二、东晋南朝(江南开发)
二、东晋南朝(江南开发)
材料一
课本p28页学思之窗
材料二
先秦与秦汉时期,江南农业虽有所发展,但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重心黄河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以后,上百万中原人口迁到长江流域定居。南迁农民具有强烈的农业开发愿望,不仅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也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与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共同开发南方,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时,南方相对安定,一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为江南开发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
货殖列传》
【课堂探究】阅读上述材料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想一想江南能够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表现?有什么影响?
二、东晋南朝(江南开发)
江南开发
1、原因:
①为躲避战乱,大量北方人口迁至江南,为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人口因素)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潜力巨大;(自然因素)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兵役徭役负担较轻;
(社会因素)
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辛勤劳动,水利设施的修建。(其他因素)
二、东晋南朝(江南开发)
2、表现:
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人口增加,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饶,经济富庶。
东晋“织成履”
(灌钢法)
二、东晋南朝(江南开发)
3、影响: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经过隋唐五代,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秦汉
魏晋
一、政权更迭
二、东晋南朝(江南开发)
三、十六国北朝(民族融合)
三、十六国北朝(民族融合)
背景:
①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
②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
胡汉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
影响
政治
迁都洛阳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经济
颁布均田令,实行租调制
社会风俗
(全面汉化)
①实行礼治,改革鲜卑旧俗:断北语、禁胡服、改汉姓、改籍贯。
②建立汉式门第观,新改姓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
③胡汉通婚,鲜卑皇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三、十六国北朝(民族融合)
【课后探究】阅读教材中的史料《魏书·高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进步性:
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
接受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局限性:
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课堂总结


三国(220-280)
西晋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439-581)
北魏
隋朝统一
南朝(420-589)
(266-316)


383年淝水之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