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纪念白求恩》课件实用(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纪念白求恩》课件实用(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4 19:0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2009年,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起并联合中
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主办
了“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的评选活动,评选
百年来对中国贡献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或与
中国缘分最深的国际友人。排在第一位的是为中
国抗战献出生命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在中国,
有白求恩的墓地、纪念馆;有以白求恩的名字命
名的医院、中学;白求恩是第一个被中国政府树
立雕像的外国人。毛泽东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
纪念和学习他。白求恩有哪些伟大精神呢?今天,让我们从《纪念白求恩》中寻找答案。
导入新课
1、训练识别重点句及根据重点句归纳段意的能力。
2、了解对比、设问、排比在议论文中的运用及作用。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特点,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
4、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共产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
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
人,诗人,书法家。他的诗词创作,
艺术性很高,充满革命豪情,享誉海
内外,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一个诗
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作者简介
诺尔曼·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
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
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
1938年初来到中国,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
39年10月,白求恩在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手指
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
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题
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
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情。”同时,写
下了这篇高度概括、逻辑性强的纪念性文章。
背景链接
议论文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
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①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
主张。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点必须
鲜明、正确,一篇文章可能有几个分论点,但只
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
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论点的
位置一般在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或文章段落
的开关,有时需要总结概括。
文体知识
②论据,论述论点的依据。解决“用什
么来证明”的问题。分为道理论据(公认的
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和
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的事例、现
实中的现象、自己的经历、确凿的数据、可
靠的史实等)。
③论证,用论据论述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主要的论证方法
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
证等。
文体知识
殉职(xùn) 狭隘(ài)
热忱(chén) 派遣(qiǎn)
鄙薄(bǐ) 拈轻怕重(niān)
字音字形
(1)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2)狭隘:心胸、气量、见识不宽广。
(3)鄙薄:轻视。
(4)热忱:热情。忱,情意。
(5)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
重的。拈,抓、捏。
(6)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这
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7)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8)低级趣味:庸俗的思想情趣。
词语释义
“纪念”为动词,表示深切地怀念,“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在中国志愿抗战期间,不幸逝世。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目的是号召广大中国军民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题目提示了文章的写作目的与主旨。
文题解说
找出各段的重点句。
第1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2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3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4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整体把握
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3段:赞扬自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4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整体把握
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文章前三段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在第四段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因此,全文结构上属于分总关系。
整体把握
找出第1段运用了“叙”的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它写了哪些内容。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交待了白求恩的国籍、身份、年龄、来中国的目的、被派遣到中国的时间、工作地点、去世的原因。
合作探究
第1段为什么要在文章开头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
(1)先概括白求恩同志“国籍、身份、年龄、来中国的目的、被派遣到中国的时间、工作地点、去世的原因”等简历,是对逝世者深怀敬意的追忆。
(2)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做简述,是论述白求恩具有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成为全文论述的基础。
(3)从阅读角度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和理结合了,议论的逻辑说服力就会大大增强。
合作探究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三个“这是”、一个“这种精神”,各指代什么?
三个“这是”指代“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一个“这种精神”指代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合作探究
什么是国际主义?国际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什么关系?
国际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一种表现。
合作探究
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什么?阅读第二段,说说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精神,是分几层来写的。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分三层写:第一层(从“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到“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正面介绍白求恩的这种精神。第二层(从“从前线回来的人”到“无不为之感动”):侧面烘托白求恩的这种精神。第三层(最后一句):再次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合作探究
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写得少?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因为白求恩大夫是个杰出的医生,他高超的医疗技术是解放区军民都了解的事,所以作者只用一句话做了概括,没有作过多的论述。
合作探究
研读第2、3段,指出哪些句子是记叙,哪些句子是议论?
第2段: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叙-议 叙-议 叙-议
第3段:①--② 叙—议
合作探究
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和第三个方面时,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对比论证。
将白求恩与“不少的人”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第二段中,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将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比。第三段里,
合作探究
把批评一班人的“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内容组织到一个议论性的句子里,这种对比更鲜明,突出了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
作用:本文不仅是为了颂扬白求恩,还为了教育全党向白求恩学习,所以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倾向。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证明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合作探究
研读第4段,白求恩同志所有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在这一部分里,作者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这一点是白求恩同志所有精神的核心。
合作探究
第4段哪些句子是记叙,哪些句子是议论?
前四句是记叙,后四句是议论,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合作探究
本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五个短语“一个……的人”分别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
结尾发出号召,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赞扬之情。
五个短语“一个……的人”分别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
合作探究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点”指什么?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合作探究
有人认为白求恩的事迹非常感人,应该详细地叙述他为中国的抗战所做的事,不应仅用一句话概括,对吗?
不对。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悼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不是记叙白求恩的事迹,如果详写,文章的写作目的就变了。另外,白求恩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不必详写。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本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同志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也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深深悼念之情。
在议论过程中夹有叙事,这叫夹叙夹议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又能懂得向白求恩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怎样向他学习。叙得简要,议得精辟,深刻的立意使文章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
合作探究
本文在句式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举例说明。
(1)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合作探究
(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合作探究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侧面描写。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强调人们都佩服他,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语言赏析
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句话中“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在整个八陆军医务系统中”这个前置状语在句中起限制作用,表明了“医术高明”的范围处所,删掉后意思会模糊不清。人们会想,这高明的医术是表现在根据地,还是在全国范围,抑或在世界上?由此可见,即使是赞誉之词也需准确而严谨。
语言赏析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只”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语言赏析
(1)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2)对比鲜明。
(3)设问、双重否定、排比。用词贴切,句式讲究。
(4)正面介绍和侧面介绍相结合。
写作特色
这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
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识白求恩同志,又
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
什么要向他学习。此外文章还运用对比手
法,正面介绍和侧面介绍,语言生动简洁,说服力强。
课堂小结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
共产主义
板书设计
关于无私奉献的名人名言。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2)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白居易
(3)人民的愉快就是我的报酬。
——居里夫人
(4)我是世界的公民,应为人类而生。
——诺贝尔
(5)人们赞美流星,是因为它燃烧着走完自己的全部路程。
——凌光
拓展延伸
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今天,我们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做一个乐于奉献、精益求精、富有爱心、勇于与困难作斗争、勇敢、坚强、负责的人。
拓展延伸
1、根据句子的含义写成语。
(1)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
(2)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
(3)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 )
(4)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 )
满腔热忱漠不关心
见异思迁
拈轻怕重
课堂检测
2、在下列文段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称呼。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________ ,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是身受________的治疗和亲眼看过________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________的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A.白求恩同志 B.白求恩 C.白求恩医生
A
课堂检测
B
C
C
3、《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题目中“纪念”二字揭示了文章的( )
A.写作目的与文章主旨
B.文章内容与论述重点
C.写作动机与论述缘由
D.表达方式与论述方式
A
课堂检测
白求恩同志
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