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习题检测
(基础+提高+培优)
【基础巩固】
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
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
2在反应2A+B====2C中,1.6
g的A完全反应生成2
g
C,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8
B.64
C.44
D.80
3.向密闭的容器中通入氧气(含a个氧气分子)和一氧化氮(含有b个一氧化氮分子)气体,已知:2NO+O2==2NO2,则最终容器内氧原子和氮原子个数之比为(
)
A.2(a+b)/b
?B.2a/b?
C.(2a+b)/b
D.b/a?
4.将A、B、C三种物质各16
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有12
g
A、27
g
C和一定质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A.2A+B===C+2D
B.A+2B===C+2D
C.2A+B===2C+D
D.A+B===C+D
5.要让3g镁条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
)
A.2g
B.1g
C.1.5g
D.无法计算
6.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
)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比
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填写元素名称)
9.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其反应方程式为:2CaCO3(粉末)
+
2SO2+
O2====2CaSO4+
2CO2。
(1)若100克废气中含6.4克二氧化硫,则处理100克这种废气需含碳酸钙(80%CaCO3)的石灰石__________克。
(2)处理上述100克废气,可得到含CaSO4
85%的粗产品_________克。
10.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10.0
g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50.0
g,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56.7
g。
(1)生成CO2的质量________。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能力提升】
1.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打开容器盖,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来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为了测定实验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某学习小组取2.5克该样品与0.8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下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1、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2.48
2.41
2.34
2.34
请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_时间后,该样品中的氯酸钾已经反应完全;
(2)求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
(3)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
【培优练习】
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M、N、X、Y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M
N
X
Y
反应前质量/g
8
11
18
10
反应后质量/g
8
33
4
2
下列能正确表示容器中化学变化的表达式是(
)
A.X+Y====M+N
B.X+Y====N
C.N====M+X+Y
D.X+Y+M====N
2、.在化学反应A+B====2C+D中,10
g
A物质恰好与10
g
B物质完全反应,若生成D物质8
g,则生成C物质为____________。
3.某物质发生完全燃烧反应,反应式为:
CxHyOz+(x+-)O2
xCO2+H2O
若1个分子的CxHyOz与3个O2分子完全燃烧,生成了2个分子的CO2和3个分子的H2O,则x、y、z值分别为(
)
A.2,3,4
B.2,6,1
C.1,3,2
D.1,2,3
4.将A、B、C三种物质各10克,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D为16克。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
A.5∶1
B.5∶2
C.5∶3
D.4∶1
5.一定质量的镁和碳酸镁混合物,经高温煅烧,直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求原混合物中镁粉的质量分数。
6.用100克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测得Mn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反应一段时间后,又测得MnO2占30%。求:此时分解的KClO3的质量是多少?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习题检测
(基础+提高+培优)
【基础巩固】
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
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
【答案】B
2在反应2A+B====2C中,1.6
g的A完全反应生成2
g
C,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8
B.64
C.44
D.80
【答案】D
3.向密闭的容器中通入氧气(含a个氧气分子)和一氧化氮(含有b个一氧化氮分子)气体,已知:2NO+O2====2NO2,则最终容器内氧原子和氮原子个数之比为(
)
A.2(a+b)/b
?B.2a/b?
C.(2a+b)/b
D.b/a?
