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A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A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3 15:52: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A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www.21-cn-jy.com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枢密副使
D.知府
2.北宋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
(?http:?/??/?www.21cnjy.com?)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阙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
A.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
B.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
C.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
D.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3.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
(?http:?/??/?www.21cnjy.com?)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取熙宁成法施行之”。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
B.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
C.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准确地评价
D.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4.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再也未发生藩镇割据,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文官取代武将为地方长官
B.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5.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
(?http:?/??/?www.21cnjy.com?)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6.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
(?http:?/??/?www.21cnjy.com?)虐,民受其祸,朕选……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21教育网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
C.设转运使
D.“杯酒释兵权”
7.元代宣政院在用人方面很有特色,即第二名院使一定由僧人担任,并由帝师荐举。宣政院下辖藏族地区各级行政长官也同样僧俗并用。其主要目的是www-2-1-cnjy-com
A.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B.推动佛教文化传播
C.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D.促进汉藏民族融合
8.“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
(?http:?/??/?www.21cnjy.com?)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承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对材料中元代行省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B.其上级机构中书省直接管辖所有地区
C.行省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
D.集体议事的原则完全抑制了暴政
9.辽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但各民族人民互迁、杂居现象也更为普遍,中华民族交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下选项是其重要见证的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元朝把黄河流域的女真族和契丹族也称为“汉人”
②蒙古族、回族的形成
③汉语成为各族人民通用的交流工具
④民族矛盾的消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金代海陵王时,废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一级为路,使其置于京府和节镇州之下,其地位与防御州、县等,并纳入官员品级制的系统之中。这一改革21cnjy.com
A.废除了猛安谋克制度
B.解决了“冗官”问题
C.推动地方官制的统一
D.实现了官制的女真化
11.某著名学者指出,行省弥
(?http:?/??/?www.21cnjy.com?)补了传统郡县制的不足,元中央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并以其内部特有的机制,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成熟、稳定的建制。该学者意在说明行省制21·世纪
教育网
A.借助分权与集权加强中央集权
B.细化了中央与地方权力
C.聚集境内财富以提供中央需要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12.地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中国古代地方
(?http:?/??/?www.21cnjy.com?)行政制度的沿革。右图1表明当时中央政府对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元大都周围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21
cnjy
com
(?http:?/??/?www.21cnjy.com?/??)
A.设立郡县
B.分封王国
C.由中书省直辖
D.设立行省
13.“涮羊肉”是源自北方的
(?http:?/??/?www.21cnjy.com?)一种名吃,更是冬季北方人们聚餐的最佳选择。据说是元军统帅忽必烈在忙于行军打仗的情急之下,随军厨师急中生智将肉块切成薄片,扔入沸水,变色、打捞、撒盐快速成餐的应对之举,被忽必烈赐名“涮羊肉”。之后,又添加了各种相关佐料,更加美味可口。试问,忽必烈属于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14.据统计,镇守云南的将官在
(?http:?/??/?www.21cnjy.com?)《元史》中有传者共有100人,其中蒙古人3人,色目人(元朝时西部民族的统称)2人,汉人及其他民族37人。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共有70传、100人之多,占《元史》列传的七分之一。这表明元朝时
A.科举制度稳定发展
B.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C.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
D.中央和地方分权制衡
15.它是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一种军政合一、兵农合一的基本社会组织。它便于统治者控制全国,也加深了本民族的封建化,推动了本朝社会的发展。它是21
cnjy
com
A.南北面官制度
B.猛安谋克制度
C.保甲制
D.三省六部制
16.《辽史·百官志一》:“契丹…官
(?http:?/??/?www.21cnjy.com?)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采取“一国两制”主要是因为
A.契丹族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B.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17.西夏常以马匹和盐通过边境互市
(?http:?/??/?www.21cnjy.com?)换取北宋的谷物和茶,并铸造有汉文“天授通宝”的钱币;金后期出现我国货币史上第一次铸造法定计数的银币。材料主要反映了
A.互通有无活跃商业市场
B.经济交流缓和民族关系
C.汉文化在边境广泛传播
D.少数民族商业发展面貌
18.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来源:21cnj
y.co
m】
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衰微
B.得力于世界市场的出现
C.受制于东南部地狭人众
D.源自于社会经济的变动
19.《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包括
A.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B.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
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
