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近似值
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学习的,例13通过一个简单的购物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而应该用“去尾”的方法求得近似值。随后的“试一试”则通过乘船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有时还需要用“进一”的方法取近似值。这样,通过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而“练一练”第一题仍然让学生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明确:通常情况下,还是应该用“四舍五入”法。让学生对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和“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和“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并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出示情境:小红去超市买东西,每千克话梅39.8元,买了0.543千克。
⑴按理需要付21.6114元,为什么单据上写着21.61元?(钱要自动保留两位小数,因为钱最多只能精确到分)
⑵保留两位小数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四舍五入)
⑶她带了30元钱,营业员阿姨为什么找给她8.4元?(生活中已经不用“分”了,钱保留了一位小数)
⑷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生活实际来确定。板书:生活实际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在生活实际中求商的近似值。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1、教学“去尾法”
出示情境:例8图
⑴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求小组成员的帮助,迅速在组内交流,实在解决不了的,把问题记下来,留着大家一起交流。
⑵交流:生1:能买7个
生2:能买6个
⑶同学们为什么都自觉地想到把商保留整数?(因为买足球不可能买零点几个,只能一个一个地买)
明确:这一题不能保留小数,而要保留整数。(板书:保留整数)
⑷保留整数到底是几呢?
明确:因为买7个足球要315元,超过300元了,所以买不到7个,只能买6个。
板书:≈6(个)
⑸在这里,我们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你想给这样的方法取个什么名字?(板书:去尾法)
⑹提问:这里的“尾”是指什么?(表示商里的小数部分)
⑺那么竖式计算需要算到哪一位呢?根据学生需求一步步擦去板书
明确:不管小数部分是几,都要把它舍去,除的时候只要除到个位就可以了。
⑻观察竖式,在这里,商6表示什么?余数30呢?
明确:30表示买6个足球后余下30元,已经不够再买一个足球了,再次验证只能买6个。
⑼所以去尾法的尾还可以表示?(除到个位上的商以后所得到的余数)
⑽真不错,上节课我们用的是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而这里的近似值却不符合四舍五入的情况,这是为什么?(是由生活实际决定的)
⑾、小结:看来有些题目求商要根据生活实际确定,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合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这时,我们要自觉地保留整数,在竖式上我们只要除到个位就够了,不用继续往下除,横式上也只要直接写整数。
2、教学“进一法”
⑴、出示“试一试”的图画,让学生说说图意。
⑵、让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⑶、就板演题进行交流,必要时可以让同桌讨论:商到8,余6,还要不要再除了?使学生明确:在这里,只要有余数,不管余下来几个人,都只能再乘一次船,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往下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加1就可以了。
⑷、小结:像这样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板书“进一法”)
⑸、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提问:这一题跟刚才一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让学生明确:
①两种方法都是题目中并没有要求,而是我们根据生活实际自觉地取了商的近似值,并且都是保留整数。
②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
③第一种情况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舍去,所以叫“去尾法”;而第二种情况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在商的个位上加上1,所以叫“进一法”。
三、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各题应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
1、一辆卡车载重量4吨,13.6吨货物至少要几次才能运完?
2、做一个奶油蛋糕要用7.5克奶油。50克奶油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这样的蛋糕?
3、幼儿园买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4、每套衣服用布2.2米,3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5、小芳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9千米,骑车的速度是64.8千米,骑车的速度是步行的几倍?(得数保留整数)
如果时间够做一做1、4、5题。
交流中使学生明确:
①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应该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②用“去尾法”“进一法”解决问题时只需要除到个位,“去尾法”不管余数是几都要舍去,“进一法”不管余数是几都要往个位进1。
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可以把这几题分成三类: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观察去尾法和进一法中的问句,有什么区别?(去尾法问的是最多,进一法问的是至少)
“3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没有出现最多呀?(可以添进去)
小结:真好,今后我们在做题时可以巧妙地通过问句来确定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和上节课学的四舍五入法有什么区别?
四舍五入法一般是题目提出要求;去尾法和进一法是自己根据生活实际取近似值。
用四舍五入法时要比要求的多算一位;去尾法和进一法都只要除到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