【答案】C
4.将A、B、C三种物质各16
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有12
g
A、27
g
C和一定质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A.2A+B===C+2D
B.A+2B===C+2D
C.2A+B===2C+D
D.A+B===C+D
【答案】B
5.要让3g镁条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
)
A.2g
B.1g
C.1.5g
D.无法计算
【答案】A
6.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
)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比
【答案】C
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答案】27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填写元素名称)
【答案】碳、氢
9.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其反应方程式为:2CaCO3(粉末)
+
2SO2+
O2====2CaSO4+
2CO2。
(1)若100克废气中含6.4克二氧化硫,则处理100克这种废气需含碳酸钙(80%CaCO3)的石灰石__________克。
(2)处理上述100克废气,可得到含CaSO4
85%的粗产品_________克。
思路解析:题中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即为计算的依据。
设需含CaCO3
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生成纯CaSO4的质量为y。
2CaCO3+2SO2+O2====2CaSO4+2CO2
200
128
272
0.8x
6.4克
y
,x=12.5克
y=13.6克
13.6克÷85%=16克
答案:(1)12.5
(2)16
10.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10.0
g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50.0
g,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56.7
g。
(1)生成CO2的质量________。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7.5g
(2)75%
【能力提升】
1.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打开容器盖,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来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1)金属燃烧是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来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2.为了测定实验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某学习小组取2.5克该样品与0.8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下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1、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2.48
2.41
2.34
2.34
请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_时间后,该样品中的氯酸钾已经反应完全;
(2)求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
(3)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
解答:(1)t3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2.5g+0.8g-2.34g=0.96g;
(3)设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0.96g
x=2.45g
答: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培优练习】
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M、N、X、Y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M
N
X
Y
反应前质量/g
8
11
18
10
反应后质量/g
8
33
4
2
下列能正确表示容器中化学变化的表达式是(
)
A.X+Y====M+N
B.X+Y====N
C.N====M+X+Y
D.X+Y+M====N
2、.在化学反应A+B====2C+D中,10
g
A物质恰好与10
g
B物质完全反应,若生成D物质8
g,则生成C物质为____________。
3.某物质发生完全燃烧反应,反应式为:
CxHyOz+(x+-)O2
xCO2+H2O
若1个分子的CxHyOz与3个O2分子完全燃烧,生成了2个分子的CO2和3个分子的H2O,则x、y、z值分别为(
)
A.2,3,4
B.2,6,1
C.1,3,2
D.1,2,3
4.将A、B、C三种物质各10克,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D为16克。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
A.5∶1
B.5∶2
C.5∶3
D.4∶1
5.一定质量的镁和碳酸镁混合物,经高温煅烧,直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求原混合物中镁粉的质量分数。
6.用100克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测得Mn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反应一段时间后,又测得MnO2占30%。求:此时分解的KClO3的质量是多少?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1、【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类型。在反应前后M质量没变,可视为催化剂,X减少14
g,Y减少8
g,均为反应物,N增加22
g,应为生成物,反应表达式为X+YN,属化合反应。
2、【答案】12
g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可以得到:mC=(mA+mB)-mD=10
g+10
g-8
g=12
g。
3、【答案】B
【解析】x=2,=3,则y=6,用排除法选B。或列式x+-=3,解得z=1。
4、【答案】B
【解析】A
+
CD由于D为16克,A为10克,所以参加反应的C为6克,C余4克。B是催化剂,所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10∶4=5∶2。
5、【答案】44%
【解析】这里包括两个反应:
2Mg+O22MgO
MgCO3MgO+CO2↑
对于镁粉来说,生成物质量增加了,增加部分是反应氧气的质量。对于碳酸镁来说,生成物质量减少了,减少部分是CO2的质量,且增加量等于减少量,这样不难计算。同学们不妨动手试试。
6、【答案】分解的KClO3的质量为42.6克,制得氧气16.7克。
【解析】反应前:
MnO2的质量为:100克×25%=25克
KClO3的质量为:100克-25克=75克
反应后:
混合物的质量为:25克÷30%=83.3克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0克-83.3克=16.7克
设已分解的KClO3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16.7克
x=42.6克
MnO2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复习学案(教师版)
复习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两个计算依据,能通过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路和规范解题的格式。
3、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题型解法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
理论依据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计算依据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之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乘积比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写: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找:找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列:列比例式,
求:求出未知量
答:简明的写出答案
(简记:“设、写、找、列、求、答”)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
2.找准题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所用已知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净物的质量。
不纯量
纯量
3.如果已知体积或要算体积时,要用密度公式换算成质量才代入。
4.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具体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行单位换算。
5.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如果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6.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留两位小数,带单位
四、典例分析
例1.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A.23∶9
B.16∶9
C.32∶9
D.46∶9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即质量守恒)。
设生成M的质量为x。
X+2Y====R
+
2M
11
9
4.4
g
x
(1)11/4.4
g=9/x,x=
3.6
g。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Y的质量为:4.4
g+3.6
g-1.6
g=6.4
g。
Y和M的质量之比是:6.4
g∶3.6
g=16∶9。
答案:B
变式训练
1.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
