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节
水循环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课时)
课程引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李白《将进酒》
思考:
黄河之水“天上来”什么意思?奔流到海后真的“不复还”吗?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黄河流域示意图
水循环的过程
1
黄河源流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流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500千米,其上中游分界处是河口,中下游分界处是孟津,主要支流上游有湟水、洮河,中游有汾河、渭河,注入海洋:渤海。
以黄河为例探究水循环的过程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黄河流域示意图
水循环的过程
1
读图思考:
1.从黄河发源到东流入海都涉及到哪些水体?
以黄河为例探究水循环的过程
涉及到大气水、生物水、河流、湖泊、地下水、冰川和积雪和海洋水等水体。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黄河流域示意图
水循环的过程
1
读图思考:
2.黄河水东流入海的动力是什么?黄河水日夜不停的东流入海为什么不会枯竭?
以黄河为例探究水循环的过程
东流入海的主要动力是重力(内因)和太阳辐射(外因)。不会枯竭,是因为得到持续不断的补给。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黄河流域示意图
水循环的过程
1
读图思考:
3.黄河都有哪些补给来源?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什么?
以黄河为例探究水循环的过程
黄河源头主要有高山冰雪融水;流程中不断有支流汇入、还有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湖泊水等补给来源。其中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来源。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黄河流域示意图
水循环的过程
1
读图思考:
4.你能不能绘制黄河水循环过程的示意图?
以黄河为例探究水循环的过程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的过程
1
读图思考:
1.左图与你绘制的黄河水循环示意图相比有何区别?
2.图中涉及到哪些圈层?
3.概括水循环主要环节和概念?总结水循环产生的原因(动力)?
概念:水循环是指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
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岩石圈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的类型
2
读图思考:
1.如果从海洋出发再回到海洋算是完成一次循环,那么图中的水循环可以按照发生的空间范围分成几种类型?
2.每种类型有何区别?
可以分成海陆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两种类型,海陆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广、环节多且复杂。海陆间循环可以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海上内循环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
水循环的类型
2
塔里木河概况
塔里木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发源于天山山脉及喀喇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穿过阿克苏、沙雅、库车、轮台、库尔勒、尉犁等县(市)的南部,沿最后流入台特马湖。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千米。全长2179千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
水循环的类型
2
读图思考:
1.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的水从哪儿来?最终又到哪儿去了呢?
2.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都有哪些环节?图中的绿洲在这一循环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3.你能不能绘制出塔里木河流域水循环的示意图?
塔里木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除此之外还有山地降水和地下水等,最终注入到内流湖中不断蒸发和下渗。主要环节有蒸发、下渗、降水等。绿洲植物一方面通过吸收地下水生长,另一方面通过蒸腾作用向大气中输送水汽。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的类型
2
读图思考:
1.按照发生的空间范围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属于那种类型?
2.这种水循环都有哪些环节?有何特点?
陆地内循环,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凝结、降水;陆地内循环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水循环的类型
2
完成表格并思考:
我们说海陆间循环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意味着什么?
类型
发生范围
主要环节
是否封闭
携带水量
能否补给陆地淡水资源
海陆间循环
海洋和陆地之间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下渗等
是
较大
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内循环
陆地内部
蒸发、蒸腾、降水等
否
小
对水资源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海上内循环
海洋内部
蒸发、降水
否
最大
不能
我们认为地球上总的水量是不变的,从长期来看,其中海水蒸发的数量等于海上降水的数量加上陆地径流汇入的数量之和,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量是保持动态平衡的。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
读图思考:
说出图中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方式,图中人类的活动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一环节?
图中的利用方式分别为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引水灌溉,主要影响的是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同时也会对下渗、蒸发、地下径流等环节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江三峡大坝
南水北调中线引水渠
宁夏引黄灌溉水渠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
读图思考:
从人类影响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降水: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热(雨)岛效应,导致暴雨出现几率增加。
下渗:城市地面硬化,下渗减少。
地下径流: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
地表径流: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地面硬化、植被少,汇流速度加快。
暴雨过后北京出现城市内涝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
思考:
说出表格中所列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思考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哪一环节?
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人类活动
地表径流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
地下径流
地下工程建设、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
地下交通线路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
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人工降雨
蒸发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1
2
3
4
5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活动
资料: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影响。
砂石覆盖层结构疏松,孔隙较大,渗透性好,降水下渗快。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活动
2.读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差异:砂田平均蒸发量小于裸田。
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地表,减少地面吸收的热能减少表层土壤水分汽化,从而使砂石覆盖下的土壤蒸发量较裸地大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蓄水、保水作用明显)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活动
3.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四月末,砂田含水量高于裸田含水量。砂田影响水循环的环节:①砂田有利于增加降水下渗②砂田可以减少地表土壤水分无效蒸发③砂田可以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湿度。
课堂小结
再见(共16张PPT)
第一节
水循环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2课时)
课程引入
观看视频和图片思考:
水循环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换?物质是如何迁移的?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和人类都会产生哪些影响?
黄河大峡谷
壶口瀑布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
二、水循环的意义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1
资料
1.全球每年水的总蒸发量和总降水量均为500000立方千米。
2.全球海洋的总蒸发量为430000立方千米,总降水量为390000立方千米。蒸发量比降水量多支出40000立方千米,以水蒸气的形式输送到大陆上空。
3.陆地上的降水量(110000立方千米)比蒸发量
(70000立方千米)多40000立方千米,其中一部分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一部分暂存在湖泊中,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多余部分最后以河川径流形式回归海洋,从而完成海陆之间的水量平衡。
读图和资料:
1.把资料中的相关数据填写到图中的合适位置。
2.结合图文资料思考水循环对于自然环境的意义?
