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葡萄沟 教案(2课时 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葡萄沟 教案(2课时 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3 14:0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葡萄沟
教学目标
1.认识“沟、产”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份、坡”等10个字,会写“水果、月份”等12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4.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很多,了解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
5.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人文主题
通过描写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很多,了解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预习要求
1.按要求完成本课预习卡的内容。
2.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3.圈画出生字词,并且多读几遍。
课时目标
1.认识“沟、产、份、枝、搭、淡、够”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会写“份、枝、坡、起”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五光十色、茂密”等词语,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4.尝试用“归纳”和“举例”的方法进行说话和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葡萄沟
1.教师导入: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那就是——葡萄沟。出示葡萄沟的景点图,板书课题,学生读题。随题认读生字“沟”。
设计意图:
图文结合,直观形象地将学生带入葡萄沟的趣味之旅。此环节认识了生字“沟、产”,分散了识字的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2.寻找葡萄沟。
课件出示句子: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
(1)请个别学生读句子,随句认读生字“产”。
(2)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上台指出位置。
(3)请指出位置的学生再次带领全班同学读正确句子。
二、初读感知:葡萄沟之好
1.自读课文,学习要求: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长句。
(2)边读边思考: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分段朗读,交流反馈:
(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朗读后进行评价。
①随文识字,重点识记“枝”字:借形声字构字规律对比认读“支”;借助生活场景,出示水果包装盒、商店招牌、超市等图片让学生找“枝”字。
②读好词语“热情好客”,读正确多音字“好”,组织学生结合句子给“好”选择正确的读音进行巩固练习。
(2)边听边思考: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3.快速读文,动笔圈画:
用“____”画出文中描写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的语句。
预设: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感受葡萄沟之趣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主要交流:葡萄沟出产什么水果,感受那里的水果种类多。
(1)图文结合,认识葡萄沟出产的水果。
(2)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随文认读生字“份”)
2.师生接读,感受水果多,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介绍葡萄沟的水果。
(二)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那里有这么多的水果,难怪人们要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自由朗读,重点体会人们最喜爱的葡萄。
1.课件出示句子: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对照图片,学生欣赏“梯田”的美,读正确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1)指导学生读正确句子。(随文认读生字“枝、搭”)
(2)师生共读,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对比“一个”与“一个个”的不同,体会葡萄枝叶的美。(板书:叶美)
3.出示句子: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思考:葡萄还美在哪里?
(1)学生尝试着自己运用抓重点词体会的方法,说一说,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葡萄的美。(在交流中,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随文认识生字“淡”,并请学生将葡萄彩图挂到黑板的葡萄架上。)
(2)借助插图,比较“一大串一大串”与“一串串”,充分体会“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之多。
(3)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猜测“五光十色”的意思。
(4)联系课后练习第三题,感受作者写话的手法。
说一说,写一写:(先请学生说,接着写一写,实物投影进行展评和修改。)
(5)回顾第2自然段,有感情朗读。
小结:其实,葡萄沟不但葡萄美,连那里的人也很美(板书:人美),让我们下节课再跟随着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去葡萄沟学做葡萄干吧。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葡萄之美”。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读懂句子内容,能够将句子说清楚说完整。  
四、回顾字词,指导书写
1.复习字词。
出示字:沟、产、份、枝、搭、淡、够。
2.比较字形,书写“份、坡、枝、起”。
(1)学生观察“份、坡、枝”,归纳“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教师重点范写“坡”,相机指导。
(2)学生观察“起”,观察字形,提醒学生“己”别写成“已”。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一个,书写一个。
(4)教师展示讲评,学生再次临写。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本课预习卡。
2.互相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课时目标
1.认识“收、城、市、留、钉、利、味”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干、分”,会写“客、老、收、城、市、利”6个字。
2.学习第3、4自然段,练习把话说完整。
3.了解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学生读一读。
出产 月份 枝叶 搭起 足够 淡绿色 五光十色 热情好客
2.检测课文朗读情况。
二、学习第3自然段,识字学词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教师相机纠错或范读。
(1)认识“收”字,用反义词的方法识记:“收”的反义词为“放”,右边的反文旁与手有关,“收”和“放”都与手的动作有关。
(2)认识“城市”这两个字:“城”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与“城市”相对的词语是“乡村”。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市”字。组词:市长、市里、市区。
2.出示第二句,指名朗读。
(1)学习“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一句中的“钉”表示动作,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
(2)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理解“晾房、碉堡”。
(3)学生勾画相关词句,如“小孔、木架子”,小组内介绍晾房。
3.课件出示第三句,指导辨析多音字“干”和“分”。
(1)课件出示词语:干净、树干、干活、葡萄干、干部、干杯、干巴、枝干。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干”。
(2)课件出示词语:糖分、分离、分开、水分、分量、分割、分别、成分。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分”。
(3)请学生借助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运到晾房→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蒸发水分
设计意图: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用自己的话说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有一些难度的。读句子,提出关键词语,让学生在关键词的帮助下说出制作过程,将梯度放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出示第四句,引导学生说说这里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预设: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5.学生再读第3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读出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启发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指导学生用下面的句式,把话说完整:因为葡萄沟(  ),所以我很喜欢葡萄沟。
预设1:葡萄沟出产水果。
预设2:葡萄沟的葡萄品种非常多。
预设3:葡萄沟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预设4:葡萄沟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
3.学生结合全文,说说自己喜欢葡萄沟的理由。
4.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把“真是、好地方”这两个词语读得重一些,读出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四、指导写字,评价展示
1.出示“客、老、收、城、市、利”6个字,指导学生观察书写特点。
2.教师重点指导“客、老、城”的书写,提示要点。
客:书写时要注意上面写得宽、大,下面“各”的横撇和捺画要舒展。
老:上面的“土”写得扁一些,长撇要从右上格斜穿田字格中心到左下格。
城:左边“土”的末笔横改提,右边“成”的最后一笔是点。
3.学生描红一个,展评后学生再写2个,注意修改。
4.学生自主练写其他3个字,展评后再修改。
五、小结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了2首古诗、3篇课文,领略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我们的家乡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够了解自己的家乡,欣赏它的美丽和富饶。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1.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我采用以图片引入对葡萄沟的介绍,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有层次性,初读时要求学生勾画生字词;再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深入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在朗读方法上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在朗读中感受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