D.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
20.北宋水军,数量不多,战斗力薄弱:南宋则在江淮和海路大规模扩建水军,战斗力也大大提升。这一变化,客观上
A.改变了“重文轻武”政策
B.维护了南宋的长治久安
C.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畅通
D.开启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1.会子是南宋最早的纸币。洪适在《盘洲文
(?http:?/??/?www.21cnjy.com?)集》拾遗部中载,当时徽州“小郡在山谷之间,无积锻之家,富商大贾足迹不到,货泉之流通于郁肆者甚少,民间皆是出会子往来兑使”。会子应运而生。可见,会子的出现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便利了国家征收商业税
D.使纸币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22.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修建的祭祀
(?http:?/??/?www.21cnjy.com?)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2·1·c·n·j·y
A.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B.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C.文庙的兴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地位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23.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这几个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http:?/??/?www.21cnjy.com?)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25.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
(?http:?/??/?www.21cnjy.com?)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民族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
(?http:?/??/?www.21cnjy.com?),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21·cn·jy·com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
(?http:?/??/?www.21cnjy.com?)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
(?http:?/??/?www.21cnjy.com?)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版权所有:21教育】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6分)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
(?http:?/??/?www.21cnjy.com?)租佃制生产关系、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唐代的户籍制度早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一种城乡分开、有产户无产户区分的新的户籍制度在北宋前期形成。……宋代在籍制度上单独设立城镇户口“坊郭户”。
坊郭户和乡村户户籍以有无常产(房屋及财产)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以常产多少划分为+等以承担赋税及科配(属临时性赋税)。但不少地方常将客户也划分在+等户内。……一等户中有些特别富有的,被称为“极户”“无比户”:高强户”;享有一定特权的‘官户”,也大都在一等户内;而包括官户以及州县的公吏和乡村政权头目中的上户,称为”形势户”,都是租佃制生产关承中的大、中地主,……坊郭客户为城镇介民,多为小商小贩,商业、手工业的雇工、邦工及富户的佣工;乡村客户则主要为佃户、主户的雇工、佣工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摘偏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以客户为立体的流民(年饥或避兵他
(?http:?/??/?www.21cnjy.com?)徒者),是社会治安的一大问题,更是户口统计、户籍管理的一大问题。宋朝规定:“居作一年,即听附籍。”即在一个地方居住一年,即被列入当地户籍,成为当地人口,并承担相应的赋税。……对于房郭流民,宋政府采取对流民进行登记的办法。负责登记的官吏,“每见流民,逐家尽底唤出本家骨肉,亲自当面审问真实人口,填写姓名口数”。流民离开之时,居停住人要主动报告官史,销毁其临时户口。
——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6分)
(2)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户籍制度的影响及启示。(10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完颜阿骨打称帝前,顺应女真族历史发
(?http:?/??/?www.21cnjy.com?)展趋势,于1114年改造原有的社会组织。突破血缘关系,规定以户为计算单位,以300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这是“壮者皆兵”“兵民合一”的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是一种“寓兵于民”制度。战时出征,自备武装粮饷,是征兵制在人类社会早期的一种反映。这种制度既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又兼顾了新贵族利益,为整个国家开创了稳定的系统管理体系。2-1-c-n-j-y
——摘编自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等
材料二
完颜阿骨打是一名特别无情,才
(?http:?/??/?www.21cnjy.com?)能出众的军事将领。他善于抓住对手因指挥失策、组织涣散等因素造成的机会来取得军事胜利。1117年以后,他又以一个才智出众的战略家面貌出现,那正是辽金的双边关系为包括宋在内的三国关系所取代之时。【出处:21教育名师】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概括猛安谋克制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分析猛安谋克制的历史作用。(8分)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21世纪教育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A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枢密副使
D.知府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http:?/??/?www.21cnjy.com?)北宋的枢密副使掌握军权,位同宰相,选项C正确;转运使属于地方官员,排除A;兵部员外郎隶属于兵部,地位低于宰相,选项B排除;知府是地方官员,排除D。
2.北宋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
(?http:?/??/?www.21cnjy.com?)以来,吏多而阙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
A.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
B.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
C.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
D.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答案】C
【解析】宋代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通过增
(?http:?/??/?www.21cnjy.com?)设职位、分化事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材料中的“率一官而三人共之”“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故答案为C项。这种现象是宋代政策带来的后果,排除A项;B、D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3.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
(?http:?/??/?www.21cnjy.com?),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取熙宁成法施行之”。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21
cnjy
com
A.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
B.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
C.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准确地评价
