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共46页)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共46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13 20:0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热源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受热过程 (1)大部分A_____________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被加热,并以B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____________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 作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保温
大气的吸收作用
地 面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
臭氧大量吸收波长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地面
大气吸收有选择性
大气的反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尘埃
特征:无选择性
案例: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大气的散射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自主思考:太阳辐射更多给了谁?





读图思考: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对其有几种作用?
太阳辐射中大多数没有被大气削弱,为什么?
依据刚才给出的基础知识回答
大地暖大气
回顾:哪两种物质主要吸收红外线?
思考:这两种物质主要集中在大气的哪个层?
思考:这个层的温度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大地暖大气
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
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
思考:从感觉来说,是晴朗的夜晚温暖一些,还是多云的夜晚温暖一些?你是否思考过原因?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下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过程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1
太阳暖大地
大部分 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2
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 ,大气吸收后增温
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3
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后形成 ,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 ,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通过 把热量还给地面
太阳辐射
太阳
地面辐射
地面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
【规律总结】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有 作用,云层越厚,削弱作用越 。 ②大气对地面有 作用:主要与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 有关,云层越厚,保温作用越 。
削弱

保温
大气逆辐射

2018年年底,我国将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全面实现月球探测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但民间热议的“月球移民”难度依然较大。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 ℃;夜晚,温度可降到-183 ℃。 【思考交流】 (1)请在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吸收(大气对太阳)、反射(大气对太阳)、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月球上的气温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剧烈? (3)地球、月球与太阳的距离相当,为什么地球上的气温比较稳定呢? (4)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塔里木盆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探 究
探 究
农民面对霜冻的措施
思考:当通过天气预报得知寒潮来袭时,农民往往在田间地头燃烧秸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制冷空调往往采用壁挂式
暖气往往安装在靠近地面的位置
这是偶然吗?
热力环流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1)概念:由于地面④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 ①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气压;D处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 气压。 ②B、F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 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气压。 ③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 气压区流向 气压区。



气压升高
B
A
C
气压
降低
气压
降低
D
E
F
受热
冷却
冷却
D
E
F
气压升高
气压
降低
气压
降低
气压升高
气压
降低
气压升高
B
A
C
A
B
C
受热
冷却
冷却
D
E
F
气压升高
气压
降低
气压升高
B
A
C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制冷空调往往采用壁挂式
暖气往往安装在靠近地面的位置
这是偶然吗?
回顾解答
常见的热力环流
海风
陆风
歌词改错: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风你轻轻的吹……
(1)海陆风
山顶
山谷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山地热力环流
谷风
(2)山谷风
山顶
山谷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山地热力环流
山风
(3)城市风
a:假设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
b: A地受热,B、C地冷却,A、B两地等压面变化
c: A地形成低压,B、C地形成高压,A、B、C三地形成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思考交流】 1.诸葛孔明发明的如此简陋的设施是怎么升空的呢? 2.孔明灯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呢?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的形成过程
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 。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百帕)
1000
1005
1010
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影响风速、风向)
1、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1)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1000Pa
800Pa
A
900Pa
1000Pa
B
比较A、B两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B>A
C
D
900Pa
1000Pa
比较C、D两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C>D
1100Pa
(2)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2.地转偏向力
(百帕)
1000
1005
1010
风向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影响风向)
(北半球)
作用力
力的方向
对风向影响
对风速影响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
影响风向
南左北右
不影响风速
3.近地面摩擦力:
(百帕)
1000
1005
1010
(北半球)
风向
近地面摩擦力f(影响风速)
与风向相反。
作用力
方向
对风向影响
对风速影响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影响风向
减小风速
形成风的几种作用力的比较:
三种力
力的方向
对风向影响
对风速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决定风向
决定风速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
影响风向
南左北右
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影响风向
减小风速
500/hPa
498
496
494
492
490
高空的风
高空的风:
与等压线平行
由于地转偏向力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当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北半球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1010/hPa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近地面的风
近地面的风:
斜穿等压线
由于地面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既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也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
北半球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
与等压线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

与等压线之间 。
探究—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和风速
等压线是等值线的一种,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越密,气压梯度越大。
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压梯度大小?
2.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3.比较甲乙两地风速大小并说明理由。
初始风向
最终风向
初始风向
最终风向