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通典》记载:西周时期,“凡盗贼军,
(?http:?/??/?www.21cnjy.com?)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磔)之”;“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
)
①维护权贵利益
②重视宗法伦理
③注重公平正义
④保护私有财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凡盗贼军,杀之无罪”
(?http:?/??/?www.21cnjy.com?),体现出④,由“凡杀其亲者,焚之”,体现出②;由“凡有爵者,不为奴”,体现出①。而③项“注重公平正义”,材料内容无从体现。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春秋时期,郑国初铸刑书时,晋
(?http:?/??/?www.21cnjy.com?)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子产则回答说这是时势发展的必然。这反映出当时
A.礼乐文化秩序遭到破坏
B.传统治国方式出现调整
C.法家法治主张受到重视
D.贵族阶层特权得到强化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对于铸刑书得到子产的支持
(?http:?/??/?www.21cnjy.com?),说明传统利用礼乐制度管理国家的模式发生变化,B正确;礼乐文化秩序并没有遭到破坏,A错误;材料中铸刑书并不能说治国思想是以法家思想为主,C错误;贵族特权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21cnjy.com
3.先秦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这反映了此时儒家21·cn·jy·com
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
B.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
C.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
D.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
【答案】C
【解析】从儒家治国经略的变化来看,当时儒家思想还没有明确的治国标准,故C项正确;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道德伦理方面,不是政治,排除。www.21-cn-jy.com
4.据《史记》记载,秦“立石
(?http:?/??/?www.21cnjy.com?)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21·世纪
教育网
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
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
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
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以明人事,合同父
(?http:?/??/?www.21cnjy.com?)子”“尊卑贵贱,不逾次行”,体现出秦朝借法家思想强化人伦秩序,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故A项正确;材料规定针对民众,而非职业官员,没有涉及秦朝官僚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整个社会人伦秩序,而不仅仅是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端平法度”,秦朝是以法家思想而非儒家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故D项错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汉代有一案件:“甲无子,拾道旁
(?http:?/??/?www.21cnjy.com?)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该如何裁决甲呢?董仲舒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据此论,皇帝最终宽释了甲。材料主要反映出2-1-c-n-j-y
A.儒生干政
B.儒家约束皇权
C.儒术独尊
D.儒学影响司法
【答案】D
【解析】材料案例判决中,董仲舒认为
(?http:?/??/?www.21cnjy.com?)按照《春秋》之义,父为子隐是人之常情,并未违背人伦,因此释放了甲,说明儒学影响司法审判,D正确;董仲舒对司法案例进行解读判决并不等于干政,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C脱离材料主旨,排除。【来源:21cnj
y.co
m】
6.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
(?http:?/??/?www.21cnjy.com?)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
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答案】D
【解析】朱熹简化儒式婚礼目的在于巩固
(?http:?/??/?www.21cnjy.com?)儒学的主导地位,D正确。推广儒家礼仪、生活化均属于手段,不是其目的,题目考查的是行为背后的目的,AB不正确;据材料“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可知,朱熹没有重塑儒家伦理规范,C错误;故选D.
7.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15
(?http:?/??/?www.21cnjy.com?)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
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
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
D.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
(?http:?/??/?www.21cnjy.com?)秦律十八种》包含了各个方面的法律条文,这反映了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故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仅从题干中的法律条文的名称并不能看出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选项错误,从题干中的法律条文的名称可以看出以上的内容并没有包含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选项错误,从法律条文的这些名称可以看出秦律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并不是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的。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版权所有:21教育】
8.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
(?http:?/??/?www.21cnjy.com?)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儒家思想中的“孝
(?http:?/??/?www.21cnjy.com?)”,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政治上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中主要强调儒家思想中的“孝悌”,西周礼乐制度中强调的是世袭制和等级制,没有孝的内容,A排除;历代王朝并不是全以孝廉为选官标准,科举制以考试为标准,C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道德与法律融为一体,强调孝悌早在汉代察举制就有了,故D排除。
9.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
(?http:?/??/?www.21cnjy.com?)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材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基层治理
C.确立儒学权威
D.强化重农抑商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扬善惩恶,制
(?http:?/??/?www.21cnjy.com?)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可知,“乡约”制度旨在加强地方基层教化,稳定基层统治秩序,故B项符合题意。A项,“乡约”制度旨在加强对基层的管理,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乡约”制度践行了儒家伦理思想,而非确立儒学权威,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重农抑商思想,排除。2·1·c·n·j·y
10.《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
(?http:?/??/?www.21cnjy.com?)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
A.法自君出
B.轻罪重罚
C.法不阿贵
D.以礼入法
【答案】D
【解析】“儿子殴打父母”和“父
(?http:?/??/?www.21cnjy.com?)母殴打儿子”处理结果大不相同,这是受贵贱有序的“礼”的影响,体现了以“礼”入法的特点,材料根本就未涉及法自君出、轻罪重罚以及法不阿贵,所以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1.(15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
(?http:?/??/?www.21cnjy.com?)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21教育网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
(?http:?/??/?www.21cnjy.com?)“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www-2-1-cnjy-com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4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4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4分)【出处:21教育名师】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3分)
【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3)态度:崇尚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