D.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答案】A
【解析】司马光、蔡京、梁启超对王安石的
(?http:?/??/?www.21cnjy.com?)评价各不相同,主要是受到各自所处的时代的影响,故A项正确;后人的评价不一定就更具有正确性,排除B项;三人对王安石的评价共同指出了其变法积极及局限的方面,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较准确的评价,排除C项;变法只是历史研究的内容之一,并不是核心,排除D项。
4.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再也未发生藩镇割据,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文官取代武将为地方长官
B.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答案】B
【解析】A选项文官代替武官担任地方
(?http:?/??/?www.21cnjy.com?)长官只能体现出官员任用上的变化;B选项财、政、军的分权体现在中央官制中宰相权力三分以及地方权力分配问题;C选项体现的是针对地方的政策;D选项是中央内部政策的调整。相比较来看,B选项包含的内容更加全面,既有中央问题也有地方问题,因此本题选择B。
5.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
(?http:?/??/?www.21cnjy.com?)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答案】C
【解析】宋朝初年科举考试中
(?http:?/??/?www.21cnjy.com?),省试主考官李昉徇私一案被告发后,皇帝主持的殿试成为常制,这体现出宋朝科举制的考试录取程序渐趋完善,C项正确;在隋朝创立科举制时已经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A项错误;确立“省试考试权威”与“皇帝出题”的“殿试成为常制”不符,B项错误;“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与材料主题不符,D项错误。21cnjy.com
6.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
(?http:?/??/?www.21cnjy.com?)民受其祸,朕选……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
C.设转运使
D.“杯酒释兵权”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宋太
(?http:?/??/?www.21cnjy.com?)祖认为地方军事长官权力过大,威胁自身统治,为此采取的措施是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A正确;三衙是中央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B排除;转运使是负责转运地方财务的,C排除;“杯酒释兵权”解除的是禁军将领的权力,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A。
7.元代宣政院在用人方面很有特色,即第二名院使一定由僧人担任,并由帝师荐举。宣政院下辖藏族地区各级行政长官也同样僧俗并用。其主要目的是
A.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B.推动佛教文化传播
C.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D.促进汉藏民族融合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宣政院以帝师领
(?http:?/??/?www.21cnjy.com?)导,在具体管理中僧俗并重,之所以如此推崇僧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负责处理佛教事务,更深刻的意义在于适应当时藏族地区的现实情况,以便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和控制,故选C项;建立政教合一国家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推动佛教文化传播、促进汉藏民族融合不是材料的主要目的,故BD错误。
8.“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
(?http:?/??/?www.21cnjy.com?)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承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对材料中元代行省制度解读正确的是www-2-1-cnjy-com
A.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B.其上级机构中书省直接管辖所有地区
C.行省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
D.集体议事的原则完全抑制了暴政
【答案】A
【解析】元代行省的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
(?http:?/??/?www.21cnjy.com?),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地方行政等事务,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反映出元代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A项正确;元代行省的上级机构即中书省并不“直接管辖所有地区”,B项错误;行省拥有大权,但要受中央节制,C项错误;集体议事的原则并不能“完全抑制”暴政,D项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9.辽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但各民族人民互迁、杂居现象也更为普遍,中华民族交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下选项是其重要见证的有
①元朝把黄河流域的女真族和契丹族也称为“汉人”
②蒙古族、回族的形成
③汉语成为各族人民通用的交流工具
④民族矛盾的消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夏金
(?http:?/??/?www.21cnjy.com?)元时期女真族和契丹族与“汉人”差距缩小,蒙古族、回族形成,汉语成为各族人民交通的交流工具,都能作为当时中华民族交融发展一个新阶段的例证,①②③说法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辽夏金元时期我国民族矛盾比较尖锐,④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0.金代海陵王时,废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一级为路,使其置于京府和节镇州之下,其地位与防御州、县等,并纳入官员品级制的系统之中。这一改革
A.废除了猛安谋克制度
B.解决了“冗官”问题
C.推动地方官制的统一
D.实现了官制的女真化
【答案】C
【解析】猛安谋克制是女真民族特色的
(?http:?/??/?www.21cnjy.com?)政治制度,材料表明海陵王将该制度下其中的一级改为了汉官系统,这就推动了地方官制的统一,故选C项;这只是取消该制度下的某一级,并没有废除整个制度,故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官员设置会减少,而且材料也没有反映金朝的冗官问题,故排除B项;这是汉化,弱化民族性,故排除D项。2-1-c-n-j-y
11.某著名学者指出,行省弥补了传统郡
(?http:?/??/?www.21cnjy.com?)县制的不足,元中央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并以其内部特有的机制,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成熟、稳定的建制。该学者意在说明行省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借助分权与集权加强中央集权
B.细化了中央与地方权力
C.聚集境内财富以提供中央需要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
(?http:?/??/?www.21cnjy.com?)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成熟、稳定的建制”和所学可知,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同时又拥有军事、财赋、监察等权力,这就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故A选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行省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权力大而不专,而非细化中央权力,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行省聚集财富供中央所需,故C选项错误;“消除了”的说法绝对化,故D选项错误。故选A。
12.地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
(?http:?/??/?www.21cnjy.com?)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右图1表明当时中央政府对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元大都周围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http:?/??/?www.21cnjy.com?/??)