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答案:80
例2.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
kg。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
g·L-1)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解答:(1)4.8
k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
356.6
L。
(2)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
MnO2+O2↑
316
32
x
4.8
kg
47.4
kg
(3)不行。此法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合算;或在实验室制如此多氧气,耗时太长。
此题难度不高,主要考查学生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两个重要的注意点:(1)气体体积和气体质量的换算(即气体体积=气体质量÷气体密度);(2)化学方程式中单位的换算,如题目中出现“kg”与“g”之间的换算。此题中不仅仅是一道有知识背景的简单计算,还考查了学生在物质制备时是否考虑原料成本和反应时间的因素。
变式训练
2.若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要收集500ml氧气,计算理论上需要消耗氯酸钾的质量。(已知氧气在该实验条件下的密度为1.28g/l)
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28g/L
ⅹ
0.5L
=
0.64g
设生成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例3.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的办法如下:取用8
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8
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
序号
加入稀盐酸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
第1次
10
5.5
第2次
10
m
第3次
10
1.2
第4次
10
1.2
(4)要得到280
kg
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
思路解析:(1)8
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为1.2
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5%。
(3)m=5.5
g-(8
g-5.5
g)=3
g。
(4)设需要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CaCO3CaO
+
CO2↑
100
56
x×80%
280
kg
x=625
kg
此题通过不断改变所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观察剩余固体的质量来判断稀盐酸何时不足,石灰石中CaCO3何时完全反应。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三次加入10
g盐酸后,固体剩余物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1.2
g固体不和稀盐酸反应,应为杂质。然后,用8
g石灰石样品质量-杂质质量=CaCO3质量。再除以样品质量,即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第(3)问也可从题意得出正解,即第一次加10
g酸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应和第二次一样,所以第二次剩余的固体质量就是3
g。最后一问可利用含杂质问题的解题方法处理。
答案:(1)1.2
g
(2)85%
(3)3
(4)625
kg
变式训练
3.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76
3.25
4.4
M
(1)哪几次反应矿石有剩余?_______________。
(2)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______。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1)第一、二次
(2)4.4
g
(3)80%
【解析】第一次实验中样品全部反应,盐酸有剩余,第二次实验中样品也全部反应,盐酸仍有剩余,因为反应的样品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对应成比例,在第三次实验中如果15
g样品全部参加反应,会生成1.76
g×3=5.28
g二氧化碳,实际上只生成了4.4
g。这说明样品没有全部反应,有剩余,则盐酸全部反应生成4.4
g二氧化碳。在第四次实验中,盐酸也全部反应,生成4.4
g二氧化碳。
解:设5
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
1.76
g
X=4
g
4
g÷5
g=80%
例4、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克,放入一大试管中加热,反应完全后冷却到反应前温度,称残余固体质量为10.7克。求生成氧气多少克?生成氯化钾多少克?
解:根据题意,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5.5克-
10.7克=4.8克。设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
【解题思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利用差量法计算出相关的质量(差量常为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
变式训练
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g.
②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答案①4.8g
②12.25g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复习学案(学生版)
复习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两个计算依据,能通过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路和规范解题的格式。
3、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题型解法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
理论依据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计算依据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之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乘积比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写: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找:找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列:列比例式,
求:求出未知量
答:简明的写出答案
(简记:“设、写、找、列、求、答”)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
2.找准题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所用已知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净物的质量。
不纯量
纯量
3.如果已知体积或要算体积时,要用密度公式换算成质量才代入。
4.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具体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行单位换算。
5.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如果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6.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留两位小数,带单位
四、典例分析
例1.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A.23∶9
B.16∶9
C.32∶9
D.46∶9
变式训练
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
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例2.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
kg。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
g·L-1)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变式训练
2.若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要收集500ml氧气,计算理论上需要消耗氯酸钾的质量。(已知氧气在该实验条件下的密度为1.28g/l)
例3.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的办法如下:取用8
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8
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
序号
加入稀盐酸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
第1次
10
5.5
第2次
10
m
第3次
10
1.2
第4次
10
1.2
要得到280
kg
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
变式训练
3.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76
3.25
4.4
M
(1)哪几次反应矿石有剩余?_______________。
(2)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______。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例4.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克,放入一大试管中加热,反应完全后冷却到反应前温度,称残余固体质量为10.7克。求生成氧气多少克?生成氯化钾多少克?
变式训练
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g.
②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