(?http:?/??/?www.21cnjy.com?)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孝悌……仁之本”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一家和睦”“同宗相处”作答。第(3)问的“态度”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做人的道理”作答;“做法”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宣圣谕”“一族长幼……悉心向善”作答。第(4)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21
cnjy
com
1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元年(公元
(?http:?/??/?www.21cnjy.com?)627年),太宗针对司法官吏审理案件指出:“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庶免冤滥”。太宗为弥补自己在怒杀官吏中所犯下的过失下诏“凡决死刑,虽令即杀,仍三复奏。”后又补充规定:“自今以后,在京诸司宜二日内五复奏,天下诸州三复奏。”
——据《贞观政要》卷8
材料二
自肃宗以后,
断
(?http:?/??/?www.21cnjy.com?)狱以格、敕成为依据,审案断狱常常“前后矛盾,是非不同”。肃宗因身处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因而“喜刑名,器亦刻深"。代宗即位后,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他吸取了肃宗用严刑而使天下怨声载道的教训“性仁恕,常以至德以来用刑为戒。”还下诏:“河北、河南吏民任伪官者,一切不问”。
—一摘编自马晨光《唐代司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初司法管理的状况及其出现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后期司法管理出现的变化及其原因。(7分)
【答案】(1)状况:集体合议;三省
(?http:?/??/?www.21cnjy.com?)参与司法活动;慎刑慎杀。背景:贞观之治下,国家统一、社会矛盾缓和、政治清明;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实行三省六部制,官僚政治更加成熟。21
cnjy
com
(2)变化:帝王的好恶成为执法的标准;执法标准不一,司法混乱。原因:社会动荡;皇帝自身素养不高;皇权对法制的破坏。
【解析】(1)状况:根据材料“大辟
(?http:?/??/?www.21cnjy.com?)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可归纳出集体合议和三省参与司法活动;根据材料“在京诸司宜二日内五复奏,天下诸州三复奏”可归纳出慎刑慎杀。背景:从材料所给时间“
贞观元年”及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背景可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儒家思想的影响及三省六部制的推行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变化:根据材料“自
(?http:?/??/?www.21cnjy.com?)肃宗以后,
断狱以格、敕成为依据”可归纳出帝王的好恶成为执法的标准;根据材料“前后矛盾,是非不同”可归纳出执法标准不一,司法混乱。原因:结合唐肃宗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唐后期司法管理出现的问题可从社会环境动荡、皇权对司法体系的破坏及皇帝个人素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通典》记载:西周时期,“凡盗贼军,
(?http:?/??/?www.21cnjy.com?)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磔)之”;“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
)
①维护权贵利益
②重视宗法伦理
③注重公平正义
④保护私有财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春秋时期,郑国初铸刑
(?http:?/??/?www.21cnjy.com?)书时,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子产则回答说这是时势发展的必然。这反映出当时
A.礼乐文化秩序遭到破坏
B.传统治国方式出现调整
C.法家法治主张受到重视
D.贵族阶层特权得到强化
3.先秦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这反映了此时儒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
B.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
C.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
D.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
4.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
(?http:?/??/?www.21cnjy.com?)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21·cn·jy·com
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
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
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
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
5.汉代有一案件:“甲无子,拾道
(?http:?/??/?www.21cnjy.com?)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该如何裁决甲呢?董仲舒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据此论,皇帝最终宽释了甲。材料主要反映出www.21-cn-jy.com
A.儒生干政
B.儒家约束皇权
C.儒术独尊
D.儒学影响司法
6.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
(?http:?/??/?www.21cnjy.com?)“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21教育网
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
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7.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
(?http:?/??/?www.21cnjy.com?)土竹简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
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
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
D.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8.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
(?http:?/??/?www.21cnjy.com?)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21cnjy.com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9.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
(?http:?/??/?www.21cnjy.com?)。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材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基层治理
C.确立儒学权威
D.强化重农抑商
10.《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
(?http:?/??/?www.21cnjy.com?)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21·世纪
教育网
A.法自君出
B.轻罪重罚
C.法不阿贵
D.以礼入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1.(15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www-2-1-cnjy-com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
(?http:?/??/?www.21cnjy.com?)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2-1-c-n-j-y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
(?http:?/??/?www.21cnjy.com?),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21
cnjy
com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4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4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4分)2·1·c·n·j·y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3分)
1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元年(公元
(?http:?/??/?www.21cnjy.com?)627年),太宗针对司法官吏审理案件指出:“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庶免冤滥”。太宗为弥补自己在怒杀官吏中所犯下的过失下诏“凡决死刑,虽令即杀,仍三复奏。”后又补充规定:“自今以后,在京诸司宜二日内五复奏,天下诸州三复奏。”
——据《贞观政要》卷8
材料二
自肃宗以后,
断狱以格、敕成为
(?http:?/??/?www.21cnjy.com?)依据,审案断狱常常“前后矛盾,是非不同”。肃宗因身处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因而“喜刑名,器亦刻深"。代宗即位后,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他吸取了肃宗用严刑而使天下怨声载道的教训“性仁恕,常以至德以来用刑为戒。”还下诏:“河北、河南吏民任伪官者,一切不问”。【来源:21cnj
y.co
m】
—一摘编自马晨光《唐代司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初司法管理的状况及其出现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后期司法管理出现的变化及其原因。(7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