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律 长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9-29 16:36:36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七 律 长 征
四渡赤水
七律知识知多少?
结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押韵
我读《长征》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wēi yí
pángbó
mín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难”三个字怎么理解
远征:行程之远,
时日之长
难:牺牲之大,
经历之苦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绵延不断
形容巍峨高大
对偶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理 解
理 解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颔 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夸张
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上承“万水”二字
颈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
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大渡桥横铁寒”: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更喜岷山千里雪,
承上启下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尾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受。
小结: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 红军 的光辉战斗 ,热情洋溢地 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 和 ,充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 和 。
艺术特色: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2、夸张手法的运用
概括了
长征
历程
歌颂了
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显示了
生命力
战斗力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什么?
通过对长征的了解和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有人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次新的长征,你对这句话又是如何理解?课外写一篇心得笔记。
写一写《七律 长征》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
2、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背诵全诗;
3、学习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4、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过程与方法: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领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重点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包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手法的运用,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法指导:反复诵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老师点拨,解决疑难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作者简介(回顾复习)
《七律 长征》的作者是 ,字 ,笔名子任。1893年12月生, 人 。
他是新中国第 代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 、 和 。本诗选自 。
熟悉体裁(七律知识知多少)
律诗是与 相对而言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由 句组成,两句一联,依次是 联、
联、 联、 联。它有格律要求。一般 、 、 、 句押韵
句和 两句对偶。
3、写作背景(学生从所学历史教科书中或查找资料谈谈长征的原因及写作本诗的背景)(见投影)
4、反复诵读,解决字词音义
字音 逶迤 磅礴 云崖 乌蒙
更喜 岷山 开颜
多音辨析 磅: (一磅) páng(磅礴) 尽: (尽管) (尽开颜)
   横: (横竖) (蛮横)
字义 磅礴:
逶迤:
万水千山:
开颜: 云崖:
走泥丸:
二:课堂进行时·研讨
朗读,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或看视频朗读,再采取自由读、集体读、竞赛读等多形式朗读。
提示朗读节奏(见投影)
赏析诗句
(1)首联大意是什么?在全诗起到什么作用?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2)颔联大意是什么?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3)颈联里的“暖”“寒”二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尾联的“喜”从何而来?为什么要用“更”来突出“喜”?“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3、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三:深入探究
1、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那作者又为什么要在诗中说成是“三军过后”?(讨论)
2、师生互动分析结构
四:当堂训练·巩固
1、点明全篇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强化主题,升华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
2、这首诗高度概括而又艺术地反映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它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 ,请仿照下面对第一幅画面的概括方法,简洁的概括出另外四幅画面。
腾跃五岭
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它描绘出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今天,我们已经远离长征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但是长征精神却是需要我们永远发扬的。
课后作业:背诵全诗
同步练习
1、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2、下列各选项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听到我班被评为文明班级的消息后,全班同学笑逐颜开。
B、罪犯十分狡猾,有丰富的反侦察能力,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
C、在新的形势下,我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D、红军战士以无坚不摧的勇气,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羸得了长征的胜利。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动的。
B、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是进一步搞好学习的前提。
C、谁也不能否认这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D、同学们都用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抗洪英雄。
4、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 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 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6、阅读下面的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找出诗中押韵的几个字: ,押的韵是 。
(2)“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
(3)本诗哪些句子是直接抒情?哪些句子是情景交融?
(4)这首诗围绕“不怕”“只等闲” “喜”“开颜”等词语,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表达了作者 的精神。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忆秦娥 娄山关(1935年2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娄山关是遵义的屏障,红军浴血奋战一天攻克此关,几天后遵义会议召开。
(1)“忆秦娥”是 ,“娄山关”是 。
(2)上阕写景,从触觉写西风的 ;从视觉描写了 和 ;从听觉描写了 、 和 ;渲染了战斗前 的气氛。
(3)下阕抒情,情景交融。第l句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第2句写登上娄山关所见之景,景中含着诗人 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活泼轻快 B.悲壮沉郁 C.慷慨激昂
(5)用一句话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学后记:七律 长征
创新提问
请欣赏上面图片,想想看,他们那些人是在旅游吗?为什么?
轻松入门
1.这首诗生动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面,这五幅画面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律 长征》的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押________韵。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逶( )迤( ) 磅( )礴( ) 岷( )山
4.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藤细浪_____ 云涯暖_____
5.下列各选项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听到我班被评为文明班级的消息后,全班同学笑逐颜开。
B.罪犯十分狡猾,有丰富的反侦察能力,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
C.在新的形势下,我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D.红军战士以无坚不摧的勇气,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羸得了长征的胜利。
6.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动的。
B.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是进一步搞好学习的前提。
C.谁也不能否认这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D.同学们都用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抗洪英雄。
7.语文考试顺利结束后,假如你的家长不停的询问你考试的情况,你既想让家长放心,又想赶快转入下一场考试准备,这时,你应该怎样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8.阅读下面的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找出诗中押韵的几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韵脚是_____________。
(2)“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哪些句子是直接抒情?哪些句子是情景交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矛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围绕“不怕”“只等闲” “喜”“开颜”等词语,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忆秦娥 娄山关(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娄山关是遵义的屏障,红军浴血奋战一天攻克此关,几天后遵义会议召开。
(1)“忆秦娥”是___________,“娄山关”是___________。
(2)上阕写景,从触觉写西风的___________ ;从视觉描写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从听觉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渲染了战斗前的___________的气氛。
(3)下阕抒情,情景交融。第l句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情怀,第2句写登上娄山关所见之景,景中含着诗人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活泼轻快 B.悲壮沉郁 C.慷慨激昂
(5)用一句话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基础—答案】
1、【答案】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答案】难、闲、丸、暖、寒、颜,an
3、【答案】wēi , yí, páng, bó, mín
4、【答案】藤应为腾,涯应为崖
5、【答案】C
【详解】“见异思迁”含贬义,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6、【答案】A
【详解】A句为三重否定句,三重否定表否定,表达的意思与客观事实不相符。
7、【答案】难、闲、丸、暖、寒、颜,an
8、【答案】跨越万水千山,在红军战士眼里看得极为平常。
9、【答案】首联直接抒情,其余各句情景交融。
10、【答案】不矛盾。 这里运用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军战士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11、【答案】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12、【答案】词牌名,题目
13、【答案】寒冷猛烈,洁白的霜色和早晨的残月,大雁的呜叫、细微的马啼声、压抑的军号声,紧张肃穆
14、【答案】战后豪迈悲壮,遥望前途的那种坚定而又凝重
15、【答案】B
16、【答案】略(扣住诗词谈感想,感想真切即可)
17、【答案】示例:爸爸:您放心吧,考得还可以,我要准备下面的考试,等考试结束后,再给你详细说说,好吗?
【练能力—答案】
1、【答案】不要不懂装懂或者不懂装懂会闹出笑话。
【详解】这个寓言故事的意思是:北方人从来没有见过菱角,但他硬说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概括寓意要准确理解故事的含义。
2、【答案】英国科学家用纳米碳管组成的纤维织成了“纳米绳”。
【详解】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可通过寻找中心句的方法寻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