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依据大气垂直分层图,各层温度变化特点及原因?
2、对流层大气的厚度与纬度的关系?原因?
3、臭氧层位于( )层;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意义
的电离层位于( )层;适于飞机飞行的是( )层,原因?
4、天气多变的是( )层,原因?
5、南极臭氧层空洞多发生在( )季节?有哪些危害?
6、高层大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7、卫星在发射升空(距地36000千米)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
的气温如何变化?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判断1-2题
1.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2.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
和大气运动
【导】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你知道为什么早上太阳看起来又红又大却不热吗?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能运用原理,解释与大气受热相关的地理现象。
3、运用资料,分析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学】(限时5分钟)
知识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保温作用
要求:
教材1、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有圈画和标注重点。
2、完成学案材料一对应的1、2题。
【议】
要求:(1分钟)
同桌互看所填的对错
材料一: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其计划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样返回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到-183℃。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展】
【评】
地 面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思考:
为什么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a、吸收
大 气 上 界
b.反射:
c.散射:
云层、尘埃反射所有波段的太阳光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散射太阳光,且波长越短越易散射。
晴天天空蓝色?
早上红太阳?
削弱作用
小结: 大气 222
2个能量来源 : 根本 主要直接
2个受热过程 : 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2个作用 : 削弱作用(白天、太阳辐射)
保温作用(地面 夜晚明显)
3、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
4、右图为两日的气温变化图,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判断代表晴天的曲线是 ,阴天是 。试解释判断依据。
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你会解释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吗?
1 晚秋农民在田间燃烧秸秆防霜冻?
2.冬季多云的夜晚不会太冷?
3.十雾九晴(即多数下雾的早晨雾散后是晴天)?
4.冬季傍晚在温室大棚内洒水保温?
学以致用
【学】(限时5分钟)
知识点二: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要求:
完成学案材料二对应的1、2、4题。
【议】
要求:(4分钟)
前后桌就问题展开讨论
材料二:“蜀犬吠日”图
材料三:素有“日光城”之称的的拉萨市西藏自治区区首府,藏语意为“圣地”。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海拔3657米。这里属高原干旱气候,特点是气温偏低,降水较少,空气稀薄,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
材料四:拉萨和成都纬度基本相同,两城市的光照和气温却存在显著的差异。下表为两个城市气候资料。
1、“蜀犬吠日”反映了什么地理现象?形成原因是什么?
2、拉萨被称为日光城的原因?
【展】
【评】
4、右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图。
(1)读图,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
(2)试归纳总结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因素。
总体上来说,西北
内陆地区较多,
东南沿海
地区较少。
案例分析: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为什么太阳辐射量大: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虚弱作用弱。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④大气中尘埃含量少,大气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案例分析2: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为什么太阳辐射量少:
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②空气中含水汽多,阴雨天多、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1)、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多。
2)、地形地势:盆地地形,太阳辐射少;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少,太阳辐射强;反之,越弱。
3)、天气状况:阴雨天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太阳辐射少;晴天云量少,太阳辐射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
5)、昼长:昼长越长,日照时数越长,太阳辐射越强。
※归纳:影响到达地面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
思维提升:太阳辐射越强,气温越高吗?
太阳辐射与温度不一定成正相关:太阳辐射量大,不一定温度高;太阳辐射量小,不一定温度低。
3、结合材料二、三、四,试分析与成都相比,拉萨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的原因。
1) 拉萨处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少,气温低;
2)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固】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需。此是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无焰的微火)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4题
1.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 D.③—④—②
A
【固】
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
A.多雨的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副大?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3.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其影响因素是箭头( )A.①????B.②?? C.③???? ???D.④
4.“放火作熅,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A.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温度 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B
C
D
提问:
1 晚秋农民在田间燃烧秸秆防霜冻?
2.冬季多云的夜晚不会太冷?
3.十雾九晴(即多数下雾的早晨雾散后是晴天)?
4.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5.拉萨日光城的原因?
6.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量低值中心的原因?
你想过么?
1、每年“鬼节”的孔明灯是怎样升空的?
2、切洋葱时在旁边点根蜡烛不流泪,是真的吗?
3、冬天从外面进入教室时脸的感觉? 坐在教室门口脚的感觉?
