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万”作单位表示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70页例5及练一练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利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人口的统计数据,经历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过程。
2.理解“四舍五入法”的意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精确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
3.了解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把亿以内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四舍”和“五入”把一个非整万数改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
1.播放《大中国》歌曲,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歌曲中知道了什么。使学生了解我国有56个民族,以及少数民族的含义。教师进行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数学知识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播放歌曲:《大中国》。
师:从这首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充分发言)
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例5,先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哪个民族,教师说明人口数的来源,然后学生读一读人口数。
师:同学们先来看这几幅图,谁知道分别是哪几个民族?
师:每幅图下面的人口数是我国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谁来读一读这几个数?
指名读数。
二、探究新知
1.精确数与近似数。
师: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指名回答。
师:对,这些数描述的都是准确的人口数,在数学上这叫精确数。
师: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近似数描述一些大数,如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说纳西族人口数量大约是33万、蒙古族人口数量大约是598万。
师:33万、598万这两个数在数学上叫近似数,想一想它们是怎样得到的,自己仔细观察对比下面两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PPT课件出示)
326295≈33万 5981840≈598万
师生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纳西族人口数是三十二万六千多,取近似数是三十三万,蒙古族人口数是五百九十八万一千多,取近似数是598万,也就是说上面的这两个数都是观察千位上的数,一个千位上的数是6,向万位进一,一个千位上的数是1,舍去,然后再在末尾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其他数舍去了。
师:像上面这样,把一个精确数改写为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四舍五入法”。把一个精确数改写成近似数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师:下面同桌之间说一说,怎样把一个不是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
……
2.把一个非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
师:你能把上面回族和壮族人口数改写为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吗?
(1)学生独立改写。
(2)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汇报改写情况。
板书:10586087≈1059万 16926381≈1693万
师: 说一说改写成近似数的方法。
师生总结得出:把一个非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采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时,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向万位进一,把后面的数舍去,然后加上一个“万”字;如果千位上的数小于5,则连同千位及千位以后的数都舍去,直接加上一个“万”字即可。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课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不足之处] 虽然一再强调不要忘记添写“万”字,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出错。
[再教设计] 通过小组合作的自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掌握知识。改写时:①首先夯实改写的方法,然后再教学求近似数。②求近似数时,可省略第一步改写的环节,让学生直接用约等号写出近似数,避免与改写方法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