A.设立郡县
B.分封王国
C.由中书省直辖
D.设立行省
【答案】C
【解析】材料是对元朝时期中书
(?http:?/??/?www.21cnjy.com?)省直辖腹里地区的范围描述,C正确;设立郡县制是在秦始皇时期,A排除;元朝没有分封王国,排除;腹里不归行省管辖,D排除。故选C。
13.“涮羊肉”是源自北方的一种名吃,更是
(?http:?/??/?www.21cnjy.com?)冬季北方人们聚餐的最佳选择。据说是元军统帅忽必烈在忙于行军打仗的情急之下,随军厨师急中生智将肉块切成薄片,扔入沸水,变色、打捞、撒盐快速成餐的应对之举,被忽必烈赐名“涮羊肉”。之后,又添加了各种相关佐料,更加美味可口。试问,忽必烈属于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答案】D
【解析】抓住“元军统帅忽必烈”这一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是蒙古族,应选D;其余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A、B、C均排除。【出处:21教育名师】
14.据统计,镇守云南的将官在《元史》中有
(?http:?/??/?www.21cnjy.com?)传者共有100人,其中蒙古人3人,色目人(元朝时西部民族的统称)2人,汉人及其他民族37人。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共有70传、100人之多,占《元史》列传的七分之一。这表明元朝时
A.科举制度稳定发展
B.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C.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
D.中央和地方分权制衡
【答案】C
【解析】蒙古人、色目人在镇守云南的将官中
(?http:?/??/?www.21cnjy.com?)所占比例较大,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占列传的七分之一,说明元朝时期中央政府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C正确;ABD在材料中都体现不出,均排除。
15.它是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一种军政合一、兵农合一的基本社会组织。它便于统治者控制全国,也加深了本民族的封建化,推动了本朝社会的发展。它是
A.南北面官制度
B.猛安谋克制度
C.保甲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
(?http:?/??/?www.21cnjy.com?)项是女真族军政合一、兵农合一制度,是女真族的基本社会组织,符合题意;南北面官制度仅是辽政权因俗而治的政治制度,不是军政合一、兵农合一制度,A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D是中央政治制度,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6.《辽史·百官志一》
(?http:?/??/?www.21cnjy.com?):“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采取“一国两制”主要是因为
A.契丹族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B.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答案】C
【解析】契丹国的“一国两
(?http:?/??/?www.21cnjy.com?)制”是一种积极的治国政策,积极之处就在于适应了汉人与契丹人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不同的实际。这种不同,就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正确;AB两项未涉及主要问题,D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版权所有:21教育】
17.西夏常以马匹和盐通过边境互市换取北宋
(?http:?/??/?www.21cnjy.com?)的谷物和茶,并铸造有汉文“天授通宝”的钱币;金后期出现我国货币史上第一次铸造法定计数的银币。材料主要反映了
A.互通有无活跃商业市场
B.经济交流缓和民族关系
C.汉文化在边境广泛传播
D.少数民族商业发展面貌
【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西夏和北宋的贸易往来
(?http:?/??/?www.21cnjy.com?),以及西夏和金货币的发展状况,所以可知材料的主旨是体现少数民族商业发展的面貌,故D项正确。A项互通有无活跃商业市场对材料概括不全面,而且活跃商业市场材料体现不明显,故A项排除。B项缓和民族关系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汉文化在边境广泛传播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8.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
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衰微
B.得力于世界市场的出现
C.受制于东南部地狭人众
D.源自于社会经济的变动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经
(?http:?/??/?www.21cnjy.com?)济重心的南移,两宋时期国家财税依仗东南,经营海洋,代替了汉唐时期的以黄河中下游为基础,经略草原的局面,D选项正确;游牧民族衰落的说法与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对峙的事实不符,世界市场的形成始于明清时期(16世纪前后),两宋时期东南地区地狭人稠的问题并不突出,ABC三项错误。
19.《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包括
A.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B.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
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
D.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
(?http:?/??/?www.21cnjy.com?)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宋代“商业革命”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D选项“商帮及会馆”明显不符合宋代史实,是明清时期的,不正确,符合题意。进一步可知,ABC三项均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0.北宋水军,数量不多,战斗力薄弱:南宋则在江淮和海路大规模扩建水军,战斗力也大大提升。这一变化,客观上
A.改变了“重文轻武”政策
B.维护了南宋的长治久安
C.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畅通
D.开启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C
【解析】南宋水军包括海军的强大对海上丝绸