资料
1.全球每年水的总蒸发量和总降水量均为500000立方千米。
2.全球海洋的总蒸发量为430000立方千米,总降水量为390000立方千米。蒸发量比降水量多支出40000立方千米,以水蒸气的形式输送到大陆上空。
3.陆地上的降水量(110000立方千米)比蒸发量(70000立方千米)多40000立方千米,其中一部分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一部分暂存在湖泊中,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多余部分最后以河川径流形式回归海洋,从而完成海陆之间的水量平衡。
二、水循环的意义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1
水循环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水平衡是指一定时间段内,一个区域水量保持动态平衡。水平衡的研究时段可以是日、月,也可以是一年、数十年或是更长时间。水量平衡的研究区域可以是整个流域、湖泊、沼泽、海洋或某各地区,也可以是整个地球。长期来看,全球水量保持着动态平衡。
蒸发量430000立方千米
降水量390000立方千米
降水量110000立方千米
蒸发量70000立方千米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2
资料:
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咸水,无法直接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325%。
思考:
如此有限的淡水资源是如何满足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呢?
二、水循环的意义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2
思考:
1.读资料总结水循环的意义?
2.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哪些?
水循环不断更新陆地淡水资源,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不同。更新周期较短的水体,如江河水、浅层地下水等,取用后容易恢复,是人类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更新周期较长的水体,如深层地下水、冰川水等,取用后难以恢复,一般不宜作为长期稳定的供水水源。
资料:
河水的运动更新快、循环周期短,平均16天多点就可更换一次,每年可与大气降水交替更换22次,而冰川和深层地下水的交替更换周期分别长达1
600年和1
400年。
水体
江河
湖泊
深层地下水
高山冰川
极地冰川
海洋
更新周期
16天
17年
1400年
1600年
9700年
2500年
表3.1
地球上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
二、水循环的意义
资料:
由于黄河下游的河床不断淤高,使该段黄河既没有支流汇入,也得不到两岸地下含水层的水源补给,反而要用河水下渗补给地下含水层,越是干旱越是下渗严重。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出于百废待兴的生产生活要求,黄河中上游流域内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雪上加霜的是气候也在50年代起趋于干旱。截水工程的增多和降雨的减少,终于导致没有区间补给的黄河下游出现频繁的断流。从1972年到1999年的27年间,黄河山东段频繁出现断流,断流时间最长的1997年达到200多天;断流河段最长的一次发生在1995年,从河南省开封段就开始断流。2000年开始,小浪底水库一期工程竣工,开始发挥调蓄作用。黄河下游没有再出现过断流。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2
思考:
1.既然水资源在不断的更新,为什么黄河还会断流?
2.黄河断流对人类的水资源利用有什么启示?
尽管水循环过程中水资源可以得到补充和更新,但是如果人类利用水资源的速度超过水资源更新的速度,水资源一样会出现枯竭。
二、水循环的意义
资料:
2016年《江南晚报》报道:
无锡南临太湖,北靠长江,且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无锡已成为一座水质型缺水城市。之所以说无锡水“少”,主要是可利用的水少,作为全国乃至全球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无锡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4左右,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2
思考:
1.无锡为什么会出现“守着江河没水喝”的现象?
2.这对人类的水资源利用有什么启示?
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大量的污水,一旦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尤其是更新周期较长的地下水一旦发生污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完成自身净化。这种情况下,虽然水量充沛,但人类无法利用。
二、水循环的意义
维系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3
思考:
1.水循环是如何实现地球上的物质迁移的?
2.水循环在实现物质迁移的过程中还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的重要过程。一方面,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和降水,海洋不断向陆地补充淡水;另一方面,通过地表径流,陆地上的物质源源不断的流向海洋。水的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例如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的形成与演变都与水的运动有关。
二、水循环的意义
资料:
在长江出海口附近,由河流所携带的大量泥沙由于流速的降低而淤积起来形成宽广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与此同时长江也从陆地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长江出海口处浮游生物繁盛,鱼类资源丰富。
维系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3
二、水循环的意义
海浪侵蚀形成的海岸
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
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流水侵蚀形成的河谷
维系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3
思考:
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是怎样传递的?
水循环是地球上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水循环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伴随着吸收、释放热量的过程。
二、水循环的意义
吸热
吸热
吸热
放热
放热
放热
维系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3
思考: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纬度热量收支有何特点?
2.低纬度地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没有逐年上升,是为什么?水循环在中间起到什么作用?
地球上不同纬度的热量收支不平衡,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使得低纬度地区不至于过于炎热,高纬度地区不至于过于寒冷。高低纬度之间的能量传输还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完成。
二、水循环的意义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4
思考:
1.北京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2.水循环对北京的气候有什么影响?
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风从海洋上空把水汽带到陆地上空,体现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水汽到达陆地上空后凝结、降水,使得夏季植被生长旺盛。此外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也影响着北京的气候和生态。
二、水循环的意义
北京的气候特征
北京的植被景观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4
思考:
1.举例说明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
2.对个各圈层来说分别会产生那些影响?
水循环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有机联系起来。对大气圈来说,水循环通过蒸发进入大气的水汽,是产生云、雨、闪电等现象的物质基础,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决定区域的湿润程度;对于生物圈来说,水循环更新陆地淡水资源,为生物生存提供水分条件,影响全球的生态;对于岩石圈来说,水循环提供土壤中的水分,塑造地表形态。
二、水循环的意义
课堂小结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