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葛旭芳 顺义区港馨小学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认识钟表》
学科 数学 学段 低段 年级 一年级上
相关 领域 时间教学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教材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本节课,我将以此为指导,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学看钟表”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让学生将认钟表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本单元我分2课时完成,本次说课为第一课时。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看钟表并不陌生,他们会结合自己经常做的一些事,如:看动画片的时间,每天起床的时间来记忆和应用时间.个别同学甚至可以准确地说出时刻,但大多数同学还不能达到这个水平。为了更准确的把握教材,更全面的了解学生,作到因材施教,我对本班26名同学进行了前测调研:
具体情况如下:
我的思考:通过前测,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钟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生活实际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那么这节课我们到底还能承载些什么?
能承载的可能是学生对整时、半时的掌握?还可能是准确的动手操作?再远一点可能是对珍惜时间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悟?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 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3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半时”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出示谜语:小小骏马不停蹄,日夜奔跑不喊累,
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提问:喜欢和钟表交朋友吗?它们又有什么用处啊?
(三)教师总结: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提醒人们做事。
板书:学看钟表
二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 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2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3 同桌动手指一指时针和分针
(二)学看整时
1 出示:“神舟五号”发射图,并出示‘9时’钟面。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几时吗?
2 指导学生说出读表方法。
3出示这样二幅画面:同桌先说一说---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让他们同桌之间先练习一下,想好了再说。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4出示主题图:归纳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5 出示:12时钟面
6动手操作:看电视拨钟表
(四)认识半时
1 演示由整时到半时的操作过程
2 学生说认半时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教师引导,让学生逐步感知半时。)
3 出示图片:学习认识半时的方法
4出示主题图:归纳 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5动手操作:拨上学和放学的时间
(四)对比整时半时
1出示整时钟面:
2出示半时钟面;
3归纳;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三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及时反馈课堂学习效果,我设计了三个练习来作为学习效果评价,并以此检测本课目标的达成度。
(1)判断对错(2)找朋友 (3)写出过两小时的时刻
四 归纳总结,感悟提升
(1)教师出示课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 教师总结:
(3) 作业:快乐的星期天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操作部分:练习题: (1)判断对错(2)找朋友 (3)写出过两小时的时刻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一、基于课前调研,因学定教。 课前的测评,让我掌握了学情,采用“点拨学生自学整时,引导观察重学半时”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实效。
二、让学生“动”起来,以高涨的情绪参与教学。
在教学半时时,采用了教师拨,学生观察的方法。在师生共同合作下完成对半时的感知,突破了难点。通过设计看画面拨钟表、说情节拨钟表等活动,不仅激发了兴趣,更促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思考、表达和交流。
三、贴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与生活实际联系,体现新课程理念,真正了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