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3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3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冀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3 15:2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2页例1、例2及练一练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找角、认识角,用已有的经验和测量方法比较两个角大小的过程。
2.认识表示角的符号“∠”,会读、写角;能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的度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测量工具的科学性。
【教学重点】
认识角,会读、写角;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手举三角板)这是什么? 为什么叫三角板呢?
师:(拿出五角星)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谁能说说自己见过的角?
师: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角,看来角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走进角的世界,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课题: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
二、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1.角的表示。
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1)这里的每一幅图片,认识吗?说一说每一幅图分别是什么。你能在图中找到角吗?自己试着描出来。
师:现在拿出折扇或有角的物体,进行描角,然后展示描出的角。
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角。
教师画出两个角,先介绍表示角的符号,再讲解用数字表示角和用字母表示角的方法,以及相应的读法。
记作:∠1   记作:∠ABC或∠B
读作:角1   读作:角ABC或角B
师:“∠”和“﹤”一样吗?(生讨论、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随意画几个角,用上面的三种表示角的方法表示出来,然后读一读。
2.比较角的大小。
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2)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
(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交流学生的比较方法。
(3)教师总结: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只能比较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却不能准确比较出两个角相差多少。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测量,既方便又准确。
3.用量角器量角。
师: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数学上用量角器测量,这样既方便又准确。数学上“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一般写在数的右上角。
(1)介绍量角器。(师生同时拿出量角器)
先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样的,再认真观察量角器上的数字,了解两圈数的排列特点。
师介绍量角器的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圈刻度线、外圈刻度线,然后说明量角器的里、外两圈刻度数是为了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PPT课件出示量角器图片)
(2)认识1°角。
师: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角,通常我们用1°表示1度。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图片)
用量角器测量教材第40页的∠1 和 ∠2,教师口述测量步骤,学生实际测量,最后交流测量结果。
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对点(板书) ,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线对边(板书),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多少度,这个角就是多少度。(要分清内外圈)
复述量法。
三、强化训练、巩固新知
1.试一试。
PPT课件出示测量50°和75°角的步骤。
师:当看另一边时有两个数,应该读哪一个数呢?
师生小结: 角的一边对着里面的零度刻度线, 就应当读内圈刻度线度数。当角的一边对着外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读外圈刻度线度数。
2.运用练习。
师:用量角器量一量一副三角板的各个角各是多少度。
(生测量,师巡视指导后全班交流演示,最后得出结论:一组角是90°,60°和30°;另一组是90°,45°,45°)
3.练一练。
完成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1~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快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不足之处] 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教师在本节课中要处理好的重难点,讲解得不够深入。
[再教设计] 角的表示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因为角的个数在查找时容易出错,对角的表示因为有三种方法,所以学生容易混淆,要巩固几遍,并让学生对角的表示多练习,这也是后面必须掌握的内容。角的度量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它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