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对他是怎么评价的呢?
导入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 、“七子”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风骨
曹操、曹丕、曹植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诵读全文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眼:忧
思考
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都有哪些忧思?
一忧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苦短、转瞬即逝
(比喻)
二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贤才难得
(引用《诗经》)
明明如月
(比喻)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想象)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典)
三忧
功业未就
小结
人生苦短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统天下
英雄的慷慨悲歌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南方“孙刘联盟”虎视眈眈,统一天下的大业久久不能实现,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
修辞手法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用典的作用:
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拓展思考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戏曲中的曹操形象
历史中的曹操画像
拓展思考
《短歌行》中透露出的曹操形象与传统的评价存在极大反差的原因:
小说体裁因素
《三国演义》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
历史上民族关系因素
宋朝的民族关系紧张;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 ,人心思汉。
三国戏和评话本的人民创作性因素
反对“暴君”、“奸相”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
《三国演义》作者因素
尊奉儒家朱熹的体系,未遵循司马迁的体例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8、《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全诗。
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
鉴赏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情感的技巧。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