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8.3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8.3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9-29 20:2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8.3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
【学习目标】 第1课时
1、通过画图、操作、实验、观察等数学活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SA、AAS”, 能初步应用它们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在运用判别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SA、AAS”, 能初步应用它们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习难点】ASA公理和AAS推论的综合运用。
【课前准备】直尺、圆规、半圆仪
【教学方法】探究法
【预习学案】
等级 评定人
一、课前预习(学生提前预习,然后学习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抽查情况:
任务一: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
根据课本P28“实验与探究”的问题,进行画图、操作、实验、观察等数学活动得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
解答过程(1): (2): (3):
(4)结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
可简单写为:“ ”或“ ”
任务二: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
1、【例】已知:如图,∠ADB =∠DBC ,∠ABD =∠CDB
(1)△ABD与△CDB中有相等的线段吗?
(2)△ABD与△CDB全等吗?为什么?
(3)△ABD、△CDB中∠A 与∠C相等吗?为什么?
(4)若已知:∠A =∠C ,∠ABD =∠CDB,△ABD与△CDB全等吗?为什么?
2、由(4)的结论可得: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的推论:
可简单写为:“ ”或“ ”
二、预习检测: 完成课本29页练习。(在右边画出1、2题的图形)
1、第1题书写步骤: 解:全等,理由如下: 2、 写出第2题书写步骤:
在△ABC与△ABD中,
∵ , ,
∴△ABC≌△ABD
三、预习质疑
【课堂实施】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有一位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也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为了从上课的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通过现实生活的实例入手,通过探索活动,帮助学生深入本节的内容学习,引导学生“动”起来。)
(二)预习交流
结合预习学案,进行预习交流,其过程为:
(1)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2)学生板演预习答案:
(3)师生共建疑难解答:
(任务二)1、【例】已知:如图,∠ADB =∠DBC ,∠ABD =∠CDB
(1)△ABD与△CDB中有相等的线段吗?
(2)△ABD与△CDB全等吗?为什么?
(3)△ABD、△CDB中∠A 与∠C相等吗?为什么?
(4)若已知:∠A =∠C ,∠ABD =∠CDB,△ABD与△CDB全等吗?为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要分工合作,确保四人中互帮互助,知识共建。
(三)精讲点拨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
应用格式: ∵∠1=∠2,AC=AE,∠C=∠E
∴△ABC≌△ADE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注意区别“对应边和对边”
师生共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SA、AAS”
(巩固所学知识,加强解题训练。通过对函数性质的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为后面小结打下基础。)
(四)拓展反思
如图 已知 ∠1=∠2,∠C=∠E,AC=AE试说明 △ABC≌△ADE
(利用本题训练学生初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同时强调解题格式)
(五)系统总结
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 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最后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得分 评定人
【达标测评】(共10分)
1、(必做)已知:如图, AC,BD相交于点O,∠A =∠D,AB=CD,
(1)图中两对相等的角分别是 .
(2)△ABO与△CDO全等吗?为什么?(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
2、、(必做做)已知: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 BE,CD是△ABC的高,
试说明△BCD与△CBE全等。
3、(选做)如图,AB,CD相交于点O,AD=CB,请你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OD≌△COB.你补充的条件是 .
 
A
D
O
C
B
A
D
E
C
B
A
D
O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