(?http:?/??/?www.21cnjy.com?)之路的畅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故选C;“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南宋一直偏安江南,内外压力颇大、故B错;经济重心南移开启于宋代以前,故D错。21·cn·jy·com
21.会子是南宋最早的纸币。洪适在《盘
(?http:?/??/?www.21cnjy.com?)洲文集》拾遗部中载,当时徽州“小郡在山谷之间,无积锻之家,富商大贾足迹不到,货泉之流通于郁肆者甚少,民间皆是出会子往来兑使”。会子应运而生。可见,会子的出现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便利了国家征收商业税
D.使纸币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答案】B
【解析】从材料“货泉之流通于邮肆者甚少”“
(?http:?/??/?www.21cnjy.com?)民间皆是出会子往来兑使"可以得出,材料描述的是商业及其交换手段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从材料不能得出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A项错误;材料与“商业税”无关,C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主要”,D项错误。故选B。【来源:21cnj
y.co
m】
22.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修建的
(?http:?/??/?www.21cnjy.com?)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B.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C.文庙的兴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地位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B
【解析】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修建的
(?http:?/??/?www.21cnjy.com?)祭祀孔子的场所,文庙在中国中原、边疆等修建,是中国统治者通过儒家思想加强对全国统治的一种手段,故选B;儒学教育早在西汉已经兴起,排除A;西汉儒家思想已经获得正统地位,排除C;文庙的修建和城市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
23.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这几个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根据材料“忠、
(?http:?/??/?www.21cnjy.com?)孝、廉、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注重人身修养,①正确;朱熹以忠、孝、廉、节作为岳麓书院的题字,体现了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③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强调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并且表述过于绝对,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
24.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
(?http:?/??/?www.21cnjy.com?)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2·1·c·n·j·y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
(?http:?/??/?www.21cnjy.com?)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播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故B排除;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与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故C排除;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故D排除。
25.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
(?http:?/??/?www.21cnjy.com?)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民族主义
【答案】C
【解析】岳飞是忠义的典型代表,而理学强调忠义,故C项符合题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
(?http:?/??/?www.21cnjy.com?)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
(?http:?/??/?www.21cnjy.com?)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
(?http:?/??/?www.21cnjy.com?)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6分)
【答案】(1)特点: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分化事权。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形成了“三冗”局面,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2)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加;服务设施完备;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如答“商户多、商品种类多”酌情给分)
(3)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理由: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解析】(1)特点:根据材
(?http:?/??/?www.21cnjy.com?)料一中“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等信息,可知北宋地方官制呈现出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分化事权等特点。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地方官制改革对“北宋”王朝的政治、经济等产生的影响。21教育网
(2)表现:根据材料二中“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
(?http:?/??/?www.21cnjy.com?)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有经济职能增强、服务设施完备和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等。
