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8单元4用统计图表示数据(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8单元4用统计图表示数据(冀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3 10:5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92页例6及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
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和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时,不够整格的作图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引入新课
1.师生谈话引出阅览室阅读的事情,并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多读书好处多,老师还知道你们当中许多同学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以外,还经常到图书馆、书店去看书。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6统计图。
师:某个学校阅览室的老师非常喜欢爱读书的学生,她把星期一到星期五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数进行了统计,并制成了这个条形统计图。同学们读一读这个统计图,看一看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先提问:一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样知道的?再提问:表示星期二读书人数的条形的高是怎样确定的?
师:观察得很认真,再来看一看这个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样知道的?
指名回答。
师:对!这个统计图和我们以前学的不一样,图中一个格表示5个人。在实际生活和应用中,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时,如果数据比较大,人们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
师:再来看表示星期二读书人数的条形,谁能说一说直条的高是怎样确定的?
二、尝试画图
1.教师谈话并用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试一试”统计表,先让学生了解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看教材第92页的统计图,了解一格表示4个人,图中还缺参加太极拳班和书法班的人数。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很多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这是某老年活动中心参加各种健身活动的人数统计表,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说出各种活动的名称和参加活动人数的多少等。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92页,上面有一个完成一部分的统计图,看一看,这个统计图一格表示几个人?图中还缺什么?
2.鼓励学生自己完成统计图,然后交流画图的方法。
3.交流、欣赏学生完成的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怎样处理的。
三、求平均数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6统计图,让学生提出求平均数的问题,并解答。交流时关注学生用了哪些方法。
师:通过同学们到阅览室读书和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的事例,我们认识了一格表示多个人的统计图,而且学会了在统计图上用条形表示人数。下面我们来解决这个事例中的平均数问题。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6统计图。
师: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试一试”统计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后全班交流。
师:再来看老年活动中心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统计表,算一算平均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学生完成计算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92页“练一练”第1题,分两步进行。
(1)让学生先读图表,了解图表中的信息,了解1格表示几个单位,再自己作图,然后交流完成的统计图。
(2)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教材第92页“练一练”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设计统计表,分类整理,统计自己读过的课外书。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让学生直观感知统计图的结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尝试着自己来制作条形统计图。这种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
[不足之处] 在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样化一些,发言面可以再广一些。在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以增加一些现场统计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挑选生活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这样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又是一种提高。
[再教设计] 学生在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问学生“条形统计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你们想不想也制作一幅条形统计图?”,精心设计的提问可以立刻引起学生要制作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欲望。在画图的时候让同桌之间互相提醒:画图时要注意些什么?紧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图,然后分别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比较其中制作的优缺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作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