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短文两篇(蝉、贝壳)

文档属性

名称 3.短文两篇(蝉、贝壳)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9-29 04:4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短文两篇
《蝉》
《贝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需要掌握的字词
蝉( ) 收敛( ) 颤抖( ) 聒聒( ) 宽 ( ) 芙蓉( ) 贝壳( ) 花 ( )
捡起( ) 迹( ) 脆弱( ) 微( )
一丝不 ( ) 断 ( ) 零落( )
chán
liǎn
chàn
guō
shù
gǒu
bēi

jiǎn
cuì
líng

hén
wén
fú róng






需要掌握的词语
收敛:本课指收拢。
聒聒: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恕 :宽容饶恕。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      地方也不马虎。
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 。
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美丽的生命在静静地绽放!
那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儿,那海边美丽的小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生命的诞生!
作者简介 小思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pān禺y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
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香港文学散文》等。
蝉,古称蜩、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最长的需要17年。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① 卵在树洞生活10个月左右
②幼虫在六月七月爬出来。
④一年后,长大
两倍,变成四龄若虫
⑤再过两年,长大两倍,脱皮成为五龄若虫,在夏天爬出地面。
⑧羽化后五六天,雄蝉以歌声引诱雌蝉前来交配,等待死亡
⑥ 产卵后的第6个夏天,羽化成虫
⑦成虫大约只有两个星期的生命。
③两个月后,若虫第二次脱皮,成为二龄若虫
阅读课文,想一想:
一、找出《蝉》的文眼。
二、《蝉》一文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先抑后扬。
体会下列语句的深刻意蕴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这是本文文眼,也是本文情感重大转折的关键。本文因为有了这句话,才有了意义和光彩,它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的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研读思考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2)《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探究总结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2、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
3、我们能从蝉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先抑后扬
本来的生命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不管生命是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贝壳
作者简介
席慕容,女诗人
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 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一、整体感知
读完文章,你认为那句话最有道理,请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己的生命,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因此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好。
思考探究
1、为什么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贝壳来做钱币?
因为贝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坚硬、精致、小巧的一件艺术品
研读思考
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想到了贝壳里曾经的小小柔软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因此要好好面对它,好好珍惜它,好好创造它!
“这是一颗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说说你对这句话理解。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什么丰功伟绩,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一样,用 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 人们。
贝 壳
席慕蓉
描绘贝壳
认真的对待生命,把事做得更精致,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
赞叹贝壳
感悟人生
托物言志
文章主旨
人应该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生命,
把能做到的事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为社会、为未来留下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四、比较阅读
对比阅读两篇课文,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短 文 两 篇
课 题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蝉》
《贝壳》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先抑后扬
直入主题
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
感悟: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细致、更加一比不苟;
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
作者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作业:仿照下列例子,你也写两句
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
要固执地等待
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
也要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