(3)观点:根据材料三中“中国的科技
(?http:?/??/?www.21cnjy.com?)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等信息,可概括得出作者认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这一观点,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发明的发展和应用和宋代历法等方面的成果,可以作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租佃制
(?http:?/??/?www.21cnjy.com?)生产关系、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唐代的户籍制度早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一种城乡分开、有产户无产户区分的新的户籍制度在北宋前期形成。……宋代在籍制度上单独设立城镇户口“坊郭户”。
坊郭户和乡村户户籍以有无常产(房屋及财产)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以常产多少划分为+等以承担赋税及科配(属临时性赋税)。但不少地方常将客户也划分在+等户内。……一等户中有些特别富有的,被称为“极户”“无比户”:高强户”;享有一定特权的‘官户”,也大都在一等户内;而包括官户以及州县的公吏和乡村政权头目中的上户,称为”形势户”,都是租佃制生产关承中的大、中地主,……坊郭客户为城镇介民,多为小商小贩,商业、手工业的雇工、邦工及富户的佣工;乡村客户则主要为佃户、主户的雇工、佣工等。
——摘偏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以客户为立体的流民(年饥或避兵他徒
(?http:?/??/?www.21cnjy.com?)者),是社会治安的一大问题,更是户口统计、户籍管理的一大问题。宋朝规定:“居作一年,即听附籍。”即在一个地方居住一年,即被列入当地户籍,成为当地人口,并承担相应的赋税。……对于房郭流民,宋政府采取对流民进行登记的办法。负责登记的官吏,“每见流民,逐家尽底唤出本家骨肉,亲自当面审问真实人口,填写姓名口数”。流民离开之时,居停住人要主动报告官史,销毁其临时户口。21
cnjy
com
——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6分)
(2)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户籍制度的影响及启示。(10分)
【答案】(1)特点。城乡分开,根据财产区分
(?http:?/??/?www.21cnjy.com?)主、客户和划分户等,具有等级性;百姓按照户等向国家缴纳赋税;只有-定的开放性(百姓获得一定程度上的迁徙自由)被赋予社会治安的职能。
(2)影响:消解了宋代“不抑兼并
(?http:?/??/?www.21cnjy.com?)”带来的冲击,适应了日益普遍化的租佃关系,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宋朝的封建统治:严格的户等划分,形成不平等的社会等级,激化了社会矛盾。启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适时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开的管理办法,增加户籍管理的开放性,实现迁徒自由和居住自由;户籍管理要以便民和利民为原则。21·世纪
教育网
【解析】(1)根据材料一“城乡分
(?http:?/??/?www.21cnjy.com?)开、有产户无产户区分的新的户籍制度……以有无常产(房屋及财产)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以常产多少划分为十等以承担赋税及科配(属临时性赋税)”得出城乡分开,根据财产区分主、客户和划分户等,具有等级性,
百姓按照户等向国家缴纳赋税等特点;根据材料二“客户为立体的流民(年饥或避兵他徒者),是社会治安的一大问题……被列入当地户籍,成为当地人口……采取对流民进行登记的办法”得出宋代户籍制度的开放性及被赋予社会治安的职能.
(2)一问影响根据材料一“主户以常
(?http:?/??/?www.21cnjy.com?)产多少划分为+等以承担赋税及科配(属临时性赋税)……乡村客户则主要为佃户、主户的雇工、佣工”结合对宋代“不抑兼并”政策的冲击及对基层统治的作用进行阐述,同时应看到户等划分对社会矛盾的激化作用;二问启示可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城乡户籍管理、是否便民利民进行阐述。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完颜阿骨打称帝前,顺应女真族历
(?http:?/??/?www.21cnjy.com?)史发展趋势,于1114年改造原有的社会组织。突破血缘关系,规定以户为计算单位,以300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这是“壮者皆兵”“兵民合一”的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是一种“寓兵于民”制度。战时出征,自备武装粮饷,是征兵制在人类社会早期的一种反映。这种制度既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又兼顾了新贵族利益,为整个国家开创了稳定的系统管理体系。
——摘编自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等
材料二
完颜阿骨打是一名特
(?http:?/??/?www.21cnjy.com?)别无情,才能出众的军事将领。他善于抓住对手因指挥失策、组织涣散等因素造成的机会来取得军事胜利。1117年以后,他又以一个才智出众的战略家面貌出现,那正是辽金的双边关系为包括宋在内的三国关系所取代之时。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概括猛安谋克制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分析猛安谋克制的历史作用。(8分)
【答案】(1)特点: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兵民合一(或寓兵于民,或全民皆兵)。
(2)作用:保持了女真族的历史传统,又兼
(?http:?/??/?www.21cnjy.com?)顾了军功新贵族利益;提高了军事实力;开创了辽政权稳定的管理体系;促进了女真族社会的发展;为灭辽和北宋奠定了基础。www.21-cn-jy.com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
(?http:?/??/?www.21cnjy.com?)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猛安谋克制的特点基本可以照抄材料,即材料的第三行和第四行——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是一种“寓兵于民”制度。
(2)材料一的最后一句话“这种制度既
(?http:?/??/?www.21cnjy.com?)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又兼顾了新贵族利益,为整个国家开创了稳定的系统管理体系”可以直接作为猛安谋克制的历史作用的答案,而结合材料二则可以得出猛安谋克制的另一个历史作用:为灭辽和北宋奠定了基础,此类问题结合材料给回答即可。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