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6.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6.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0-13 20:2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练习
第2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只蜜蜂嗡嗡地吵你迎面飞来,你要形成对它的物像和视觉才能看到,物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A.大脑皮层和视网膜
B.视网膜和小脑
C.视网膜和大脑皮层
D.脑干和视网膜
2.青少年长时间玩电脑手机易造成近视,近视的主要原因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①晶状体曲度过大
②晶状体曲度过小
③配戴凹透镜
④配戴凸透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听觉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和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依次是(

A.耳蜗、前庭
B.鼓膜、耳蜗
C.鼓膜、听小骨
D.听小骨、耳蜗
4.参照下图分析判断:“遇到巨大的声响迅速张口以免被震破的、将鼓膜的震动传到内耳的、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依次是


A.①②③
B.⑤①③
C.③④②
D.④②⑥
5.下图是人眼球结构示意图,视物时,来自物体的光线在眼球内成像的部位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6.
学校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下列对眼球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黑眼珠”主要是由虹膜决定的
B.通过调节瞳孔大小可以使自己在明、暗处都能看清物体
C.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晶状体曲度过大,造成近视
D.脉络膜白色坚韧,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作用
7.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画的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其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乙和丁
8.每年春节刚过时,那鞭炮齐鸣的声音好像还在我们的脑海中回响。下列关于听觉的形成顺序中,正确的是(

①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②听小骨
③外耳道
④大脑皮层的听觉能区
⑤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
⑥鼓膜
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
9.
眼球中哪个结构发生改变,且不能恢复原状,会造成近视眼(

A.角膜损伤
B.晶状体变凸
C.瞳孔缩小
D.视网膜脱落
10.
分析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图示判断,此人可能患有远视眼
B.此人需要通过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C.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是成像的部位
D.长期近距离看电脑可能导致眼睛发生如图变化
11.
如图所示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为近视眼,应用凹透镜来矫正
B.图(a)为远视眼,应用凸透镜来矫正
C.图(b)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来矫正
D.图(b)为远视眼,应用凹透镜来矫正
12.
视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A.物体反射的光线→晶状体→玻璃体→角膜→瞳孔→视网膜
B.物体反射的光线→瞳孔→玻璃体→角膜→晶状体→视网膜
C.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瞳孔→玻璃体
D.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13.
某人失聪,经检查耳的结构是正常的,那么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A.鼓膜
B.耳蜗
C.听小骨
D.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14.
如图是眼球的结构及成像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的是近视眼成像
B.视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C.该眼可佩戴凸透镜加以纠正
D.正常眼形成的物像应落在③上
15.
鼓膜的作用是(

A.接受振动,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
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
C.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传递
D.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
16.
人耳能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外耳道
17.
在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迅速张开口,这样做的好处是(
)
A.防止声音入耳
B.使鼓膜内侧气压大于鼓膜外侧气压
C.防止灰尘入耳
D.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18.
人耳中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位于(

A.外耳道
B.耳蜗
C.鼓膜
D.前庭
19.
有些同学骑车时喜欢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这样不仅为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
),使听力渐进式减退。
①外耳道
②鼓膜
③听小骨
④耳蜗
⑤听觉神经
⑥听觉中枢
A.①②
B.②⑤
C.②④
D.③⑥
20.
中国人是黄皮肤黑眼睛,欧洲人是白皮肤蓝眼睛,决定眼球颜色的结构是(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虹膜
21.
看书约1小时,向远处眺望几分钟,这样可以预防近视,其原因是(

A.使调节瞳孔的肌肉休息
B.使视神经休息
C.使调节晶状体的肌肉休息
D.使视觉中枢休息
22.
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A.虹膜和角膜
B.巩膜和角膜
C.巩膜和虹膜
D.角膜和瞳孔
23.
某学生掏耳垢时,不小心戳坏耳朵中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
)
A.外耳道
B.鼓膜
C.咽鼓管
D.半规管
24.
某失聪病人经检查,发现耳的结构并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

A.听觉神经
B.鼓膜
C.耳蜗
D.听小骨
25.
如图所示耳的结构,下列关于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2]造成损伤
B.晕车与[4]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C.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26.
下列关于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鼓膜能够接受外界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B.与远眺相比,近距离看书时晶状体曲度更大
C.进入黑暗的山洞中,人的瞳孔会扩大
D.晕车和晕船与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有关
27.在晚上,遇突然停电时,你会感觉眼前一片漆黑,过一会又隐约能看见一些东西,此过程你的瞳孔变化为


