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冲刺卷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word版,附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冲刺卷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word版,附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13 15:4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30分)
1.
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饭菜变馊
B.
铁锅生锈
C.
煤炭燃烧
D.
酒精挥发
2.
小红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小红称取的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
A.
B.
C.
D.
3.
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
吸入的空气中不含
B.
呼出的气体全部是
C.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
D.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4.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B.
C.
D.
5.
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把食盐放在右盘称得食盐的质量为

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食盐的质量应为
?
A.
B.
C.
D.
6.
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
?
A.
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B.
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
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D.
上述均是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志
7.
振荡试管中液体的正确方法是
?
A.
手握试管,上下晃动
B.
手指拿住试管的中上部,用手腕摆动
C.
手握试管,用臂左右摆动
D.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8.
下列有关仪器图示与名称吻合的是
?
A.
锥形瓶
B.
药匙
C.
长颈漏斗
D.
坩埚钳
9.
以下对物质探究的方法不合适的是
?
A.
用手扇取少量气体来闻气味
B.
用眼观察各种可能产生的现象
C.
用手触摸物质的质感、硬度、轻微的热量变化
D.
用嘴尝物质的味道,如苦味、酸味等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闻药品的气味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11.
一些公共场所严禁存放易燃物品。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可张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12.
把盛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分别同时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
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
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
D.
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13.
证明集气瓶中盛有的是氧气,最简便的方法
?
A.
能使铁丝燃烧的是氧气
B.
放入发红的木炭过一会儿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D.
测定密度,如密度大于
的就是氧气
14.
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三种用途的是
?
A.
烧杯
B.
量筒
C.
集气瓶
D.
试管
15.
进一步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
A.
单独点燃制作烛芯用的棉线,棉线很快燃尽,说明蜡烛燃烧时不仅是棉线在燃烧
B.
固态石蜡很难被点燃,说明燃烧可能需要一定的条件
C.
由于空气几乎不含碳元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元素来自石蜡
D.
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0分)
16.
用天平称量化学药品,若是一般的药品,必须在两个托盘中垫上
?;若是腐蚀性大的药品,应放在
?中称量。
17.
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
?(填“高”或“低”);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的试剂是
?。
18.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一根
?的木条放到
?,若
?,说明已收集满;否则,未满。
19.
搭建实验装置的顺序一般是从
?到
?,从
?到
?。
20.
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事,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刷洗碗碟的过程是
?,判断是否刷净的标准是
?。
三、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24分)
21.
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在这个过程中竹片发生了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2.
如图为液体药品取用的示意图,仔细观察,回答下面问题:
(1)细口瓶的瓶塞应
?
放在桌上,原因是
?。
(2)拿细口瓶倒液体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
?
处,原因是
?。
(3)倾倒液体时应缓慢,瓶口
?
试管口,原因是
?。
23.
小明在实验室做加热硫酸铜晶体试验的过程中,试管炸裂,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至少两个原因)
?(至少两个原因,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24.
请你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
?
.
?
.
?
.
?
.
?
(2)指出各操作中的错误及后果
错误
后果
?;
?
?;
?
?;
?
?;
?
?;
?
25.
小菁向量筒中注入水,仰视读数为
,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
,则他倒出水的体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A、饭菜变馊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铁锅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煤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酒精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
D
【解析】用天平称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观察图示可知,小红将砝码与烧杯放反了,此时烧杯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3.
C
【解析】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故选C。
4.
D
【解析】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故选D。
5.
A
【解析】根据天平使用规则: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所以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6.
C
【解析】解:当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已洗干净。
故选:C。
7.
B
【解析】振荡试管的方法:手指拿住试管的中上部,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
8.
D
9.
D
10.
D
【解析】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11.
C
【解析】A、一个圆圈中间的燃着的火柴上画了一斜线,表示禁止烟火,故A错误;
B、一个圆圈中
上画了一斜线,表示禁止停车,故B错误;
C、一个圆圈中间有一个油桶,表示禁止放易燃物,故C正确;
D、一个圆圈中间的香烟上画了一斜线,表示禁止吸烟,故D错误;
故选:C
12.
D
【解析】A、由实验现象可知,丙应该是不溶于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实验现象可知,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实验现象可知,甲易溶于水,因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而通过实验现象不知道甲气体的密度,同时不知道甲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能判断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实验现象可知,丙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该选项说法正确。
13.
C
【解析】A、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故本选项错误;
B、发红的木炭在氧气中不能燃烧,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氧气,故本选项错误;
C、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故本选项正确;
D、密度大于
的气体不一定是氧气,例如二氧化碳的密度比
大,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14.
A
【解析】A、烧杯可以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故正确;
B、量筒只用来量取液体,而一定不能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故错误;
C、集气瓶用于收集、储存少量气体或某些气体反应,故错误;
D、试管用于少量液体试剂的加热,一般不用作溶解固体、配制溶液,故错误;
故选:A。
15.
D
第二部分
16.
称量纸;烧杯
17.
高;澄清石灰水
【解析】人呼入体内的氧气与体内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二氧化碳和水呼出体外,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填高;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化学上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故填澄清石灰水。
18.
燃着;集气瓶口;火焰熄灭
19.
下;上;左;右
20.
用稀碱液或洗涤剂洗涤,再用水洗净,最后用抹布擦干;碗碟上没有水珠不成股流下即可认为洗净
第三部分
21.
化学变化
【解析】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水分不断蒸发逐渐变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竹片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析出从而使竹片碳化变黑,在这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22.
(1)
倒;防止试剂被污染
【解析】取用药品时药品要倒放,防止污染药品。
??????(2)
手心;防止标签被腐蚀
【解析】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向着手心,防止腐蚀标签。
??????(3)
紧挨;防止液体倒入试管外
【解析】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洒落。
23.
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口高于试管底;加热过程中试管接触灯芯
【解析】根据加热硫酸铜晶体实验操作: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
()可能是试管口没有低于试管底部.硫酸铜晶体是
,加热会有水蒸气逸出,如果水蒸汽在试管口冷凝为液体,顺着试管回流入底部,有可能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可能是试管没有预热;
()可能加热过程中试管接触灯芯。
故答案为: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口高于试管底;加热过程中试管接触灯芯。
第四部分
24.
(1)
试管,胶头滴管,细口瓶,量筒,酒精灯
??????(2)
仰视读数,读数偏小;
块状固体直接丢进试管,试管破裂;
试管口向上倾斜,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气味,可能中毒;
滴管伸入试管内,滴管可能会被沾污;
25.
大于
毫升
【解析】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实际体积大于
;倒出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此时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
,所以

第5页(共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