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共24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共24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3 14:58:17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知识复习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汉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东晋
北朝
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迭
前秦
一、淝水之战
1、背景:


(氐族)
前秦强大统一黄河流域,与南方东晋形成对峙局面。
苻坚
王猛
一、淝水之战
2、战争:
时间:
公元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
VS
东晋
兵力对比:
87万
VS
8万
结果:
前秦大败
特点:
影响:
以少胜多
前秦瓦解,北方陷入分裂混战;
东晋胜利,南方相对安定。
苻坚
VS
谢玄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思考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史海冲浪:
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
——嘎仙洞遗址
嘎仙洞刻石拓片
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与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符,证实为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统一
(1)统一时间:
439年
(2)民族:
鲜卑族
(3)影响: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鲜卑族)
南北朝形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北魏统一北方,各民族与汉族已无区别,但鲜卑仍保持旧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北魏冯太后(公元442-490年)
冯太后曾在北魏献文帝、孝文帝时期两度“临朝听政”,成为北魏朝廷的实际统治者。她主政时已开始了以汉化为中心的社会改革,孝文帝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她的主持下展开的,改革的伟大历史功绩有一半应该归属她。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
(2)措施:
①494年
迁都洛阳
孝文帝拓跋宏
(公元467—499年)
平城
洛阳
洛阳是我国古都之一,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朝代曾在这里建都?
考考你
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和北魏
平城:①平城位置偏北,不便控制北方地区,也不利于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②气候干旱,粮食产量有限;③保守势力大。
洛阳:1、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2、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南北统一的愿望。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
(2)措施:
②推行汉化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具体汉化措施有哪些?
找一找:
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
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汉姓:改鲜卑族姓为汉姓。
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视频: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
汉化政策
改汉姓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北魏统一北方,各民族与汉族已无区别,但鲜卑仍保持旧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2)措施:
①494年
迁都洛阳
②推行汉化措施
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
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汉姓:改鲜卑族姓为汉姓。
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3)意义: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中原
鲜卑
匈奴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农耕民族
(汉人)
游牧民族
(胡人)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方式①:生产生活——相互学习
(畜牧、农耕)
蒸馍、烙饼(魏晋墓壁砖画)
牧马(魏晋墓壁砖画)
扬场图
耕耙图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方式②:政治制度——实行君主专制。
方式③:思想文化——汉语、儒佛道、民族歌舞。
百官上朝示意图
三教合流
北魏陶俑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方式④:社会习俗——相互借鉴吸收。
方式⑤:民族心理——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北凉·佛、菩萨
北燕·提梁铜腹壶
前秦瓦当
前凉
铜钱
北魏·书法
西魏     北周
北朝政权更迭
东魏     北齐
北魏
(534~550年)
(550~577年)
(535~557年)
(557~581年)
(439~534年)
534年,高欢扶植建立东魏政权,定都邺(yè
今河南安阳北)。535年,宇文泰扶植建立西魏政权,定都长安。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