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陋室铭
刘禹锡
引入新课并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
引入新课并作简单介绍
铭,是古代文体
名,刻在器物上,用
于述功纪行或警戒。
本文是刻在牌上,放
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
的铭文,又叫“座右
铭”。
文字精炼,有韵,
读来铿锵有力;体制
短小,最短者不足十
字,与格言颇相似。
品读课文
1、自己借助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同桌互相朗读。
3、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研读课文,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在于
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深,有了蛟龙就灵异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有美好 的品德(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xīn)苔(tái)痕上阶绿, 草色如帘
苔藓的痕迹蔓延上台阶,出现碧绿,野草的颜色映入帷帘
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
显得青葱。(在这里)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往来的,
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没有无知的贫民,可以弹弹朴素的古琴。看看泥金写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
没有奏乐的闹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文 劳形。 南阳诸葛庐,件来劳 累(我的)身体,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屋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西蜀有杨子云 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文字揣摩
1、一词多义:
名:有仙则名( )
并自为其名( )
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孔子云:何陋之有
( )
著名
名字
表舒缓语气
表示强烈的访问
2、积累重点词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往来无白丁(
无案牍之劳形
( )
长到;映入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官府的公文 使……劳累
师生互动
1、“陋室”的主人是个粗俗低下的人吗?
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我”的道德高尚。
2、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是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脱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作者援引西汉杨雄的事例,大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有力的证明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想象陋室周围的环境。
既不是门庭若市,也并非人迹罕至。人与自然有着心灵的默契,草木生长,绿意葱葱。
4、结合文章想像作者在陋室里经常干些什么?表明作者又怎样的志向?
主人情趣高雅,琴棋书画可能样样精通。自己本已才学非凡,与之交往的人更有博学的学问。
人物:作者、王叔远、柳宗元
志向:雅致淡泊、豁达乐观、不图功名利禄,追求个人品德的高尚和道德的安宁与乐观。
再读课文,思考。
1、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游龙则灵。”的作用是什么?
用了比兴的手法。“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陋室”;“又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自己。
2、文章结尾写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首句用了比兴手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
3、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小结:
文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借陋室以言志,这里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板书设计:
陋 山水 比兴——引陋室铭——何陋之有
对偶 拟人——描环境
衬托 对仗——夸朋友
石=﹥虚实 对比——话生活 不陋
类比 暗含——立志向
铭 引经典句—— 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