A.不变
B.由大变小
C.由小变大
D.无法判断
28.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下列有关视觉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电影院出来到明亮的阳光下,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
B.一朵花放射的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一瞳孔一晶状体一玻璃体一视网膜
C.听课时,看黑板再记笔记需要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D.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
29.
下列有关眼、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B.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物体时,物像落到视网膜前方
C.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D.由远眺转为看书,晶状体的曲度由小变大
30.
聆听音乐,感受旋律,让耳朵带你旅行。下列关于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2]
B.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
C.晕车与[4]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D.错误用药致聋可植入人工耳蜗重新听见世界
二、综合探究题。
31.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原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是一位渐冻症患者。渐冻症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患者运动功能
障碍但感觉正常,肌肉会逐渐萎缩和无力。请据图回答问题: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它由胞体和________组成。
(2)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构成传出神经,负责将神经冲动传至[e]________。渐冻症导致的腿脚不灵便,可能与[_______]传出神经结构异常导
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有关。此现象说明完整的________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3)张定宇一听到急救铃声响起,不顾劳累,马上迈着蹒跚的步伐冲向急救室,这属于_____反射。感受到声音刺激后,耳蜗听觉感受器传
导的神经冲动最后在大脑皮层的________产生听觉。
32.
每年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遵守交通规则应成为我们的行为规范。请据图,结合所学生物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准则,在城区内行车要做到礼让行人,少鸣笛,车辆的“鸣笛声”会刺激甲图一定的区域内的听觉感受
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
]_____传递,最终在乙图
A处形成听觉。
(2)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属于_____反射,形成视觉的感受器位于丙图上,红灯发出的光线主要经过丙图[
]_____的折射,最终在___
__形成物像。
(3)当救护车停在远方再缓缓向你开过来的途中,③的变化是________。
(4)某司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他能缩手也有痛觉,其产生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__________(请用乙图和丁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5)某人在行车的过程中突然尿急只能有意识的憋尿,请写出有意识的憋尿反射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能够有意识的
憋住尿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下课铃响了,你匆匆地跑出教室,直奔食堂,你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了馒头的温热……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7]角膜,再经过[6]晶状体的折射,刺激了[3]_____上对光敏感的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
动通过[4]_____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相关神经中枢,形成视觉。你能看清同餐桌的同学吃饭,也能看见远处的同学在吃饭,主要是由于眼球中__
___(结构)的调节作用。
(2)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
]_____的振动,刺激了[
]_____
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
]___
__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相关神经中枢,形成听觉。
(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_____形成的。
34.
人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身体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请结合笑笑同学乘坐公交车去学校参加期末考试的经历,
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笑笑坐在公交车上,远处的树木和近处的行人都能看清楚,这是由于人的眼球能够通过调节甲图所示[_____]_____的曲度,使远近物体
形成的物像能清晰地落在_____
([]内填图中序号)。
(2)坐在笑笑旁边的一位同学戴着近视镜,近视镜属于_____(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
(3)笑笑想起了生物课上做的有趣的小实验﹣﹣膝跳反射。乙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将图中字母进行排序,以表示该反射过程中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提示:从a点开始):_____。
(4)“xx学校站到了”,听到提示音笑笑立刻起身准备下车,这种反射属于_____反射
(选填“简单的”或“复杂的”),这个反射要有大脑皮层
中人类特有的_____中枢参与才可完成。
35.
节能减排,绿色出行。2020年9月22日(世界无车日),连云港市开展以“低碳生活
绿色出行”为主题的城市无车日活动,树立绿色出行理念。人在骑车时需要各种系统协调才能完成。请据图回答问题:
(1)骑车时看到一辆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中[
]_____的调节作用,使物像落在[
]_____上,最终在_____形成视觉。
(2)驶入黑暗的隧道时,眼睛的瞳孔会_____;行驶到路口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_____,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_____内(填字母)。
(3)由于骑行不稳,⑨受到碰撞引起膝跳反射,请写出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⑨→__
___→⑧。
(4)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加快骑行,引起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增大等一系列反应,出现这些反应主要依靠了_____系统和___
__的调节作用。
36.
甲图是人眼的结构示意图,乙图是缩手反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眼中有折射光线的结构[
]________,小丽不注意保护视力,眼睛变成了近视眼,需要佩戴________
透镜矫正。
(2)图乙中[c]代表的结构是________,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________。
(3)请写出图乙反射传导的完整途径(用图中字母及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若结构[b]受损,当人手被钉子扎到时,人体能不能产生缩手反射?________
37.
今年第二十五届“全国爱眼日”,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1)眼是重要的视觉器官。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①]________、[④]晶状体和[⑨]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在[
]________上形成物象,其上对光
线敏感的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⑧]________传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正常的眼球中,多个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以保证清晰的看到物体。如从光亮处移至黑暗处时,瞳孔会________;由远及近瞳孔会
__________。人的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睫状体能调节_______的曲度大小。
(3)不良的用眼习惯,如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上网玩游戏等会导致近视。右图中,表示近视成像情况的是图________,表示矫正近视方法的是图________。
(4)专家指出,全球视力异常患者中约有80%是可以通过预防和控制而避免的。关于近视的预防,你有哪些好的措施和建议?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第2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练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B
A
D
B
C
B
D
A
D
D
C
D
序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C
D
C
C
B
A
C
A
C
D
A
B
二、综合探究题。
31.
神经元(或“神经细胞”);突起(或“树突和轴突”);效应器;d;;反射弧;条件(或“复杂”);听觉中枢
32.
4听神经;条件;③晶状体;视网膜;由小变大;a→b→c→g→A;a→b-c-g→A→f→c→d→e;非条件反射受大脑的控制
33.
视网膜;视神经;晶状体;鼓膜;②耳蜗;③听觉神经;大脑皮层
34.
②;晶状体;视网膜;凹透镜;a→e→d→c→b;复杂;语言
35.
①晶状体;③视网膜;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放大;条件反射;A;⑦→B→⑥;神经;激素
36.
2晶状体;凹;神经中枢;a感受器;a→b→c→d→e;不能
37.
角膜;【⑦】视网膜;视神经;变大;变小;晶状体;甲;丙;(4)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