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 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拍手歌》 3分钟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
1、10+2= 10+9= 10+6= 7+10= 3+10= 8+10=
问题:你们是怎么算得又快又准的?
2、2+8+9= 3+7+8= 5+5+6= 4+6+7= 9+1+9=
问题:这些算式里没有10,你们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啊?
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它,计算就能又快又准确。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
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交流:我们学校上周举行了运动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呢?
2、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关于饮料,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数学信息: 盒子里有9盒,盒子外有4盒。
(2)请你根据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盒饮料? (学生齐读一遍题目)
(3)怎样列式解答呢?要求学生说清算理,为什么要用加法。
9+4=
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
(4)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9加几
(二)自主探究,明确算法。
(1)交流:9+4=?,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小组讨论交流。
(边摆边说)
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 请同学们用小棒来代替饮料,摆一摆?(请同学到黑板上摆)
ooooooooo oooo
②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其他同学听听。
方法1——数 10、11、12、13
或1、2、3……12、13
方法2——凑 先把1盒饮料放进箱子里,
外面还有3盒,所以一共有13盒。
问题:为什么要把一盒饮料放进去呢,做什么用呢?
我们来梳理“凑”的过程:
9 + 4 = 13(盒)
3
10
(3)问题:9+4等于多少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再和同桌同学说一说。
(4)指名说一说分解的过程。 (多点几个学生说)
(5)让学生齐读算式。
(6)学习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请大胆的提出来。
老师有一个问题:4+9= 怎么计算列?又拆哪个数列?
课间游戏:〈凑十歌〉 (3分钟)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摆一摆、算一算。(在操作中掌握“凑十法”)
课本第89页第1题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一摆,再完成)
问题:1. 前面这三道计算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你们都是怎样算的?
小结:我们采用了“凑十法”,就是把9加几的题目转化成了
10加几的题目来计算。
2、想一想、填一填。
9+6= 9+2= 9+8= 7+9= 3+9=
小结:怎样计算9加几?
看大数 分小数 凑成十 算得数
3、课本第89页第3题。
四、寻找规律,加深理解。
1、问题:(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个位上少的那个1到哪儿去了?
2、你会填吗?
9 + = 1
4、游戏:(1)找朋友。
(2)移动9,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