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芣苢》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中国文学之“祖”。读《诗经》,你会有一波又一波的惊喜,你会发现,你学过的那么多唐诗宋词,你用过的那么多词语典故,你听过的那么多名字,原来很多是出自这里。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化常识。
2.诵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3.分析诗歌,积累《诗经》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文化常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________,收集了________至________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________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________。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文化常识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________”,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至汉武帝时,《诗经》被________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的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_____,_____,________”是按音乐和内容不同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分类。
四言诗:
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
写作背景
《周南.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应是社会比较清明、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们尚能安居乐业的周公时代的作品。
解题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明确字音
芣苢( ) 掇 ( )
捋 ( ) 袺 ( )
襭 ( )
划分节奏,标划重音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词语积累
①采采:_________ ②薄言:__________
③有: __________④掇: __________
⑤捋: __________ ⑥袺: ___________
⑦襭 : __________?
整体感知、内容概括
本诗通过哪六个动词的变化,表现了古代女子采芣苢时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也从侧面烘托出了采芣苢的女子朴素、自然之美。
课堂探究1
1.《芣苢》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全诗重章复沓,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感。
课堂探究2
2、《芣苢》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用什么传统手法表现出来的?
赋。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此诗直叙其事,通过妇女们的动作写出了采集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
课堂探究3
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②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课堂探究4:
(1)《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芣苢》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3)《芣苢》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课堂探究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耕者 苏 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请对本诗的颈联作简要赏析。
1、侧面描写:用妇子前来探看和取悦,侧面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
2、运用拟人的修辞,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作了铺垫。
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芣苢(fú?yǐ) ??拾掇(duō) ?场圃(pǔ)
B.捋袖子(lǚ)?????袺(jié)???????赋诗(fù)
C.襭(xié)????????阴霪(yín)?????怜汝(rǔ)
D.大雅(yǎ)???????仓廪(lǐn)?????依赖(lài)?
达标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采采芣苢 ??????采采:茂盛的样子
B.薄言掇之????????掇:拾取,摘取
C.薄言袺之????????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D.薄言襭之????????襭:采摘
达标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中,“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它或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阿
达标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芣苢》一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B.《芣苢》全诗通过“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在重章复沓中展现出劳动妇女从采摘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及愉悦欢快的心情。
C.《芣苢》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此诗采用赋的方式,直叙其事,通过妇女们采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
D.《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