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历史
———制作地球24小时时间轴模型
课前记忆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和匮乏地区原因。
(3)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影响。
如今许多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地质史上空前的两次物种灭绝
学习目标
1.研读文本,准确说出地层和化石的概念、规律,说明其对研究地球历史的作用。
2.借助地质年代表,绘制地球历史24小时表盘,探讨地球的演化过程及重大事件。
3.评析生活中不利于物种繁衍的做法,说出地球上物种保护的策略。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研究地层
沉积岩
层理构造
含有化石
太行山王莽岭地层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地层概况
(1)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的特点:
①结构特点: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②时间特点: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
(3)地层是研究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
鱼类
化石
龟类化石
化石
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沉积地层中一定含有化石?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化石是生物遗体和遗迹沉积在地层中保存形成的。只有在沉积地层中才能找到化石,但是并非所有沉积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三叶虫化石
合作探究 展示分享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展示内容
展示区域
展示安排
1.学案一 1
前黑板
2.前寒武纪演化特点
后黑板
3.古生代演化特点
后黑板
4.中生代演化特点
后黑板
5.新生代演化特点
后黑板
6.学案二
前黑板
1.右图为A、B两地地层对比,将图中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总结地层与化石的规律。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总结地层与化石的规律
①同一地质时期,地层所含化石相同或相似。
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③沉积岩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在上。
(2)B地层3缺失的原因
可能1:内力作用:地层3在形成时,B处地壳隆起,地势过高,不具备沉积环境
可能2:外力作用:地层3形成之后,地层3被风力或流水侵蚀
1
2
3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安徽元古宙的叠层石
澳大利亚现存的叠层石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新生代
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
第四纪大冰期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震旦纪大冰期
找出地质历史时期的冰期?
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天24小时,地球诞生于0点,你能算出前寒武纪结束时大约是一天的几点吗?
二、绘制地球历史24小时时间轴
【拓展思考】
材料 1亿2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树木之间遍布小的蕨类植物,栖息于树枝上的鸟群发出欢快的呜叫。体长十几米的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体形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一只体长l米左右,身披绒毛,前肢很短而后肢很长的兽脚类恐龙,甩动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痰奔几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将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动物捕食各种昆虫。真是一幅“万类竞自由”的景象。
请分析材料所描述的地质年代及该年代在地壳运动、生物演化和成矿方面的特点。
中生代
1.该年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2.爬行动物盛行,一些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出现小型哺乳动物,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
3.是主要的成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