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
【导】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结合示意图,认识气压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结合实例,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限时10分钟)
要求:
1、认真阅读教材和材料,有圈画和标注。
2、独立思考,完成问题。
3、有疑问的问题做好标注。
4、把握好时间。
【议】(限时5分钟)
要求:
1.讨论【学】中有疑问的问题
2.组长做好安排,起立讨论
3.拿起笔,随时记录。
4.注重效率,及时整理落实。
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
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
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
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
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
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
“空中”要绿地。
材料三: 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产业发达,人们生活、生产向大气排放的废热较多。所以,城市中心区气温一般比周围的郊区高。导致空气在市中心区上升,在郊区下沉;高空气流由中心区流向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中心区。于是,中心
区与郊区之间形成
热力环流,这种热
力环流称为“城市
热岛环流”。右图
为城市热岛效应示
意图。
1、 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特点:市中心温度最高;居民区温度比周围高。
原因:市中心及居民区路面硬化面积大,比热容较小升温快;排放的废热较多,因而温度高。
2、结合图示及资料,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温度高
3、分析甲、乙两地气压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在图中画出甲、乙两地等温面和等压面。
高空:
近地面:
甲 乙
等温面: 等压面:
高 压
低 压
总结:热力环流规律
①大气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
②近地面气压永远大于高空,且气压形式相反;
③气压高低是同一水平面比较;
④等压面高凸低凹,上下相反;
⑤等温面高凸低凹,上下相同;
⑥近地面热低压,多阴雨天气,
昼夜温差小;
⑦近地面冷高压,多晴朗天气,
昼夜温差大。
4、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一方面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从而降低周围气温,另一方面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吸收
的地面辐射减少而使气温降低,从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5、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不合理,理由:位于热岛效应环流圈以内,
污染物会随着近地面风带回市区。
建议:环流圈以内种树,增大绿化面积;
工业区布局在环流圈以外,减少对市区大气
的污染。
材料四: 在海边住上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体验:晴朗的白天,常有风从海上吹来;而到了夜晚,风又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有规律的风被称为海陆风。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气温显著地比附近海洋气温高。陆地空气柱因受热膨胀形成环流,海风吹向陆地。日落以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到了夜间,海上气温高于陆地,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海陆的温差,白天大于夜晚,所以海风较陆风强。此外大型内陆水体,例如湖、水库和
沼泽也会带来类似的海陆
风环流。
材料五:有一天卖臭豆腐的老汉到县衙控告烧炭老翁烧炭的烟气熏得他晚上睡不着觉;烧炭老翁到县衙后同样控告老汉臭豆腐的气味熏得他白天吃不下饭。县太爷不思其解感到很茫然……
材料六: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阅读材料四,总结海陆风出现的原因,画出白天和夜间的热力环流方向,并说明海陆风对海滨地区气候的影响。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影响:海滨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减小,空气湿度增大,年降水量增加。
7、阅读材料五,分别画出白天和夜间山谷与山坡之间的热力环流,并对文中说法给出合理解释。
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沿山坡上升
夜间:山坡降温快,空气沿山坡下沉
8、结合材料六,思考重庆为何多夜雨?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山谷内能否布局有大气污染的企业?
夜雨: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夜间山坡冷空气下沉,地
面温暖空气被迫抬升,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
不可以。夜间谷地空气上部温暖,下部冷,形成逆温
层,大气层结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
【对点训练】
如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B )
①该时段为夜间 ②该时段为白天
③该时段吹谷风 ④该时段吹山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该山间河谷此时段多雨。下列四幅图中,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D )
等温面向高处凸,河谷温度高, 气压较低,可以判断该时段为夜间,吹山风
结合上题可知,两边山坡气流下沉,河谷气流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容易成云致雨,因此夜雨较多,故选D。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材料一: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它不仅有数值的大小(风速),还具有方向(风向)。因此风是向量。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材料二:等压线是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点的连线,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越密,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
材料三: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导致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不会改变地球表面运动物体的速率(速度的大小),但可以改变运动物体的方向。经科学研究推断这种力使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地区不偏。例如,北半球河流多有冲刷右岸的倾向,高纬度地区河流上浮运的木材多向右岸集中等。
材料四:在离地面1.5千米的近地面层大气里,风不仅受到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制约,而且还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干扰。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可以达到1.5千米的高度,因此1.5千米以下的气层就被称为摩擦层。在摩擦层里,风走在粗糙不平的地表面,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风速不得不减小下来。由于地表粗糙程度不一,摩擦力的大小不同,风速减小的程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说,陆面摩擦力比海面大;而在陆面上的摩擦力,山地又比平原大,森林又比草原大。摩擦力不仅会削弱风速,同时也干扰了风向,破坏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之间的平衡。
材料五:高原地势起伏和缓,风速大;地形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基本一致,风速大。当气流由开阔地区进入狭窄的谷口时,横截面减小,空气流速加快,因而形成大风,这就是“狭管效应”。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一简述风的形成过程。
2、结合材料在下图中画出仅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单位:hpa)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指向低压
地表受热不均,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形成风。
3、阅读课32-33页和材料二、三,风从开始形成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下图中画出南、北半球高空的风向及受作用力 。
490 492 494 496 498 500
高空风: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背风而立,
气压左低右高
南半球:背风而立,
气压左高右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风向
南半球风向
4、阅读课本32-33页和材料二、三、四,在下图中画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及作用力。
近地面风: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斜交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风向
摩擦力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5、总结风的受力情况及风向特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的影响
风速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垂直于等压线 等压线越密集 力越大 改变风向
指向低压 力越大 风速越大
始终垂直于风向 与速度成正比 不改变大小 只改变风向
与风向相反 下垫面粗糙度 既改变大小 也改变方向
关系: 任意两力的合力与第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总结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影响因素
关系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降水多
距高压远近
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摩擦力大小
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大 海面上风力大
植被多少
冬季植被少,风力大
地形起伏大小
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狭管效应,风力大
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对点训练】 读“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回答问题。
(1)图中甲处的气压值是________ 百帕。
(2)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__风;若图中气压数字均减半,变成为高空某处等压线的分布情况,则乙地的风向为________风。
(3)乙地的风力较甲地的风力
_______,原因是乙地________。
(4)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
则丙与丁两地中气温较低的是___
___,丙与丁两地中气温日较差较
小的是______。
1010-1015
西北
东北
小
等压线稀疏
丁
丙
【课堂总结】
大
气
圈
与
大
气
运
动
大气圈的组成
与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成分、作用
对流层
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热力环流 (规律、类型与应用)
风与受力(高空风、近地面风)
平流层
大气的运动
高层大气
当堂检测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3-4题。
3、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解析:第3题,根据风向标可知此时吹湖风。热力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故④处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D正确。
答案
解析
当堂检测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3-4题。
4、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解析:第4题,路面硬化增大了白天温差,湖风增强,A错;围湖造陆减小了温差,湖陆风减弱,B错;湖陆风减小了城市昼夜温差,但增大了空气湿度。C正确D错误,故选C。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