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0-13 14:1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春有桃花迷人眼,夏有连叶荷田田”,不同的花儿在不同季节绽放,主要是受了()的影响,所以在异地引进作物品种之前应充分考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A.温度、水分 B.水分、日照 C.光照、温度 D.温度、土壤
2.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指其周围对生物有影响的(  )
A.非生物因素 B.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C.一切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D.以上都不是
3.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45 0.024 0.003 0.145 0.009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是正确的(  )
A.C→B→E→A→D B.E→D→C→B→A
C.D→A→B→C→E D.C→E→B→A→D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
A.绿色植物 B.真菌 C.动物和人 D.细菌
5.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B.动物和植物组成的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D.所有生物组成的
6.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中,一种突发的污染使所有的植物死亡,在可以测量的变化中,首先降低浓度的是()
A.二氧化碳 B.无机盐 C.氧气 D.一氧化碳
7.下列各项属于生物是(??? )
A.恐龙化石和钟乳石 B.蛇和冬眠的蛇 C.珊瑚虫和珊瑚 D.病毒和电脑病毒
8.我国政府为把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目前正在北京地区实施大规模的绿化工程。绿化北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调节北京地区的温度和湿度 B.美化环境
C.调节北京地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D.以上都对
9.下列对各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主要是水生动物
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D.各种生态系统地域差异很大,所以各生态系统彼此之间不发生联系
10.当我们对某地区的生物分布状况进行调查时,首先应该确定调查的( )
A.目的和对象 B.目的和顺序 C.方案和范围 D.对象和方法
11.如图表示碳在某生态系统内部的运动情况,A、B、C是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部分,B1、B2、B3具有捕食关系,关于图中的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A.A→B3→B1→B2 B.A→B2→B1→B3
C.A→B3→B1→B2→C D.A→B2→B1→B3→C
12.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角度看,蚂蚁之间是什么关系( )
A.合作 B.竞争 C.寄生 D.捕食
13.下列关于生物圈、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森林公园里的所有植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C.生物圈是目前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
D.“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米→小鱼→大鱼”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1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时,用碘液检验是否生成麦芽糖
C.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时,可看到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
D.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选择多只鼠妇进行实验
15.小明同学想知道本班同学的近视率,你建议他最好采取什么方法(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对照实验法 D.模拟实验法
16.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吃与被吃关系的四种生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是A→B→C→D B.该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是甲
C.图中A代表的生物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D.丙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7.下列现象中,属于保护色的是(  )
A.变色龙体色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B.黄蜂腹部有黄黑相间的斑纹
C.枯叶蝶停留时体形象枯叶 D.竹节虫体形似竹节
18.下列描述与其反应的特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草履虫趋向肉汁逃避食盐粒---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蜻蜓点水---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大汗淋漓---排出体内的废物 D.孔雀开屏---生物的生殖发育
19.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50年来的特大干旱,致使鱼虾大量死亡,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这种情况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生石花 B.能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C.细菌 D.蘑菇
2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C.生物圈仅由植物和动物组成 D.地球上的生物生活所需的环境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动物都是消费者,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2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蚯蚓能疏松土壤 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D.枯叶蝶外形和体色像一片枯叶
24.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绿色植物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5.为了消灭蚊子,人们向其生活的湖里喷洒杀虫剂。只要杀虫剂含量在950ppm以下,都不会对脊椎动物有毒害作用。然而第二年人们发现大量食鱼鸟死在湖中。根据下表(第二年测得的湖中生物体内杀虫剂含量)和能量金字塔,分析错误的是( )
生物 杀虫剂含量(ppm)
浮游植物 1
浮游动物 10
鱼 100
食鱼鸟 1000
A.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消费者
B.食鱼鸟体内的碳元素最终来源于浮游植物
C.由能量金字塔可推断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
D.食鱼鸟营养级别最高,杀虫剂通过食物链在其体内积累超过致死量
26.请指出下列哪项活动不需要使用调查方法(  )
A.居民的收入情况 B.居民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
C.现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报告 D.人物外貌描写
27.下列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生活需要营养 B.能运动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8.能依次体现温度、光、水分、生物等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的排列组合是(  )
