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word版,附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word版,附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13 15: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30分)
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 B. 汽油挥发 C. 食物腐败 D. 木炭燃烧

2.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是进行各种化学定量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称取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B. 称取药品时,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C. 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时,天平己平衡
D. 使用结束后,应在天平托盘的托架下垫上橡胶垫

3.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过程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 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D. 我们呼出的气体易溶于水

4. 下列是一些装置气密性的检察方法,其中正确地是 ?

A. A B. B C. C D. D

5. 走进化学实验室,你会看到摆放有序的各种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做实验时你是否留心观察过固体药品应保存在下列哪种仪器中 ?
A. 广口瓶

B. 细口瓶

C. 烧杯

D. 集气瓶


6.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 ?
A.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过
B. 用蒸馏水洗过多次
C. 洗涤后的仪器已经透明了
D.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 实验室里下列仪器属于玻璃仪器,且可直接加热的是 ?
A. 烧杯 B. 蒸发皿 C. 试管 D. 锥形瓶

8. 下列图示仪器名称正确的是 ?
A.
椎形瓶
B.
蒸发皿
C.
分液漏斗
D.
酒精灯

9.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B. 不能闻药品的气味
C. 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D. 不能把药品带出实验室

10. 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水浓度是 4%。在配制 4% 的食盐水时,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
②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
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
④用 4?g 食盐和 100?g 水配制溶液。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1. 学习了化学使我们对商品的标签和标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四枚标识使用不恰当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2.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 ?
A. 可燃性 B. 挥发性 C. 不稳定性 D. 还原性

13. 【 2019 平谷二模, 15 】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观察气体颜色 B. 闻气体的气味
C. 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14. 加热时需垫石棉网的仪器是 ?
A. 烧杯 B. 试管 C. 燃烧匙 D. 蒸发皿

15. 通过下列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
A. 测量蜡烛燃烧后的长度,发现明显短于燃烧前,说明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
B. 用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液滴,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产生
C.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烟是二氧化碳
D. 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烧杯将其中一支罩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另一支继续燃烧,说明空气中有物质参与了燃烧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0分)
16. 用天平称量化学药品,若是一般的药品,必须在两个托盘中垫上 ?;若是腐蚀性大的药品,应放在 ?中称量。

17. 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 ?(填“高”或“低”);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的试剂是 ?。

18.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一根 ?的木条放到 ?,若 ?,说明已收集满;否则,未满。

19. 仪器的装配和洗涤:装配仪器时,按照从 ?至 ?,从 ?到 ?的顺序。洗涤仪器,必须使仪器的内壁不附污物,既不聚成水滴,也没有水痕。

20. 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事,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刷洗碗碟的过程是 ?,判断是否刷净的标准是 ?。
三、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24分)
21. 扩大开放,“海纳百川,和而不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请回答问题。
“王致和臭豆腐”是由豆腐发酵而成,发酵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2. 如图为倾倒液体的操作。指出共有几处错误、并指出每种错误操作及其不良后果。


23. 小云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了,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发生该 现象的可能原因(至少写出两个):
?; ?。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24. 请你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 . ? b . ? c . ? d . ? e . ?
(2)指出各操作中的错误及后果
错误 后果
A ?; ?
B ?; ?
C ?; ?
D ?; ?
E ?; ?

25. 小菁向量筒中注入水,仰视读数为 15?mL,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 8?mL,则他倒出水的体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
B、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B。
2. B
【解析】A.称取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该放在纸上或容器中,故A正确;
B.使用托盘天平称物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故B错误;
C.称量时观察到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时,可认为天平已平衡,故C正确;
D.使用结束后,应在天平托盘的托架下垫上橡胶垫,故D正确。
3. C
【解析】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等气体。
4. B
【解析】A中此装置两导管都与外界空气相通不是密闭装置,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中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能检查装置气密性;C中长颈漏斗与外界空气相通不是密闭装置,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中此装置两导管都与外界空气相通不是密闭装置,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 A
【解析】A、广口瓶保存固体药品,取用方便,正确;
B、细口瓶保存液体药品,便于倾倒,故错误;
C、烧杯不用于保存药品,烧杯用于溶解、加热等操作,故错误;
D、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或储存气体,不用于保存药品,故错误;
故选A。
6. D
【解析】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志是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根据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志,可知说法A、B、C错误,说法D正确。故选D。
7. C
8. C
【解析】A、图中仪器的名称为锥形瓶,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图中仪器的名称为研钵,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图中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中仪器的名称为酒精喷灯,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 B
【解析】A、防止有毒或腐蚀,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故正确;
B、不闻是指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可以用手煽动瓶口,让气体飘入瓶口闻气味,故错误;
C、有些药品有毒,所以不能尝药品的味道,故正确;
D、有些药品拿出实验室,有危险,所以不能带出,故正确。故选B。
10. B
【解析】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导致溶解氯化钠质量偏小,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大于所量水的实际体积,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
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水的体积因此而偏大,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④用 4?g 食盐和 100?g 水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g100?g+4?g×100%=3.8%,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11. C
【解析】酒精是易燃物,浓硫酸有腐蚀性,氯化钠无毒,塑料是可回收物质。
12. B
【解析】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燃性、不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等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延展性等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13. C
【解析】氧气有助燃性,所以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14. A
15. D
第二部分
16. 称量纸;烧杯
17. 高;澄清石灰水
【解析】人呼入体内的氧气与体内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二氧化碳和水呼出体外,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填高;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化学上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故填澄清石灰水。
18. 燃着;集气瓶口;火焰熄灭
19. 下;上;左;右
20. 用稀碱液或洗涤剂洗涤,再用水洗净,最后用抹布擦干;碗碟上没有水珠不成股流下即可认为洗净
第三部分
21. 化学变化
22. ①瓶塞正放于桌面;②标签背向手心,向下;③试管直立;④瓶口远离试管口。后果依次是:①沾污桌子及瓶塞;②易腐蚀标签;③液体易飞溅;④易将液体洒出。
23. 加热试管前没有预热;加热试管时外壁上水没擦干;局部受热时间太长
第四部分
24. (1) 试管,胶头滴管,细口瓶,量筒,酒精灯
??????(2) 仰视读数,读数偏小;
块状固体直接丢进试管,试管破裂;
试管口向上倾斜,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气味,可能中毒;
滴管伸入试管内,滴管可能会被沾污;
25. 大于 7 毫升
【解析】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15?mL,实际体积大于 15?mL;倒出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8?mL,此时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 8?mL,所以 (>15?ml)-(<8?mL)=(>7?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