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测试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假如你和小华同时登上月球,你们俩之间可以直接面对面谈话,而不需要其他设备
C、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
D、中考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4.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
5.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发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 “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6.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学校在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时,会拉响警报。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
是因为它的(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美 D.节奏快
8.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9.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 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0.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二.填空题
1.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出声音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 引起的。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 过程中减弱噪声。
2.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靠声音的 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音调/响度/音色)。
3.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4.如图6所示,用一张硬纸片拨动木梳的齿,能听到卡片由于 而发出的声音,用相同的力显著改变拨动木梳齿的快慢,能够听出卡片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或“音调”)
5.交通噪声是城市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下中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 和 控制了噪声。
6.如图上右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8.比较老黄牛的“哞哞”叫声和小老鼠的“吱吱”叫声;老黄牛叫的音调 ,响度 ;小老鼠叫的音调 ,响度 .
9.小王喜欢唱歌,看看如图测4-4所示的这段歌谱,这是小王最喜欢的一首歌《托起明天的太阳》中的一段:小王唱到 字时音调最高,唱到 字时响度最大,如果换小陈来唱,他俩的 是不同的.
10.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全品高考网! )。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
三.简答与计算
1.几个同学一起做“土电话”实验
(1)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响度的声音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声音的响度小,而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响度就大些,这一现象说明 ;
(2)如果在使用土电话通话时,第三位同学用手捏住线上某处,则听者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第三位同学捏住了线,使线停止了 ;
(3)如果在使用土电话通话时,使线处于松弛状态,听者也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说明拉紧的棉线比松弛的棉线 (填“善于”或“不善于”)传播声音.
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3)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例如:
.
3..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测4-8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
(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
(3)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轮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在脸颊上贴了一下,大叫一声,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报海上的风暴呢?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学依据是什么?
图测4-8
2011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测试答案
一.1.【答案】D2.【答案】D3.【答案】C4.【答案】B5.【答案】B 6.【答案】C7.【答案】B8.【答案】B9.【答案】C10.A
二.1.【答案】振动 传播2.【答案】音色 响度 3.【答案】300 能 4.【答案】振动 音调5.【答案】声源 传播过程中6.【答案】下面7.【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8.答案 低;大;高;小9.答案:已;响;音色10.【答案】(1)高于20000 HZ
(2)能量
(3)真空不能传声
(4)3000
三.1.答案: (1)材料不同传声效果不同 (2)振动 (3)善于 2.答案:(1)ABC;ADF或AHI;80;1.02 (2)选 E材料,先拨动较松琴弦,观察其频率的高低;再拨动较紧的琴弦,观察其频率的高低;换H、I材料重复上述实验 (3)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3.答案:(1)用超声波(声呐):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 (2)S=vt=1530m/s××0.6s=459m (3)远处发生风暴产生次声波,次声波传播速度比风浪速度快得多,并引起气球的振动,这振动在传播时能量损失少,因而气球碰到脸上人感觉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