①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 ②草盛豆苗稀? ③南橘北枳? ④春兰秋菊
A.③④①②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29.下列生物之间存在互惠互利关系的是(  )
A.海葵和蟹 B.狮子和斑马
C.牛和草 D.两只争夺配偶的雄鹿
30.菟丝子是一种植物,但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它植物体上,并在接触部伸出尖刺植入该植物的韧皮部,从中吸取养分以维生。这一现象说明这两种植物间存在的关系是( )
A.寄生 B.共生 C.竞争 D.捕食
一、综合题(40分,除特殊标明,每空1分。)
1.如图图一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图一中没有标出的生物成分对应的是图三中的____(填字母),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
(2)图二中的甲所对应的图一中的生物与鹰的关系是____。图二中甲、乙、丙、丁对应的食物链是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则DDT含量最高的是丙,这种现象叫做____。
(3)图一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以____形式沿着食物链传递,在图二所示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4)图三中的A通过生理过程____(填序号,2分),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2分)
2.阅读科普短文,同答问题。
巨鲸落万物生
“鲸落”是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它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繁荣,可以维持长达上百年的时间,因此又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2020年4月,中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这一发现对我国整个海洋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展示的是鲸落生态系统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特点。可以看出,鲸落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可观察到的鲸落不超过50个。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鲸的种类和数目急剧减少,而鲸落形成的条件也愈加苛刻。倘若人类继续无节制地捕杀鲸、食用鲸、污染海洋,那么其影响的将不止是鲸本身,而是海洋中乃至生物圈中不计其数的生命。
(1)鲸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2分)
(2)请分析图片中鲸落形成的具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第1阶段中,肓鳗、鲨鱼、深海蟹是鲸落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者,能够促进物质循环。这三种动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②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在第3阶段,鲸落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2分)
③除食物和能量外,鲸落还为海洋生物提供了_______。(2分)
(4)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请你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设计一个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的“放生热”便是最好的体现.
资料一:2014年10月12日,上百名长沙市民掏钱买鱼、龟,来到湘江边放生,当天至少放生了三货车共上万条鱼.
资料二:放生的龟当中大多是草龟,属半水栖动物.因此,最适合它们生活的地方是山溪,而不是湘江.
资料三: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小彭带着从菜市场买来的黑眉锦蛇,将它们从长沙带到郴州的莽山进行放生,这里植被茂盛,地域相对辽阔,人烟稀少,还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黑眉锦蛇、乌梢蛇在当地均有分布.
(1)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盲目放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由于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生物的数量急剧增加,会破坏________,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2)一些市民将外来物种(如巴西龟)放生到环境中去,将会造成它们与某些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形成________关系.(2分)
(3)资料二、三体现了怎样的生物学规律______ __(2分)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B.环境必须适应生物
C.环境可以影响生物 D.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4)根据资料三可知,关于放生蛇类,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________(写一点即可).
4.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处),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A.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B.假设:_______________。(2分)
C.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_和______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
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鼠妇,静置2分钟。
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D.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E.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________的环境中。
F.表达和交流。请问:
(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__?(2分)
(2)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 (____)(2分)
A.所有的条件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
C.所有的条件都不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C 3.D 4.A 5.c 6.C 7.B 8.D 9.C 10.A 11.B 12.A 13.A 14.B 15.B 16.D 17.A 18.B 19.C 20.B 21.A 22.B 23.A 24.D 25.B 26.D 27.B28.A
29.A 30.A
二、综合题。
1.D 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捕食 生物富集 化学能 丁 ② 碳﹣氧平衡
2.太阳能/光能 消费
竞争 硫化菌 栖息地/庇护场所/生活环境 保护海洋环境,还海洋生物一片蓝色。没有买卖,没有杀害,禁止捕鲸,禁止食鲸。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人有责。(合理即给分)
3.生态平衡 自动调节 竞争 A 注意将它们放生到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中去
4.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明亮 阴暗 相同 有 阴暗 光照 D
? ? ?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